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非洲千奇百怪的相亲风俗

 陌上居士 2017-08-25

探寻非洲的古老婚俗

 

    从挨家挨户串门的媒婆,到现在风靡一时的电视相亲节目和相亲网站。在中国,从古至今,相亲都是件大事。非洲民族众多,风俗奇特,他们虽然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大陆,但习惯、规矩却千差万别。非洲的少男少女们是如何相亲的呢?

    婚前搞调查,聘礼一分不少

    桑给巴尔人的相亲风俗很独特。男孩的父母一旦为儿子选中了未来的媳妇,就会委派一个调查员对姑娘的家庭进行全方位调查,了解姑娘的品行、性格、才貌以及家庭情况等。女方的父母即使赞成婚事,也从不轻易表态,他们要先找来星相师求神降示。这两个程序顺利通过后,男孩的父亲(孤儿由叔叔代替)就开始和女方的父亲交换意见,两人均有一名顾问兼代言人陪同。男孩父亲的代言人正式提出两家结亲,并且转达星相师的意见。预祝安宁和为结下良缘的祷告完毕后,双方代表就未婚夫应交付的聘礼数额达成协议。按照伊斯兰教的传统,聘礼必不可缺,且须在完婚前交出,否则亲事被视为无效。双方代表商定好以后,男女双方各自再征询星相师的意见,以确定交付聘礼的吉日。


    送聘礼当天,身着盛装的男女们排起长龙,从未婚夫的家一直延伸到新娘家的门口,新娘全家出门迎接。妇女们则载歌载舞,越是接近新娘家,就越热闹。在姑娘家门口,男人坐在外面的椅子和长凳上,妇女们在客厅就坐,或索性坐在院子里铺的席子上。聘礼首先由女方代言人清点,然后转给新娘的父母,最后再交给在场的女客们过数。如果聘礼数目分毫不差,人们当即请出在场的伊斯兰法官主持婚礼仪式。当晚,妇女们各在未婚妻和未婚夫家组织一场娱乐会,活动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


   
柯拉果定情,女婿提前服役

    在西非的塞内加尔、冈比亚和马里西部的班巴拉人部落,流行着果实相亲风俗。他们相亲的必需品是一种名叫柯拉果的果实。柯拉果色泽鲜红,形状扁平,在当地风俗中象征爱情、幸福和吉祥。有趣的是,柯拉果虽然象征爱情甜蜜,可味道极其苦涩,和甜蜜根本不沾边。


    相亲之前,男方会请一位长老带10枚柯拉果到女方家里,只有姑娘本人点头同意,家长才会收下果子,并请媒人回去听信。此后的一段时间女方会想方设法对男方的人品、家境和各种条件加以刺探。等媒人再来,会带来20枚果子,如果女方收下,相亲的事就差不多定下了。


    与送礼相比,青年男女见面的过程反而简单。对方的情况之前早已了如指掌,此时只是随便聊聊家常而已。一周之后,男方会托媒人带30枚果子再次登门,如果女方依然收下,那就表示订婚,不能反悔了。


    位于赞比亚河沿岸的巴尼亚部落,未婚夫就像奴隶一样为女方家服务、劳动。倘若忍受不了,可以选择离开,还要交纳罚金作为补偿。居住在北非卡拉里沙漠的年轻男子,即使姑娘的父母不反对她们的婚事,他也不能高兴得太早。因为这意味着,未来的女婿要搬到丈母娘家,接受长达5年的劳动锻炼。直到岳父大人对他的劳动技能和积极态度表示满意后,双方才能正式成为夫妻。吃不了苦,半途而废的,就只好自认倒霉了。


   
勇猛求婚,箭射新娘

    非洲是个勇敢者的大陆,在许多地方,小伙子必须经过棍棒敲打、猛兽拦击、箭术考验等方式表现自己的勇猛,以搏取女子的芳心。尼日利亚的伊博族相亲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相亲时小伙子必须只身登门,而女方的舅舅、叔叔会拿着木棒严阵以待。等小伙子上门,女方家人顾不得以多欺少的忌讳,上去劈头盖脸一顿暴打。小伙子不但不能还手,而且连躲闪都不行,如果怕疼讨饶,那就别想见姑娘。东非的马萨族小伙子,必须打死一头野兽,才有资格相亲,因为这是判断他是否成熟的标志。若想娶到美女,更要杀个雄狮、猎豹之类的才行。因狮、豹属于野生动物保护之列,这一条如今已经免了。


