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疾病诊断与督导实训跟踪报道(4)--现场咨询第二个案例及答疑

 豌豆圆又圆 2017-08-27






心理疾病诊断与督导实训跟踪报道(4)

主讲专家:美国心理学专家张道龙

时间:2017年8月26日



170826第二个现场咨询案例


45左右的女性,困扰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咨询师?一直以来自卑,并且崩溃地发现自己是被领养的。近期有一个找她咨询的来访者和她有类似经历,感觉自己沦陷了。经过这个个案之后,再也不敢接案了,不知道自己是否还适合这个行业?

来访者主诉:近一年变化很大,从技术工作转咨询,养父母相继去世,自己也要做奶奶,措手不及。外人看不出变化,自己的人生好像很圆满,却不知道干什么了。

道龙老师反馈,我听明白了,你不是真有什么问题,而是别人八十岁才整完的事情,你不到五十岁就整完了。然后被领养本来是个伤心的事情,结果你还被高知家庭领养了,我们烧香拜佛也赶不上的事情。我父母要是把我送给杨振宁,可能我比现在还做得好。肯定是因为你小的时候看着漂亮、可爱,或者因为你是女孩,现在看着也很优雅。

来访者反馈,是的,就是因为我是女孩,大家都觉得我一路而来很顺利。

道龙老师继续引导、动机面询:对呀,你得抓紧时间分享你的经验,看起来稀里糊涂,怎么什么事情都整对了?下一步得把你的人生经验总结出理论,再去帮助别人。比如,为什么你的先生一辈子都没烦你,你的孩子在大龄剩男、剩女盛行的时候这么早结婚,24岁就让你抱孙子了(来访者插话:还是双胞胎)。从现在开始帮助那些家庭整不好的人。不管家庭困扰、职业困扰,你都能帮助啊!你有一种谦卑的心态,自己整好了总说是幸运,为什么一个中等姿色、中等职称的人可以拥有一个如此完美的人生?你把这些经验提炼出来,帮助来访者。

来访者追问:那我以后遇到这种被领养的来访者是不是就要转介了?

道龙老师:不是抓紧时间转介,而是要调整你自己的认知。你过于强调生父母和养父母的不同。父母不是因为生你才叫父母,养育你的才是父母,生你的只是生父生母。而且你这样的养父母给了你几乎完美的人生,哪里还需要有芥蒂?哪里还需要强调不同呢?你可以成为领养父母的代言人,你的问题不是靠转介来解决,而是要把自己的灵魂变得和你养父母一样高尚。所以先让自己调整好,你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来访者欣然感谢离开。



张道龙督导总结:

心理咨询从来都是心对心,是一个健康的灵魂帮助一个不健康、扭曲的灵魂。心理咨询要有技术、要有诊断标准,但是不要唯技术论,不要唯标准论。一个心理阳光的人才能帮助别人阳光起来。


张道龙现场答疑:

提问1:您的咨询和我见过的太不一样了,教科书里教的倾听、共情。

老师回答:我不知道你见到的是不是咨询,我刚才用的是认知行为疗法,CBT。你可以问问刚才的来访者她自己的反馈。

来访者反馈:我说一下吧。我认为过去我们认为的共情是强调共情的语言,“我理解你了,我知道你很难过……”实际上,您做的就是共情本身。我过去总觉得养父母给我的,让我有压力。我本来是没有人要的孩子,养父母却给我这么多,我还能要求什么呢?但是在刚才做的咨询中,我不知道为什么,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您的认知调整。


提问2:刚才觉得来访者在与养父母的关系中有压力,需不需要在咨询中去分析一下他们的关系?

老师回答:不用分析。因为人得有感恩之心。她已经做婆婆了,儿媳妇也不是她亲生的,过于强调不是亲生的干什么呢?相反,在感恩中看到积极的一面,而不是沉湎在负向认知中。(后排几位咨询师不停地说着,对,对,是的!)

提问者追问:让来访者感受到正向是吧?

老师回答:不是感受,而是调整认知,把负性的变成正性的。比如高速路上一辆车被石头砸坏,负向的人会抱怨:上帝怎么能这么对我呢?对我毫不关照,还把我车砸坏了。而正向的人会立马祈祷:感谢上帝,一定是在上帝庇佑我,没有砸到我,感谢上帝!——人生已经有很多苦难,不要再去演,再去感受,抓紧做些正经事。


提问3:您刚才在咨询中很坦然地谈到关于性方面的问题,比如说一个48岁的人完成了80多岁的事,都能抓紧开始第二轮了,这是不是不符合国情?

老师回答:那是你自己感到有问题。咨询师个人对性方面有什么态度都没有问题,你想从一而终也好,你想多经历也好,但是当面对来访者的时候,你要尽量让自己处于接近中线的位置。一句话,对性的态度,既不要把它看作是像宗教那么神圣,也不要把它看作是像体育运动那么随意。尽量在两者中间,靠向中线位置,否则你不可能帮助更多的来访者。


提问4:感受到老师在美国和我们会有文化差异,我感觉在座的有一半以上都对性难以启齿,刚听到的时候确实觉得有些不能接受。

老师回答:如果今天我是光着膀子来跟她谈性的问题,她肯定认为我在耍流氓。我是在帮助来访者的过程中,做适当的调侃,我根本没注意这些。可是你的注意力不在我怎么帮助来访者,反而在这些花边新闻上,这是非常不职业的表现。不知道你们怎么总关注在这些事上,要么就是怀疑来访者的鉴赏力,实际上来访者从来没有这方面的反馈和意见,因为他们知道我在帮助他们。我对来访者的帮助你不关注,反而专门拿出一句调侃的话来纠结,这是什么问题呢?真正的咨询是以来访者的困扰为困扰,以解决来访者的困扰为目标,而不是以咨询师的目标为目标。不要纠结那些没用的,过于纠结这些说明你心有千千结!


