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大学》有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千年前的文化经典《大学》曾对诸君如是要求,如今读起来仍让人感叹不已,受益良多。在人心日益浮躁的当今社会,《大学》能给予人一种莫大的力量,让人沉稳地学习,努力求知。它像一弯源源不断的清流在人心中静静流淌,驱走所有的烦躁不安,洗涤所有的污浊垢物,慢慢滋润着疲惫的赤子诚心。书中以修身为本,要求人们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几方面修身养性,获得知识,弘扬品德,将个人修养达到至善之境,从而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人一生的信仰与追求,也是今人应该学习的榜样。若能得《大学》之精髓,用得其所,对于个人的生活,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追求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地经久,皆因其长行不断,不安于旧,遂而能历久不衰,万年不灭。而人活立于天地之间,亦应寻天地长久之道,行事处人不可贪图安逸停滞不前,为一点点所成所得而沾沾自喜。要确定自己的理想目标,向着目标日日奋进,直至达到自己理想的水平。《大学》中提到“苟日新,日日新,不日新”,新,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是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意思是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这便要求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不断进取,不断学习,为自己注入新鲜血液,以求不为时代所弃。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孔子,一代思想家,他知识渊博见识广泛,可却依然觉得别人身上有值得他学习的地方,这说明他认为自己还未达到至善的境界,还需勤修学习。所谓至善,亦繁亦简,亦难亦简,《大学》首句便提及:“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民即是新民,止于至善。可见求新是达到至善的境界必然要求。俗话说,没有最好,唯有更好,永远不局限于目前所获得的成就,一直不断努力达到更高的层次,拥有更深远的理想与追求,这样才能尽快接近至善之境。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保持这种至善的理念才能一直充满活力。在生产合作经营之中,企业领导和员工应该事无巨细,一再求精。对于企业来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态度是他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要求,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技能与价值,才能为他们带来经久不衰的竞争力。如果一个企业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不再创新研究争取达到更高的水平,不再努力开拓其他市场以扩大经营,不再重视对细节的雕琢以树立更好的口碑,那么迟早会被其他同类企业所超越,自然就沦为时代弃物。对于个人而言更是如此,我们若自以为所学够多够用,便对学习求知嗤之以鼻,那我们也终将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旧日所学早已支撑不起我们现有的“野心”,唯有不断地雕琢修饰自己,才能完成我们远大的理想,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为企业增添一份亮丽风采。这个社会,更新换代如此迅速,容不得我们有丝毫懈怠。我们怎能不持之以恒地坚持求新至善,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德,是《大学》对君子最基本也是最严格的要求,通篇都不曾偏离这个理念。君王厚德,则国泰安,天下从;君子厚德,则父慈子孝,妻贤家齐。《大学》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古人立于天地之间,不求名利,但求一生坦坦荡荡,明德而尚行。卧冰求鲤,怀橘遗亲,二十四孝之厚德传颂千年;尧舜贤明治世,仁爱之心天下人铭记;晋商徽商以诚经营,以信义为先,遂唱商界之传奇。再观今世,常见耄耄老者,以年迈之躯为国为民而奔波,亦有风华正茂的青年教师,用青春为乡野深山点燃希望,不禁慨叹,此皆厚德者也。无论何时,德于人于企业于国家,都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量。试想,师长若无德,如何教导学生子女德才兼备;企业领导若无德,如何携领众员工齐心协力让企业百年常青;国家领导若无德,如何带领整个民族走向繁荣昌盛。因此无德者,财虽聚人虽齐,一时之巧也,非长久之道。无论是与人交往,还是独处我们都要始终如一,彰显光明正大的品德,追求人心的至善美。 欲明明德,修身为本,修身养性也是每个人必须要做的事情。然而何以修身?孝,仁,信,义这些大道之德必不可少,那对于个人修养是否还有别的细腻要求呢?《大学》一书同样给我们指点了迷津:“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君子必慎其独也。”若想意念真诚,除了不欺人,还不可自欺。即便闲居独处,也要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不可人前人后言行不一。无论何时,真诚的微笑最易打动人,只有信任为基,方能建立坚实的沟通桥梁。“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论语曾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厌恶别人对你所做的一切,或是自己不喜不愿之事,便不要再强加给别人。君子修身,善之道,传之久远,恶之行,止于己身。 《大学》是一本优秀的儒家经典,也是培养人才的宝典;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典籍,也是华夏儿女不朽的处世原则。《大学》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精髓,都值得我们细细地咀嚼,琢磨。书中不断的追求完美,寻求至善的理念极其适用于当今社会,而修身明德的要求更是今人行为处事的准则。 从今起,日日革新,自强不息,以诚待人,以善处世。不断努力学习更多新知识技能,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掘以用到实处,体现出该有的价值;不断警醒自己,修身明德,见贤思齐,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心。在五彩纷呈的世界中,拥一身优秀的美德,彰一生魅力人格,为自己为企业为国家做一个求真至善,厚德载物之人。(山东公司 季本轩) 信息录入:王颖君 责任编辑:050001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