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分钟学会美国顶级医患沟通SPIKES六步法

 清风明月tbm5q1 2017-08-26

先来一个案例

我和一位牙科老师去了一家当地的牙科诊室,接待我们的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小医生,没有助手支持,前台也没有对医生进行任何的介绍。

 

做完检查后,同行的牙科老师突然说:“也帮我看下吧,我的牙不舒服。”

年轻医生正在准备着材料,同行的牙科老师突然说了一句:“医生,你才毕业吧,看起来很年轻。”

 

年轻医生一愣,脸红了,手上的动作明显的慢了下来,很窘迫的样子,没有说话,走到一边,背对着我们,好一会来转身过来给他做了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牙科老师不屈不挠又追问了几个问题,我能感受到小医生已经处于崩溃状态。平心而论,牙科老师的问题过于尖锐,没有涉世经验,刚毕业不久的医生的确实不知道如何应对。


我有误诊吗

我有说错什么话吗

年轻怪我喽?


再来一个案例

年近70岁的韩大妈到某医院想了解一下自己10多年的心脏病病情,胸外科接诊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后认为有手术指征,建议手术治疗。


当问及手术危险性,医生说:“现在科学技术非常先进,类似手术已不算大手术了,而且术后10天就能出院了。”韩大妈与家人商量后就决定接受手术治疗。

术前,韩大妈的家人再次向医生询问有关病情及手术方面的问题,医生说:“你这种情况如果不动手术,生活能力只有普通人的30%,但是手术治疗后能恢复到普通人的80%。”患者家属听了也很高兴。

 

然而等韩大妈被推进手术室后,家属却接到了患者的病危通知书,医生找家属谈话,告知患者因心脏衰竭已无生还希望。面对突然降临的噩耗,家属无法接受这从“希望”到“绝望”巨大的心理落差。结果,医生成了“被告”。

全都怪我

不该沉默时沉默



其实不管是牙科小医生的尴尬窘迫,还是胸外科医生介绍病情不到位,这本身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但就是小小的沟通不到位,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


除去治病救人,医患沟通也是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西方“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就曾说过,医生的法宝有三样:语言、药物、手术刀。


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顺畅的、良好的沟通,不仅能赢得患者的信赖、得到患者的配合、消除不必要的误解、预防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更重要的是能够给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希望和力量,使患者的免疫能力、代偿能力、康复能力和各种协调能力增强。



作为医护人员,与患者和患者家属沟通病情是工作内容之一,那怎样更好的告知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现在就给你安利一款“医患沟通神器”——SPIKES沟通模式。


SPIKES模式由美国德州M.D.安德森医院的Walter Baile博士提出,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坏消息分为6个步骤(每一步的首字母组合成为SPIKES)。


“S”代表设置(Setting)

设定沟通场景

医护人员应设置好本次谈话内容,预测患者的反应,尽量安排在不会受打扰的时间,并问清楚患者愿意让谁陪同。如果遇到情绪易波动的患者,医护人员则需要事先在手头准备一盒纸巾,以便及时能递给患者擦眼泪,这也是共情的表现。

当然,判断患者是否做好了接受坏消息的准备也很重要。一些患者想等到家人在场再听坏消息。而一些情况下,患者身体状况可能不允许现在接受坏消息。



“P”代表对疾病的认知(Perceives)

评估病人的认知

医护人员要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这样可以拉近患者已知信息与医生备告知信息之间的差距。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开放式的提问,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比如“告诉我到目前为止你知道的一些治疗情况”, 这可以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

 


“I”代表邀请(Invitation)

获得病人的许可

有的病人希望知道自己病情诊断、进展及详情,有的却不希望,所以怎样做才不至于导致病人反感呢?刻意规避病情信息更加会引起病人的不安与焦虑,不妨在安排病人做检查前,暗示性的问病人是否介意知道检查结果,例如“您想知道检查后的所有信息吗?愿意花更多时间讨论下一步治疗吗?”。如果病人不想知道详情,那么就应该将病情充分告知其亲属及朋友。



 “K”代表知识(Knowledge)

医学专业信息告知

患者如果有心理准备,那么坏消息是容易被接受的。这一步强调患者的认知情况,因为医护人员要告诉患者哪些知识,绝大多数取决于患者之前已经了解了什么,从病人希望的“起点”开始告知。

医护人员最好先预测患者知道坏消息后的反应,以便让患者做好准备,然后再传达消息。一次告诉患者的信息不要超过一个或两个概念,然后再评估患者的理解程度。医护人员还要注意使用的解释用语要浅显易懂。


“E”代表共情(Empathy)

稳定病人情绪

通常患者在得知坏消息时都会表现得非常激动。医护人员要认可患者这个时候所有的情感,因为这些情感可能妨碍患者的理解力。有时坏消息的传达者也会让患者感到悲伤和无助,医护人员应该尝试用共情的方法来对待患者,例如会对患者说,“听到这个消息您一定很震惊,很不情愿,其他的患者听到这个消息也会这样的,如果换作我,我也很难接受这个事实”。



 “S”代表总结(Summary)

策略与总结

在和患者会谈结束时,医护人员要对谈话内容进行必要总结,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医生要传达的信息。医护人员可以把治疗方法推荐给患者,不要使用命令的口吻,比如“我建议我们这样做”。这样会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在作出治疗决定时,考虑了患者的意愿并且能同患者一起承担起治疗的责任。



医护人员需要告诉患者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可以选择,并要清楚患者对某种治疗方法的担忧是什么,才能判断出完成治疗所面临的障碍。


“告知坏消息”的6步方案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感性地、富有同情心地向患者传达消息,同时还要指导患者如何通过建立医患之间密切的关系来发掘进一步的治疗潜力,这同样是在患者面临疾病危机时医护人员能够给予支持的一种方法。


这一模式已经在很多医患沟通培训的实践中得到应用,为临床工作带来的积极意义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医务工作者的关注。


临床中面对大量的患者时,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心里压力是非常大的,很多时候常人无法想象。


不过,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再忙也不能轻视和忽略与病患的沟通。同时在向患者讲解在医疗知识、治疗方法时,尽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一些互动;在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以关爱、同情之心缩短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解开患者的“心结”,消除患者内心的那些误会、顾虑和怀疑。让患者真心与医护人员站在一起共同对抗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