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窍门,让你读书效果翻倍

 闻古博今 2017-08-27


将一本书消化的最好方法,就是做读书笔记。下面的一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技巧,能让你读完一本书有扎实的收获。

1.做读书笔记的原则是「从自己出发」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吸收对自己真正有用的知识,而不是其他。

所以,当你拿起一本书,想的应该是:「我想知道什么,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带着「从自己出发」的意识,去寻找书中有价值的内容。

虽然大致了解书的框架内容和观点是必要的,但不要像做语文阅读题目一样,将精力都用在揣摩中心思想、表达重点、背后的意义、作者意图上面。

2.通过三个步骤筛选有价值的内容

有些人喜欢边读边画书,如果是第一次读这本书,建议先不要做任何标记,不然往往会在读完这本书后,书中全都是做了标记的句子,几乎全是重点等于没有任何重点。

因为这个时候你对书的整体内容是不理解的,你不知道后面还有什么内容,同一句话,也许读到最后,它的重要性、意义作用、你对它的理解也就不同了。

如果第一次读,边读边摘抄句子也不建议,理由同上。另外,如果在不了解内容的时候边读边做抄,思绪会被打断,整本书读起来不流畅,影响阅读效果。

所以,处理方法是,将读和记分开在不同的步骤上做。这样,大脑每次处理一件事,会高效很多。

这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窍门,让你读书效果翻倍

具体这样操作:

第一步,通读。看前言、目录、作者简介、出版社、索引等,弄清楚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框架,判断这本书的质量,决定要不要花时间读下去。

如果认为值得读,就开始读正文,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页都折起来。

第二步,重读。第一遍读完后,重新读一次折角的那几页。如果仍然觉得好的话,就把这一页的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第三步,做标记。在那些这了两个角的书页上,筛选你觉得有价值的内容做标记。

注意不要都统一画直线就完事,不同标记应该代表不同性质的内容。比如,重要的内容画直线,很重要很有价值的内容画波浪线,专有名词、关键词等画圆圈。

此外,如果遇到大部头的书,不可能一次读完,你可能会想分部进行消化,这个时候可以进行标签法:

准备三个不同的标签,分别代表「通读」、「重读」、「做标记」。在哪一页完成了哪一步,就放哪个标签。

比如,第一次读,在90页的时候不想读了,就在90页夹上「通读」标签。然后,你想消化这前90页内容,于是重头读第二遍。

但是,你也不一定重读完这90页,假如是看到第70页,那么就在第70页上夹上「重读」标签。

另外的「做标记」标签用法也如此类推。

这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窍门,让你读书效果翻倍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直到整本书三个步骤都进行完,下一步就可以着手写读书笔记了。

3.读书笔记的内容要素

读书笔记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总结全书的架构,作者的观点及其论据。这类内容可以通过画思维导图来完成。

第二类,书中有价值的词句摘抄。摘抄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找到最具代表性的语句。

如果觉得一整段或者一整页都有价值,那就将那一页复印下来,粘贴在笔记上。电子软件做读书笔记的话,就整页复制下来。

第三类,自己对书中内容的感想、评价。尽量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维,对书中内容做思考,写下感想和评价,不用太长。可以是针对某个句子、某个段落的评价,也可以是某章节、甚至是整本书的评价。

这个过程能让已有知识与书中内容关联,每进行一次,你的知识就被调动一次,久而久之思维能力和思考敏捷度会大大提高。

4.不要忽视书中文字之外的内容

除了一本书正文的内容外,其他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也会藏着有用的信息,应该尽量挖掘,用来做成剪报式的读书笔记。

这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窍门,让你读书效果翻倍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比如:

书腰。上面不仅印有提示书中内容的关键句,还有作者照片等信息。裁剪到合适形状粘贴在笔记本上,可以加深印象。

书签。有些书会赠送书签,书签上会印有书名、作者等信息,直接粘贴上会节省抄写时间。

其他广告。有些书会印宣传单,将宣传单上有用的信息剪下来粘贴在笔记上。

其实,不一定出于信息有用的目的来收集它们,设计特别、配色漂亮也可以是收集的理由。读书不只是看文字,更是一个自我体验的过程。上面的做法都有助于加深印象,增加读书的乐趣,给读书提供动力

读书笔记做完后,要重读笔记,不时翻开回顾,有什么新想法和新感受,也要随时添加进笔记。


参考书籍:

[日]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江西人民出版社

[美]莫提默.J. 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