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说 | 齐白石——苦把流光换画禅

 gudian386 2017-08-26

齐白石

(1864年1月─1957年9月)

近现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大师

中国唯一荣获世界和平奖的书画艺术家

世界文化名人

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中国画院名誉院长

中央文史馆馆员

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湖南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于北京,终年94岁。齐白石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借山翁、借山吟馆王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齐白石家道贫寒,少时读书一年,作过农活,学过木匠,后改学雕花木工,习摹《芥子园画传》并据此以作雕花新样。自1888年起开始学画。1890年二十六岁时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开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闽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诗友。自四十岁起,他离乡出游,五出五归,游遍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取法自然,汲取素材,作下大量写生画稿。

齐白石 《虾》

随着视野的开阔,他的技艺精进,创作的诗、书、画、印更为可观,已由民间画工进入文人画家的行列。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马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五十岁时,他努力向文人画的高峰攀登,倾心于徐渭、八大、石涛的写意画,认为他们横涂纵抹,皆臻妙境。他甚至说:“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舍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结为好友。

齐白石代表作 《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一)

一杆画笔缔造传奇

齐白石,家乡人唤作他阿芝。十五岁时开始去做木匠,早年因雕花手艺出众被称为“芝木匠”。由一本《芥子园画谱》让他踏入绘画世界,当时的齐白石仔细翻阅之后,发现里面的图画自己也能画,如获至宝,遂把书借回家。夜晚,齐白石不忍睡,伴着油灯,用薄竹纸一幅幅地勾影,如痴如醉。 他将用过的薄竹纸钉在一起,半年过去了,一共攒了16大本。一页页翻看,纸上的花样一点点逐渐生动、活泛起来。从那以后,齐白石做雕花木活,就用画谱作依据,既能花样出新,画法又合规则。这为他后来绘画打下了良好基础。

《芥子园画谱》

27岁时开始正式学习绘画,齐白石家里的境况很不好,家里过着十分凄苦的日子。这一年,齐白石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用为出身,齐白石意识到,自己不能像其他人那样学画,只有争取一切时间加紧学习。自己必须快马加鞭,一天当两天;甚至当三天四天,他不顾疲劳,不顾身体,一个劲儿拚命学。在后来齐白石自己的回忆中说道:“我这辈子几乎每天都是在画画,除了有两次不是,第一次是自己害了大病,躺在床上,十天起不来床。第二次是母亲去世了,内心悲痛,无力动笔。”

之后跟陈少蕃读《唐诗三百首》,因为有小时候的基础,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把诗文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接着,齐白石又读了《孟子》、唐宋八家古文、《聊斋志异》等。他一边读书,一边跟胡沁园学画。胡沁园向他传授了许多作画的理论,还把自己收藏的古今名人字画拿出来,让齐白石仔细临摹,同时,又介绍齐白石向湘潭名画家谭荔生学习画山水。

胡沁园

齐白石为不同时期的胡沁园老师绘制的肖像,图片来源《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齐白石的书画大有长进。他很快就进入了文人雅士的社交圈子。读书学画,让他眼界渐宽,画艺渐长。他收起斧锯钻凿,拿起画笔,决定卖画养家,向乡间文人和画师方向转变。

齐白石从乡村木匠到艺术大家,却始终都是最为质朴的绘画者。他的心他的画从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故乡,乡间的事物成了他画作中的常客。别的画家不屑于理会的锄头、铲子、小虫、青蛙甚至老鼠都跃然于他的画中。他的画朴素自然,一见就仿佛闻到来自乡村的气息,听到了孩童们稚嫩清脆的歌谣。

当然,齐白石自己的出身自己的画都受到以正统自居者的鄙视和嘲笑,说他写意“太粗野”印章“太犷悍”。正在齐白石孤单地飘零在外乡时,他遇到了平生的知己陈师曾。“我那时的画,学的是八大山人冷逸的一路,不为北京人所喜爱,除了陈师曾之外,懂得我的画的人,简直是绝无仅有。”齐白石在自述中说道。陈师曾与齐白石的相遇纯属偶然。有一天,陈师曾去琉璃厂闲逛,不经意间见到齐白石的印章,大为赞赏,便特意赶到法源寺拜访。没想到,两人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

