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32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伤寒论》六经发热特点浅释。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前者为太阳中风证,后者为太阳伤寒证。清朝伤寒名家何秀山曾言:“病变无常,无出六经之外,《伤寒论》之六经,乃百病之六经,非伤寒所独也。”深入认识《伤寒论》的六...
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翻译】如果病不是阴阳表里两感于寒邪的,则第七日太阳病衰,头痛稍愈;【原文】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翻译】黄帝说:病已发展至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荣卫不行,象这样的病,要三天以后死亡,是什麽道理呢?【原文】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
岐伯曰:“明乎哉问也!调阴阳之气在人不在时也。春三月调木气也,调木气者顺肝气也;夏三月调火气也,调火气者顺心气也;秋三月调金气也,调金气者顺肺气也;冬三月调水气也,调水气者顺肾气也。肝气不顺,逆春气矣,少阳之病应之。心气不顺,逆夏气矣,太阳之病应之。肺气不顺,逆秋气矣,太阴之病应之。肾气不顺,逆冬气矣,少阴之病应之。...
[9]调金气者,顺肺气也:调养金气,在于调顺肺气。[10]调水气者,顺肾气也:调养水气,在于调顺肾气。故调肾气,炼精化气。[15]内观心肾:内观心肾的“心肾”,并不是指心肾之器官实体,而是指“心之机在目”的目内眦以及肾之机在“命宫”的尾闾。[17]豫调心肾,养阴阳于无病时也:无病之时,内观心肾,修炼丹道,则“精神内守,病安从...
阴土逢火则生,阳土必生于君火。少师曰:心包代心之职,胃土取资心包,无异取资心火矣,但二火生胃土则受益,二火助胃火则受祸者,何也?少师曰:土生於火,火來生土,他們两相亲近,为什么胃土遇到命門、三焦的相火,避开不受纳呢?歧伯答:相火与胃土不能相互配合,因此相火得到胃土就會炽热,不像心火君火见到胃土而乐于生土。此時泻下胃火正是...
岐伯曰:肺通于鼻,鼻通于脑[7],风入于肺,自能引风入脑而作头痛[8]。[8]风入于肺,自能引风入脑而作头痛:因肺与脑相通,因此风入肺中,自能引风入脑,发为头痛之证。风后问:“伤风后身体会出汗,为什么?”岐伯说:“伤寒的邪气,是寒邪;伤风的邪气,是风邪。寒邪侵入胃,胃厌恶寒气而出现发热;风邪侵入胃,胃喜欢风气而变成温暖,...
【注解】 [1]此篇重在阐述正伤寒(即伤寒)与非伤寒(即类伤寒)的区别。[9]热病传经,乃伤寒之类也,非正伤寒也:发热之类的病证出现传经的情况,属于“类伤寒”,而不是正伤寒。[10]类宜辩而正不必辩也,知类即知正矣:类伤寒应当分辨清楚,而正伤寒不必分辨,因为知道了类伤寒,正伤寒也就清楚了。岐伯说:“类伤寒应当分辨清楚,而正...
寒邪必先入于足太阳之经,邪入足太阳,则太阳之经脉不通,为寒邪所据,故头项痛,腰脊强也[5]。岐伯说:“阳经善于变化,并且太阳的邪气与各经的邪气不同,各经的邪气沿着经脉进入,太阳的邪气出入自如,有的进入有的不完全进入。惟有不完全进入,因此虽然过了六七天,太阳的症状仍然没有解除;甚至七天以后,仍然会头项痛,腰脊强,这是因为...
执太乙以占风,执八风以治病,是泥于论风也[21]。[21]执八风以治病,是泥于论风也:婉言驳斥风后的谬误。[23]人之气血虚馁,风乘虚辄入矣:引发人体风病的主要原因是内因虚馁,邪风乘虚而入。岐伯说:“人遇到风往往都会得病,这怎么都是太乙日的迁移呢?执着于太乙来占卜风,执着于八风来治病,这是拘泥地论风。百病都是从风开始,人的...
风从东北来,得冬气而兼春气矣[5]。[4]风从西北来,得秋气而兼冬气矣:西方为秋气,北方为冬气,风从西北来,故得秋气兼冬气。[5]风从东北来,得冬气而兼春气矣:北方为冬气,东方为春气,风从东北来,故得冬气兼春气。少俞问:“八种风有名称吗?”岐伯说:“东风称为和风,东南风称为薰风,南风称为热风,西南风称为温风,西风称为商风...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