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之境界、趣味、笔法,八百年来第一人

 自华居 2017-08-27

沈尹默书法题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浙江省博物馆藏。

当今书坛,流派纷呈,百花齐放。在这欣欣向荣的景象之下,也有一些令人忧心的现象,部分书者以丑、怪为美,用标新立异的形式夺人眼球,缺乏对书法艺术本质的认识和对自身客观评价的自觉,不善于总结归纳历代书家具有普遍特征的规律,不懂得从书法艺术中最为平实的基础层面来进行研究实践,因此很难有切实有益的真实收获。在这种浮躁亢奋和审美标准模糊混乱的现状下,研究和倡导沈尹默对矫正书坛时弊,意义重大。

沈尹默是20世纪中国书坛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毕生精力,精研八法,悉心临摹,广取博取,并形成了自己秀逸儒雅的楷书风貌。沈尹默的楷书,唐以后千年中,无人可与之匹敌。他的行书被称为米芾之后八百年来第一人,这是当之无愧的。

沈尹默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于右任)”之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坛有“南沈北吴(吴玉如)”之说。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已故台北师大教授、国文研究所所长林尹先生赞沈老书法“米元章(米芾)以下”。

沈尹默行书作品欣赏《杂诗四首》,66×30.5cm,癸未岁暮留滞成都,杂题四首,清阁大家正之,丁亥春日,尹默。

台湾大学教授傅申先生在《民初帖学书家沈尹默》一文中,有“楷书中我认为适合他书写的,还是细笔的楮楷,真是清隽秀朗,风度翩翩,在赵孟頫后,难得一睹。”已故浙江美院陆维钊教授评沈老书法时,云:“沈书之境界、趣味、笔法,写到宋代,一般人只能上追清代,写到明代,已为数不多。”

沈尹默的人生是“书法人生”,他的一生主要精力倾注在书法上。我很少看到中国二十世纪一个著名的学者、诗人、教授、校长,把如此多的心血和精神完全托放于书法。相反,书法在很多文人雅客眼中是壮夫不为的雕虫小技,但是沈尹默力挽狂澜,回归经典,走进“二王”,为中国的书法走正脉、走正路、走正途立下了大功。真可谓把一辈子主要心血都熔铸在书法创作、书法理论建设和书法人才培养当中,对中国书法文化复兴作出了努力。在这个意义上,沈尹默先生以“二王”体系为本体,又具有当代性创新的妍美流畅的经典书风,应该是获得理论界重新评价的时候了。他强调“妍美”使得筋和骨都内擫在他流畅的用笔当中,不是有意的把字写得粗发乱服筋骨外露一览无余,而是蕴藏在行笔的风神爽朗之中,深蕴中国文化的“绵中藏针”书卷气审美精神,让人玩味再三。

沈尹默书法对联

沈尹默在笔法、笔势、笔意等书学理论上同样有精深的造诣,写出了不少书论著作,撰写了一系列的书法论稿,他从微观的角度对书法艺术及其技法进行探索,建立了独特的沈尹默书法体系,不断推出新的著述。沈先生化古开今,在传承中创新,在阐释中发展,把笔法问题讲解清楚通透,对现代教育体制中的书法研究、书法教育、书法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

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张辛教授评点:“北大历史上的名书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罗复堪、沈尹默等寥寥几人而已,李志敏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第一人。”

以下作品请横直手机欣赏

沈尹默《澹静庐诗剩》及《景宁杂诗》卷

沈尹默 临《尚书省郎官石柱记》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