陈师曾

陈师曾 《墙有耳-北京风俗》 1915年 中国美术馆藏

因此,齐白石也曾提到过“君无我之不进,我无君则退”。用这样的话语来形容它们两者的关系最为贴切。对于齐白石的画,陈师曾也说过,说他画格是高的,但还是有不够精湛的地方。亦题诗给他'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并劝齐白石自创风格,不必求媚世俗。于是。齐白石创“红花墨叶派。”

(二)

苦把流光换画禅

齐白石以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像他笔下的小鸡,近看就是几团墨,几笔线,远看则生动活泼。从花鸟草虫,到任何的瓜果蔬菜,都是他创作的题材。齐白石的虾,是众所周知的,他的虾,早年间是七节,晚年间是五节。他说,与之画虾,已经数遍,初知略似,一遍逼真,再遍色分深浅,此三遍也。齐白石的画渐入佳境,且在日本和法国都很有名气。法国人拿了齐白石和陈师曾的画,准备参加巴黎展览会。日本人还专门为他们拍摄了纪录片,在东京艺术院放映,轰动一时。

不想恩师陈师曾却在此期间离世, 齐白石失掉知己,心里异常空虚。痛苦之中,齐白石开始了他长达10年的变法之路。“扫除凡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他以以超出常人的毅志和精力,用10年时间关门杜客、潜心研究的写照。齐白石不断摸索适应自己才秉、气质和学养的艺术道路。从原来刻意追求和摹仿前辈大师,到信手拈来任意发挥;从疏朗冷逸,到热烈厚重,齐白石的变法经历了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所谓“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研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十载关门”的齐白石在花鸟画上变法的新风格已经成熟,他的艺术在这一刻破茧而出,大放异彩,他从此进入了一个“一花一叶扫凡胎,墨海灵光五色开”的自由境地,带有强烈齐白石个人符号的“红花墨叶”派画风开始独步画坛。他按中国画特色以墨为主,而对花朵,果实,鸟虫施以明亮饱和的色彩。

齐白石 《白菜图》

斗转星移,齐白石从一个乡村木匠到一个艺术上的多面手,诗书画印无一不精,花鸟、山水、人物无一不能。齐白石在他的《白菜图》中题到,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仙,独不记白菜为菜之王,何也?这牡丹与白菜,一贵一贱,贵者仅供少数人欣赏,贱者却为大部分人的生活所需。齐白石的题词多少也反映了他平民化的心态。这种心态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清新之气,这便与一般文化者的书画有了本质的区别。

他自己说的,“我九十六了,我五十五来的北京,在这儿生活了四十年,心里想的,画里画的,都是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把土地上的生命,画在画里,写在诗里。有人说我是大艺术家,其实,我就是一个活得长了一点的老头。人家说我的画是农民画,是啊,我生来就是个农民,戴了眼镜,也还是农民。我这一辈子,人家骂我也好,捧我也好,我就是过自己的日子”。如他的《牧童纸鸢》图,画中,一个骑在牛背上的放牛娃,手里拿着一根绳,绳上拴着的是风筝,正在放风筝。这正是他自己的缩影和写照,他自己年轻时候就是这样。

齐白石 《牧童纸鸢》

欲立意者,先立人。此乃齐白石之心语。作画先阅古人真迹过多,然后脱前人习气别造画格,乃前人所不为者,虽没齿无人知,自问无愧也。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见古今之长,摹而学之不能夸,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然后再现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也就是这样一个不欺世媚俗、执着追求的艺术大师,才给后人留下了一件件和谐奇趣、寓意无穷的传世佳作。

齐白石

金陵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线上产品《白石精神》收录有齐白石画作《虾戏图》一幅,此幅作品经多方机构鉴定确定为齐白石真品。

齐白石 《虾戏图》 94×33.5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