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浓香酒好喝,还是酱香酒好喝?

 小天使_ag 2017-08-27


二哥做酒很多年,时不时有朋友问我这样的问题:是浓香酒好还是酱香酒好?亦或是清香、兼香等其他香型白酒更好?


甚至有人问起喝浓香型白酒的人是不是比酱香型白酒的人多?喝白酒是不是只有纯粮固态发酵的白酒才更健康?


虽然问题仅来自本人周边,但这些看似浅显的问题却反映了普遍存在的现象,消费者对白酒及其品质缺乏基本认识,不知从何下手选择满足需要的产品。再延伸就是,酒业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业界对白酒的正确传播和对消费者品饮白酒时的引导做得太少。

 

作为一个从事白酒销售的老兵,我想结合白酒香型特点、历届白酒评比参数、白酒品质以及浓酱白酒工艺特点为大家做些分享,谈谈这些年来对白酒的理解,希望让消费者对白酒,尤其是五粮浓香型白酒有正确的认识。


1

浓香VS酱香

从浓酱的口感来看



白酒讲究“天人共酿”,就是说从粮食转化为一滴美酒最终呈现出的滋味与地域生态环境和酿造技艺的传承息息相关,这决定了香型体现出的独特性,乃至同是浓香型,由于地域的不同导致呈现出的风格都有明显差异。当你在喝某一香型白酒时,感受的是特定酿酒生态和酿酒技艺带来的特定风味。从这个角度来看,白酒香型没有优劣,没有所谓的那种香型好或差的说法,我们不能将不同香型加以对立。


2

浓香VS酱香

从历届国家评酒会数据来看




现在公认的十七大名酒的白酒香型基本上是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及区域文化所认定的香型,从根本上讲来自消费者对白酒口感风味细分的需求。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全国评酒会和白酒工艺查定是白酒现代化的起点,更是中国白酒香型出现的开端。从这个角度讲,包括浓酱香型在内的各种香型体现了白酒行业的技术进步。


3

浓香VS酱香

从国内白酒香型消费倾向来看


目前虽然国内白酒香型很多,但主要仍以川贵的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为主,而从2016年芝诺数据发布的调查研究表明,消费者更倾向于浓香型白酒,其消费比例高达78.9%。


数据源出2016芝诺数据《大数据报告》


可能有人看到现在浓香占据市场绝对份额就认为浓香好,有人看到酱香近两年开始迅猛发力就认为酱酒好,当然还有其他企业站在自身企业香型的视角观察时又会觉得除自己产品外的其他香型都不行,这样的想法就狭隘了,甚至根本上是错误的。作为嗜好品的白酒,香型的此起彼伏反映的是消费者口感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有技术的驱动(比如浓香对清香的份额超越在于浓香工艺的全国性推广),但绝不是香型的优劣好坏。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酿一味美酒,正是香型的多样带来了中国白酒的多样。


4

浓香VS酱香

从它们的工艺特点来看


先说浓香。


 “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还需窖池老”。浓香型白酒以窖池作为发酵容器,窖池四周及底部的窖泥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场所,最终产生出浓香型白酒主体香味物质。窖池连续不间断生产时间越长,窖池越老,则更能赋予酒丰富的滋味。

浓香型白酒讲究贮存,贮存也是酿造加工的一环。可以这样理解前期发酵和贮存的关系,发酵重在生产出好的物质基础,贮存则是以时间催化物质的转化缔合,让酒体滋味更柔和醇厚,两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传统浓香型白酒要求不少于一年的贮存,甚至更久,产生舒适愉悦的陈香。品味浓香,可以品味到时间的味道。


再说酱香。


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比较的特殊,它不同于浓香型和清香型。一瓶酱香型酒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一般需要五年,在这当中,分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并要加曲,高温堆积,入池发酵,取酒、存贮、勾兑等。这和它独有的酿造工艺有关,新酒一般必须储藏,否则口感偏差。

但酱香白酒具有香而不艳、醇香优雅、低而不谈、不浓不猛、回味悠长等特点,甚至还有空杯余香的味道,令人回味。


5

是浓香酒好喝?还是酱香酒好喝?


话说,白酒各香型之争,由来已久。有的人认为浓香酒好喝,绵柔甘洌,入口甜、落口绵......而有的酒友则偏爱酱香酒,口味细腻、优雅,空杯留香持久;其实说实在的,各香型白酒作为中国人几千年酒文化的结晶,都是我们璀璨的瑰宝,香型没有优劣,只在各自喜好。各位大神怎么看呢?欢迎你在留言区吐槽。(二哥负责点赞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