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教案

 拥抱寂寞与狐独 2017-08-26

鸦片战争后,西方教会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向中国派遣了为数众多的传教士。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传教士也开始深入到中国内陆地区。1860年《 北京条约》签订后,原在四川已有相当基础的巴黎外方传教会即以重庆为据点,设立主教,管辖云、贵、川诸省教务。1877年,英国人在重庆建立了四川的第一个天主教堂,开始在四川传教。嗣后, 美以美会、圣公会、 伦敦会、 公谊会、浸礼会、英美会等外国教会,相继侵入四川,大肆发展教徒,扩充教会势力。

外国传教士除极少数是真正传教外,绝大多数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干着各种侵略勾当及危害当地人民的坏事:他们或强迫百姓入教,如不应允,就勾结官府,搞得百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或侵占百姓土地,掠夺百姓财产,并霸占文庙、祠堂等公用设施;或占据要津,四处活动,搜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情报,干着危害中国的间谍活动。外国传教士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中国人民持续不断的驱杀教士教民、捣毁教堂的反洋教斗争。仅重庆就发生了多起,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酉阳教案、重庆教案、大足教案和余栋臣反教会起义。

1862年,法国传教士邓司铎到酉阳传教,在小摇坝修建天主教堂“公信堂”,一些教民以传教士为护符,横行乡里,强迫群众奉教,激起士民怨愤。1865年2月,数百群众将公信堂捣毁。8月27日,酉阳民众又自发在县城集会游行,抗议教士教民欺凌平民。29日,有群众数十人到城隍庙与教士玛弼乐论理。玛氏出言不逊,逞凶打人,被群众殴毙。在法国公使威胁下,四川总督于1867年以处死1人,杖、徒、充军数人,由民众赔款8万两银结案。此次教案以护教抑民了结后,教士教民更加嚣张。1868年,法国教士李国在酉阳组织教堂武装,欺凌平民,激起公愤。1869年1月,民团首领何彩率众进城焚毁新修教堂,杀死李国。与酉阳毗邻的贵州群众也赶到酉阳参加反洋教斗争。教案发生后,酉阳知州派兵迫令民众缴械解散。华籍教士覃辅臣却乘机报复,率教堂武装杀死群众145人,伤700余人。在法国恫吓下,清政府以处死民众2人,杖、流被捕群众,赔款18 000两白银结案,覃辅臣及不法教民在法国传教士的庇护下却逍遥法外。是为“酉阳教案”。

与此同时,重庆市区及近郊也先后发生过两次教案。

1862年,法国公使提出将重庆城内长安寺给予川东主教改建为天主堂。消息传出,引起重庆绅商的强烈反对。法方却坚持其无理要求,并向清廷施压。清廷害怕引起衅端,令四川省尽快将长安寺交给天主教会,从而引发重庆民众打教。1863年3月,上千团勇和群众,将天主教最大的真元堂及教堂设的医馆等捣毁。事发后,四川总督及成都将军立即将川东道吴镐撤职,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最后,法国主教范若瑟与重庆绅商于1864年达成协议:天主教不再要求将长安寺改建为教堂,重庆绅商付给范若瑟15万两白银作为赔偿,对打教者也不予深究。是为第一次重庆教案。

第二次重庆教案发生在1886年,由美、英传教士购地建屋引起。1885年冬,美、英教士分别在重庆鹅项岭、凉风垭、丛树碑购地建教堂、住所,遭到民众强烈反对。1886年7月1日,数百武童生及群众将美、英传教士在上述三地所建房屋全部捣毁。事后,成千上万群众又将城内教堂和教会建的医院、住宅捣毁,并与恃教欺民的教民罗元义发生冲突。罗指挥教会武装打死群众11人,伤22人,群众更加气愤,四处“打教”。在武童、民团的带动下,商人罢市,武童罢考,群众将重庆城内所余教堂及教会所建之各类房屋全都打毁。由此引起了川东30余州县反洋教的风潮以及毗邻重庆的鄂、黔各县的打教事件。事发后,英、美、法公使向清廷大肆要挟。川督只得派员至渝与重庆地方官会同处理此事。经与对方反复磋商,最后以处死凶手罗元义及民众首领2人,以银赎回英、美教士所购之地,并向英、美、法教会赔款白银26万余两结案。

1886年、1887年,大足县龙水镇人民因不满法国教士、教民的横行,曾两次打毁龙水及附近地区的教堂。但教士获得赔偿后又鸠工重建。1890年,重修的教堂竣工,适逢当地灵官会期将至,法国教士彭若瑟害怕群众再次打教,要求大足县令禁止龙水镇举行灵官会,并召集上百教民,配备刀枪,藏于教堂内。8月4日灵官会这天,群众仍聚集龙水。此时又发生了教民打死群众和焚毁民房事件,激愤的群众因此奋起,捣毁教堂。事后,教士逼迫知县惩办为首人员。以挑炭为生的余栋臣遂组织煤窑、纸厂工人和小贩数百人竖旗起义,攻入龙水镇,号召人民驱逐教士。大足、铜梁等县数百里内纷起响应。但在清军的分化和镇压下,起义失败。

余栋臣第一次起义失败后,被朝廷通缉,藏匿民间。1898年4月,清吏将余栋臣诱捕,关押在荣昌。参加过余栋臣起义的蒋赞臣、张桂山等将余从监狱救出,回到龙水镇后,余栋臣再次宣布起义,队伍扩展至6 000余人。7月初,余派兵将法国教士华芳济捉获,并当众宣布教会罪恶,号召起义,以武力驱逐洋人。8月初,余栋臣发布告示,揭露帝国主义侵华罪行,痛陈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提出“顺清灭洋”、“除教安民”的口号。起义军以龙水镇为据点,兵分五路,向铜梁、荣昌、隆昌、江北、安岳、合川进攻,队伍发展到1万余人,远近30余州县纷起响应。面对迅速发展的义军,清政府调集大军镇压。四川布政使王之春以优势兵力将义军各个击破,迫使余栋臣放弃龙水镇,退入西山。在清军重兵围困下,1899年1月,蒋赞臣、余栋臣先后下山至清营请降。余被押往成都禁锢终身,蒋赞臣被遣西安。至此,余栋臣第二次起义失败。

重庆教案与余栋臣起义,是在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具有鲜明的反帝色彩。这些教案、起义在重庆、四川乃至中国南方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们是“义和团运动”的前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