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溪心法》的经络证治二:重诊断——归纳诸经合生证

 水木年华138 2017-08-26


重诊断——归纳诸经合生证

丹溪心法》的经络证治二:重诊断——归纳诸经合生证

朱丹溪

朱丹溪认为“邪气为病,各有其候;治之之法,各有其要”,在治疗上重视证候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朱丹溪穷研《素问》,对经脉有深刻的分析,特别是对于经脉所病而表现出的证候有独到的认识。其在《灵枢·经脉》篇阐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与病候的基础上,除对十二经脉病候做了增补外,首论“手足阴阳经合生见证”。

所谓合生见证,就是几条经脉受病后出现的同一症状,也就是同一症状,可能与几条经脉有关。《丹溪心法》中提出的手足阴阳经合生见证,共有“咽肿、少气、咳嗽、喘、肠满胀、臂外痛、面赤、鼻鼽衄、心痛”等33条。

丹溪心法》的经络证治二:重诊断——归纳诸经合生证

中医穴位

多数合生见证出现在经络循行所过相互联络的脏腑经脉或数条经脉循行通过某一部位、经络络属的表里脏腑。如《丹溪心法》手足阴阳经合生见证“少气,咳嗽,喘渴。手太阴、足少阴”,基于《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咳上气,喘渴”,“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从经络循行所过相互联络的脏腑经脉而归纳的合生见证。

手足阴阳经合生见证“心痛。手少阴、厥阴、足少阴”,基于《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手厥阴心包之脉起于胸中”、“肾足少阴之脉,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从几条经络循行经过同一部位而归纳的合生见证。

丹溪心法》的经络证治二:重诊断——归纳诸经合生证

中医穴位

手足阴阳经合生见证“肠满胀。足阳明、太阴”,基于《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胃足阳明之脉……下膈,属胃,络脾”,从经络络属的表里脏腑而归纳的合生见证。朱丹溪“手足阴阳经合生见证”的归纳对临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足显朱丹溪对经脉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完备之处。

下期:《丹溪心法》的经络证治三:论治法——推崇灸法可补泻

马啸,吕福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