    被称为矮人族的南部非洲布须曼人相亲十分另类,上演了丘比特神箭的现实版。小伙子在为求偶特设的篝火舞会上,充分表现出自己的高超箭术,射中自己亲爱的姑娘。具体做法是,小伙子埋伏在树丛中,瞅准心上人的后背开弓放箭。如果没射中,则此生都不能再骚扰人家。如果一箭命中姑娘身体,哪怕姑娘有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嫁给这位神箭手了。不过,不用担心会娶一个重伤的姑娘回家,箭是用动物骨头特制的,被射中的人顶多会擦破点皮。


   
新娘集市红火,忍受剧痛美容

    在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地,居住着古老的柏柏尔族。在这里,有一个名叫艾莫契尔的村庄,一年一度都举办被称为新娘集市的婚市。柏柏尔族姑娘年满12岁,即可参加这样的婚市。合意的男女青年得到父母的同意后,便可以开始漫长而又浪漫的恋爱时光。


    依照摩洛哥法律,不满16岁的少女是不能结婚的,但不少柏柏尔人都极力维护着自己的婚姻传统,他们的女儿总是过早地去集市上迎接青年男子的挑选。寡妇和离过婚的女人也可以参加,因为她们通常已有生儿育女的经验,相对而言,会更容易达成婚约。要区分未婚和已婚的年轻妇女,只要看头饰就一目了然。前者头戴圆形的斗篷帽,后者戴的帽子则长而尖。


    卡洛族是一个非常小,而且物质财富匮乏的民族,主要居住在埃塞俄比亚腹地的奥莫河河谷。为了增加自己身体外观的魅力,寻求一个好归宿,姑娘们常常绞尽脑汁。她们在进入青春期后,时常要忍受剧痛,在前身和腹部做一些手术。比如,用刀片在皮肤上切割口子,把大量竹签插进去,使它们呈现出一定的图案。这样,等伤口痊愈后、经过精心制作的图案便会保留在她们的前胸和肚皮上。年轻姑娘的身子经过此番处理后,显得越发性感。


    玉米、大豆和高粱都收获完毕后,卡洛族年轻人的求爱季节也就开始了。如果一个青年男子看中了一位姑娘,他会向她变着花样地扭动自己的屁股。到了晚上,他们会跳起一种节奏强烈的舞蹈,而且边舞边歌。


    在非洲,通过订婚方式结婚的男子均需向女方支付一大笔彩礼,有些女方家长乘机敲诈男方,这往往迫使求婚者与心爱的姑娘一起私奔。在索马里,选择私奔的小伙子首先与意中人会面,直率地向姑娘表示,他无力支付彩礼,说服她与他一起私奔结婚。私奔他乡后,他们首先请当地证婚人主持缔结婚约的正式仪式,成为合法夫妻。按照索马里的习俗,只要远离故乡,姑娘本人又同意结婚,他们的婚姻便是合法的。


    若是要在婚后返回家乡,小伙子必须把姑娘送回丈人家,并想方设法讨好老丈人,一直等到他气消了,就补上向女方交付的彩礼,数目比通过订婚而结婚需要的彩礼要少得多。小伙子名正言顺地将姑娘领回自己家里,开始崭新的生活,一场风波也就此结束。


    在非洲很多地方,姑娘们的婚姻大多都听命于族人的安排。肯尼亚的斯瓦希里族,少女们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她们不能在公众场合讲话,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时,身上必须裹上一块黑布,她们的在婚姻大事上,没有自决权。坦桑尼亚的津古族女孩的意愿则受到充分尊重。当小伙上门时,女孩的父母出面应付,女孩自己则躲起来偷窥,如果中意,就告诉父母,父母会通知男方父母上门。当男方父母带着7只鸡登门时,两个人的事就算有眉目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