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炙甘草汤方证及煎服法的思考

 judaifu 2017-08-25

炙甘草汤为医圣张仲景的名方,主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其药物组成和煎服法为: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斤(去心),麻仁半斤,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1方解

 

本方为滋阴补血、通阳复脉之剂。凡因伤寒、汗、吐、下或大失血后,血气虚损所引起的脉结或代,心动心悸或虚劳肺痿咳嗽、血气两亏者,皆可用之。方中炙甘草甘温益气,滋阴增液,通经脉,利血气,治外感热病后阴血虚损之脉结或代,心动心悸,为君药;地黄、阿胶、麦冬、麻仁滋阴补血,养心阴,充心脉;人参、大枣补气益胃,以滋脉之本源;桂枝、生姜行阳气,调营卫,通心脉。因地黄、阿胶等滋阴补血药阴凝粘滞,故以桂枝、生姜辛温通阳之品佐之,制其黏滞,使其轻灵流动,更益于血脉运行。正如张景岳所说“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本方阴阳双补,血气并调,使血气充足,阴阳调和。则脉之结代、心之动悸自能恢复正常。伤寒后期,温热耗阴,液枯肠燥,“无水行舟”,故本证当有大便燥结。因此,方中以生地、麦冬滋阴润燥,增水行舟;麻仁甘平油润,润燥滑肠,兼能补虚,配地黄则养血滋阴润燥,对血亏津枯,大便秘结者,甚为合拍。如果便溏,则去麻仁。

 

2适应证

 

一般学者多认为:炙甘草汤所治脉结代、心动悸,即心律失常。但往往忽略了本条经文中冠首的“伤寒”二字。我认为“伤寒”二字恰是关键,是病因,是病理形成过程。外感发热性疾病,古代皆称为“伤寒”。如《素问·热论》所言:“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就其脉症而言,把本条置于太阳病的最后部分,说明本证是因外感发热,已经过一段时日,或失治,或误治,外邪损伤了气血津液,造成脏气虚衰,津血亏耗,运行无力,脉搏不续,因此出现脉结代、心动悸。如果忽略“伤寒”发热的过程,则“脉结代,心动悸”有多种可能,如“心虚胆怯,心脾两虚,肝肾阴亏,心阳不振,水饮凌心,血瘀气滞,痰浊阻滞”等。这诸多证,炙甘草汤何以应付?本证的“心动悸”是以津血不济的“脉结代”为前提,如无“脉结代”而只是“心慌心跳”,则不完全是炙甘草汤的适应证。应详加辨证。根据本人临床观察,炙甘草汤对于外感发热之后的“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疗效较好。联系现代医学。对于各种急性外感热病所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之心律失常、心慌心跳,效果满意;而对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等伴发的心律失常,则疗效不佳,甚至使病情加重。

 

说明一点:结脉是“脉来缓慢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代脉是“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止有定数”。结代脉是两种不同的脉象,不可能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出现。仲景所说的当理解为“结或代”。在有的杂志上。报道某病例时。常见“脉结代”的描述,是否欠妥?

 

3药效点评

 

炙甘草:甘草的主要成分为甘草甜素。其在结构上与皮质激素相似,对皮质激素在肝内代谢失活起竞争性抑制作用,间接地提高了皮质激素的血药浓度,而且对醛固酮有强化作用。能使尿量和钠排出减少,钾排出增多,起到水钠储留的作用。临床证明:

大量或长期服用甘草制剂。可以形成水肿和高血压。对于热病伤阴耗液造成血容量不足而出现的“脉结代。心动悸”,甘草恰好起到了扩充血容量的作用。在没有输液条件的古代,很多因高热而耗血竭阴的危重病人,先贤们重用甘草和富含胶质蛋白的动物药进行治疗,其宝贵经验很值得发扬。另一方面,实验和临床也证明,甘草对多种病毒具有抑杀作用,是一味很好的抗病毒药物。因此,对病毒性心肌炎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相反,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等出现的心律失常,尤其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有水肿的“脉结代”,是不能用的。有文献报告用甘草每日6g,就能加重充血性心衰,甚而导致死亡。因此,炙甘草汤证的适应证是气血亏虚、津液耗损的“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三者有机组合,缺一不可。而不是其他的心律失常,更不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律失常。

 

生地黄:生地黄有三种:鲜生地、干生地(干地黄)、细生地。本方中应用的当为鲜生地,因其清热凉血、生津除烦之功突出,对热病伤阴、阴血不足、舌绛烦渴者尤为适宜。干生地(干地黄)即现代处方所用“生地”,是鲜生地烘焙干燥而成,滋阴凉血为优,清热凉血生津则逊于鲜生地。目前市场上,鲜生地常缺货,只好用干生地代替。本药在该方中用量最大,因此,亦有学者认为它是君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强心作用显著”。另外,细生地为野生,根块细如小指,吴塘《温病条辨》的青蒿鳖甲汤用其“清阴络之热”。增液汤中“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

 

清酒:现在市场上很少有清酒,只有日本和韩国还有清酒之名。文献记载:东汉时的清酒是农民自酿的米酒。冬季刚酿成时酒呈奶色,稍浑浊,应是当时的白酒。即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中“一壶浊酒喜相逢”的“浊酒”。《中国医学大辞典》说:“酒之初酿,色尚白者”,并引《灵枢·经筋》:“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金匮要略》中栝蒌薤白白酒汤中的白酒,应是初酿的米酒。陆游诗中所说“莫笑农家腊酒浑”就是指奶色稍浑的米酒。当储藏到翌年春天,浊物下沉,色澄清,即为清酒。清酒辛热轻扬,

可以行药势,通经络,利脉道。方中地黄用量独重,以酒煎者,其养血复脉之力益著。前人有“地黄得酒良”之说。在《肘后》《千金》诸方书中,凡地黄与酒同用的方剂。大都具有凉血活血止血的作用。现代不妨以黄酒代用。水酒同煎。可以将能溶于酒的有效成份浸出。酒精随煎煮而挥发,服药时,药液中已无酒精。可见水酒同煎是科学的,有利于提高疗效。然而有些人用炙甘草汤只用水煮而不加酒煎,或者如某文报道:只用红葡萄酒23滴加入。显然是不解仲景用酒之意。

 

至于各药的用量问题,众说纷纭。有主张重用养阴补血的,有主张重用温阳通脉的,各有其实践经验。本人主张按古今剂量标准换算为主,根据病情,适当增减。对于脾虚便溏者,滋阴黏滑之品适当减量为宜。以原方要求,用水酒共15升,煮取3升,属文火浓煎之类。每剂药一日分3次温服,而不是早晚分服。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北京中医》 200712月第26卷第12期。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