分享

张家口为何是北京“北大门”?

 祖云盟主 2017-08-25

战国时候张北南部(现在的野狐岭一带)被称为“无穷之门”,为赵长城北重要关隘,是北连漠北、西通西域、南接中原的天然屏障。“无穷之门”往北,便是没有边际的苦寒之地。这也就直接揭示了张家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从这幅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如果南下京津地区,张家口是必经之地。正因为如此,张家口被视为西北边关的重中之重,为沟通华北平原与山西和内蒙古之间的交通要道,元明清时朝廷派兵从北京出征北部及西北地区多经过张家口。

明朝廷曾将张家口一带列为“九边”之首,因为残元势力的后裔大都聚居在张家口北部的大漠边缘,进犯时多从张家口入关。这里不仅离北京最近,而且进退方便,因此威胁也最大。为了强化防御,明宣德四年 (公元1429年)张家口堡始建。朝廷曾特派挂镇朔将军印的总兵来此镇守,当时全国共有总兵62名,而总兵挂印称将军的仅有8名,足见张家口一带战略地位之重要。

清朝沿袭明制,仍将张家口视为京畿门户和首都北大门,设有重兵。在清朝的270多年间,北京的西北部一直到蒙古边境只有张家口这一座具有规模的城市,张家口以北是一马平川的内蒙古高原,无险可守,所以扼守张家口尤为重要,为此历代帝王极为重视,多次派重臣巡视。而几次清廷出兵平定西北地区叛乱,也多从京城的德胜门出发,经居庸关和张家口出征。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帝亲征噶尔丹,经张家口大境门向北进发。

从经济方面来看,

从明朝隆庆5年起,张家口大境门外元宝山一带,逐渐形成了在历史上被称为“贡市”和“茶马互市”的边贸市场。来自蒙古草原和欧洲腹地的牲畜、皮 毛、药材、毛织品、银器等在这里换成了丝绸、茶业、瓷器和白糖,大境门外成为了我国北方国际易货贸易的内陆口岸。封建王朝以长城和门为界,做生意的外族人 只能在城外交易。“境门”意思是指边境之门。 正是由于张家口的繁荣,由詹天佑建造的“京张铁路”才会从北京修到张家口。

  张家口是蒙、汉、回、藏等多元文化友好交流的场所,在清代,是北方十分重要的商业都市,被称为“路陆商埠”、“皮都”。有着“北方丝绸之路”之称的张库大道,就是从张家口大境门出发,到库伦(今乌兰巴托),并延伸到俄罗斯恰巴图的商贸大道。张家口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商品贸易集散地,张库商道日渐兴盛时,汉族商人牵着驼队,赶着老倌车浩浩荡荡北去,蒙古族商人赶着马、牛、骆驼汇集到大境门下,从那时起,大境门就已经成为张家口的标志性建筑。而蒙古商人从草原到长城脚下的张家口,首先看到的是大境门,对张家口的最直接的认识就是从大境门开始的,他们把大境门视为张家口的标志

因为如上理由,明清蒙古和俄罗斯贸易物品才能从国外源源不断流入北京,从贸易的角度来看,张家口也可以成为北京的北大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