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ASCET实验的背景因素

 sunfox6345 2017-08-25
       已经有很多大型的研究支持CEA作为一种标准的治疗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狭窄的颈动脉的外科术式,而一些预防性治疗也是必须的。对于单个病例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而且其中充满了警示。当拥有特定水平和能力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的外科医生对其进行手术时,这一操作对于严格符合临床标准的患者来说是有收益的。
       手术的成功以及不足充分展示了CEA在预防脑卒中发作方面的发展以及CEA的目前情况,为了能够更好的动态了解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在颈动脉所致脑卒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对它的发展情况、引入临床实践的过程、以及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目前情况有一个了解。
       为了预防脑卒中的CEA治疗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展了,那时人们就发现了该手术的有效性,并且很快就为外科界所接受。在19世纪80年代中叶,美国每年都要开展大于100,000台的CEA手术。然而在CEA问世以来关于该手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争论持续了30多年。两个在19世纪80年代早期发表的随机临床试验将CEA手术和药物治疗相比较,结果并没有能够证明外科手术的益处所在。1970年发表的关于颅外动脉阻塞的Joint 研究也表明CEA对于预防脑卒中方面并没有明显的益处,而且该研究还报告了手术操作相关的死亡和伤残率是11.4%。第二个研究也没有能够显示出其益处何在,并且在早期就被终止了,因为围手术期的卒中死亡率(stroke-death rate)是25%。尽管随机试验并没有表明手术的益处,CEA手术在美国仍然流行,因为其在很多美国内科以及外科大夫的印象中都是有益的。 到1987年为止,在美国已经开展了超过一百万台的CEA手术,而且其手术例数仍然在增加。 
       目前内科治疗可以较为有效地预防卒中,在这种背景下,CEA对卒中预防的作用则取决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事实上,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在关于CEA应用的指南中指出,对于有症状的患者,CEA仅适用于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6%的病例。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可接受的并发症发生率<=3%。否则,动脉内膜剥除术相较于内科治疗的优势则大大降低。这表示如果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超出上述数据,手术不仅不能预防卒中,反而引起更多的卒中。
        19世纪80年代末之前,CEA在临床上的应用愈来愈多,但相关的医学文献支持却不够,此时人们迫切需要一份对CEA在特定的条件下预防卒中的正式评价。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除术试验(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即NASCET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