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年了,淠河路这家烫串只涨了6毛钱……

 alayavijnana 2017-08-26


土老帽烧饼、鸡蛋汉堡

芙蓉大包、公和堂现炸的小狮子头……

这些曾经风靡于合肥的美食随着时间的流逝

因为店面、人员和大众口味的变化,

正在逐渐消失甚至已经黯然退出。

在炸串称霸美食江湖的今天,

淠河路的支巷里,一个和95后年纪一样大的烫串摊

每天下午,准时出摊。



22个春夏秋冬


下午四点半,走进淠河路支巷,路两边是老旧的房屋,老人们在路边下棋、聊天,话题围绕着家长里短和这房子啥时候拆迁的消息。


4点38分,随着三轮车车轮压过路面石子发出的摩擦声,阿姨推着三轮车走来。


见着等在周围的老顾客就笑“今天这么早就来啦,哈哈,骨头汤还没开呢,等会儿点串吧。”


说话的功夫,阿姨已经停好车,从车里将她的几个空的洗干净的调料盘摆出来,开始放料。


不像别家串串蘸料总是一大盘摆出来。阿姨的调料只用一天,晚上收摊回家多的便倒掉洗干净盘子,第二天出摊再摆出来,干净的盘子看着就舒心。


一个磁盘里倒上香醋,然后从小罐里扒拉几勺香菜进去。另一个磁盘倒入辣椒油。大铁盘先空着,留着待会烫串出锅刷酱使。


准备就绪,阿姨揭开盖子看了一眼汤锅,对着久等的人们说上一句“想吃什么串,来点吧。”人们围上前,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点着串,一天的生意开始了。


只有7种,只有素串


有人会忍不住了,为什么没有肉串?阿姨听了这类问题都会哈哈笑上两声,“不照啊,外面卖的成品肉串粉太多,不真材实料,吃qie来不好烫的时候还会把汤搞破坏掉了。”


对,阿姨的锅里,滚着的是每天早上起来就要煨上的大骨头汤,每份大骨头只用一天,淀粉太多的肉串下锅后淀粉全留在了锅内,汤就不纯不鲜了。


“那为什么素的也只搞7种呢?” “没得时间啊。”


早晨五点半,阿姨便要起床开始忙碌,先炖上汤,再洗海带,之后出门买菜。买回来经过洗、穿、洗三步,已近中午。下午继续熬酱,酱熬好,就该出摊了。


说话间,烫串出锅了。阿姨拿起串子放入那个空铁盘中。


只见阿姨打开车内的铁锅,开始舀酱浇到烫串上。酱是阿姨自己调的蚕豆酱,味道咸,但很符合合肥人的口味。


有时三四勺酱浇罢,还要拿小刷子刷上一层,然后放入盘中。记得最开始用的是塑料圆盘,后来点的串越来越多,就干脆换成不锈钢盘子。

淋上点辣油,接着是混着香菜的醋汁,到这才算完。等待的老主顾从阿姨手里接过盘子,端到一边的小桌上大口吃起来。


7种烫串,种类不多,但品质很高。海带被阿姨清洗的很干净,吃不到任何的杂质。


脆皮是心头好,这种豆制品水分已被压尽,每一个孔都吸满了酱汁吃起来很有韧性。


圆厚形的年糕被阿姨烫的十分软糯,吃起来不黏牙,不过比较胀肚子。


平菇一烫变得软小,充分蘸在酱汁里掩盖了本身的气味,一口撸下一串。


豆腐果、千张、素鸡,阿姨这简直是豆制品的代言。一个串子咸酸相融,之后是辣酱带来的冲击,咸、酸、辣三味聚齐,藏匿了太多惊喜。

嫌一串一串的吃起来费力,开双筷子把串全都撸到盘里,一大盘看起来更过瘾呀。

吃完还要端着盘子到阿姨那加上些汤,一开始是因为蚕豆酱口味太重吃完咸想喝口汤润一下,现在仿佛成了一个习惯,吃完喝上几口大骨汤,一顿烫串才算圆满。


“最开始摆呢是因为烫串方便,摊子离家近可以顾家,到后来我老伴生病、离开,不仅家里添了许多花销我更要把家给顶起来呀。”


“哄个时候退休?到了卖不动的那天就退休啦。哈哈,这可真没想过……”阿姨一定也曾经独自撑过一段艰难的日子,但脸上却总带着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来吃的大多都是老顾客,老中青幼四代都有。每来一位都自觉地问着“谁是最后的呀,我来排他/她后面。”


37℃的天,大家围着锅子排队,交谈着,谁眼尖的发现哪样串子不多了,就喊阿姨的儿子回去拿。

没有嫌热、没有焦躁的抱怨,骨汤的蒸汽从锅中溜出,远远看去,就是人间的烟火气吧。


TIPS:

1.烫串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

2.烫串总数在500~600串之间,卖完就收摊。

3.阿姨一个人、一口锅,如遇排队时间较长请多耐心等待。

4.阿姨年纪大了有时会弄混点烫串的人,这点请多包容。

5.方便的话,请记住自己点烫串的数量,结账更方便。


淠河路支巷烫串

人均:10元

营业时间:16:30~20:00

地址:蜀山区合作化北路与淠河路交口向西200米(淠河路支巷内)


|  吃货话唠  |

这样的串,你能吃多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