提问5:老师,你真的是让我们非常颠覆,太高效了,而且就聚焦在一个问题上,20分钟就解决了,那么别的问题要不要涉及呢?

老师回答:非常好的问题!短程心理咨询之所以短是因为相信:咨询的策略发生在咨询室之内,咨询的效果发生在咨询室之外。很多人希望在咨询室之内让来访者完全变好,怎么可能?她和老公有问题,跟你聊天能完全解决吗?不会。另外,咨询的时候尽量先解决一个问题,给来访者点时间去消化,所谓“让子弹飞一会”。比如,刚才养父母的问题,如果她下次回来还是纠结,就让她回去写写养父母的优点、缺点再去讨论,调整认知。另外,她还有职业生涯的问题,在解决养父母的问题的过程中,本身就可以去提炼,未来去帮助其他人解决困扰,这不是把她的职业生涯开辟了一条路嘛!

提问者追问:我们学习技术的时候一般是第一次访谈,收集资料,后续再去干预,你看你这一次咨询就都解决了,我真的是觉得不好学习。

老师回答:但应该是这样的,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刚开始不行,逐渐训练,这也是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一般500个个案才知道咨询是什么,5000个个案才有些经验,10000个个案才能做督导。500个案以下无所谓快慢,不用总和我比。咱俩隔着一个太平洋的距离,你的问题关键是怎么尽量游向太平洋的中间!


提问6:老师我当初学咨询就是为了儿子。他上大学的时候成绩、综合测试名列前茅。但是大二不知道经历了什么,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很焦虑。我如何改变我自己的心态。

老师回答:你儿子的问题说到现在我什么也不知道,所以不能代询。你改变心态很容易,做运动、做心理咨询,你想做志愿者还可以做访谈。如果达到标准,可能还涉及到用药。你的焦虑源是你孩子,他的问题不解决,你怎么都不会好,不能是他有病你吃药。他可能是失恋,可能是患了某种障碍,我不知道。你的问题是适应障碍。


提问7:尊敬的张老师您好!

老师回答:有话好好说,现在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不用这样讲话。

提问者追问:我拿了证,不知道跟着您学一年能不能做这个行业?

老师回答: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可能知道,看你现在问的问题,估计得是一两年的时间才行。但是你有助人的良知很好。

提问者追问:我的父亲一年前走失,找到的时候是尸体,我的母亲以泪洗面,我也很悲伤,不知道如何帮助妈妈?

老师回答:第一个,父亲走失是因为有神经认知障碍,还是被人劫走了?

提问者反馈:当时是去医院看我的妈妈,应该是有些神经认知障碍的问题。

老师回答:听起来是这样。真的孝顺的话,抓紧给妈妈筛查,预防悲剧重演。再有,以泪洗面不是诊断标准,要去鉴别是否有丧痛反应,还是适应障碍,或是达到抑郁障碍诊断标准了?还是过去老伴照顾得挺好,自己一个人生活不适应?那么你的妈妈最需要的是做心理咨询。

提问者反馈:感谢张老师!


提问8: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是什么关系?

老师回答:是咨询与被咨询的关系。咨询师是来访者的策略师,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比如,刚才有老伴走了难过的,她需要什么就解决什么,需要生活有人照顾可能要找个后老伴,需要生物学治疗就用生物学治疗。


现场花絮


1.张医生:你这运气!出生被送人、有好老公好儿子、现在这年龄就是俩孩子的奶奶,这都提前实现目标了。你为什么稀里糊涂也能做对事?啥好事都让你摊上了。养父母还是医生和教授。我妈咋不把我送人呢?要是送给杨振宁,我肯定比现在更好。[憨笑][憨笑]

2.张医生:你先生一辈子不烦你,你孩子稀里糊涂二十四岁就把别人整怀孕了,还是双胞胎!你48岁就完成一圈了。你怎么这么点正呢?

3.张医生:出门车被掉下来的石头砸到。

负性的人说:我太倒霉了,大街上这么多车,却不偏不倚,砸到我的车!哪儿有什么上帝呀!我再也不相信了。

正性的人说:明明是可以飞到我脑袋上的石头,却没有砸到我,一定是冥冥之中有上帝之手,在护佑我。车坏了可以修可以买,我被砸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我太幸运了!

4.张医生:抓紧时间做点有用的事,不要纠结于不该纠结的东西。这么好还不快乐,是因为你心有千千结!

5.学员:您今天真是颠覆了我们之前学的咨询观念。张医生:因为你过去的是黑白颠倒的,今天正过来了!

6.张医生:咨询的策略发生在咨询室之内,咨询的改变发生在咨询室之外。那些想在咨询室内看到改变的,都操之过急了。让子弹飞一会儿

7.学员:老师,我又想打断您了…张医生:你别急着打断,耐心听才能听懂智慧!

8.学员:老师,我怎么才能学成你的水平?张医生:不要以我为目标!我们两个隔着一个太平洋!你的问题是怎么想办法游到太平洋的一半。是在中国做合格的咨询师,做最好的自己,不是到美国做医生和咨询师,做第二个张道龙。

9.结束后厕所排了一溜姑娘,说憋了一下午,舍不得出来,因为道龙老师讲得太精彩,全程没有尿点!



张道龙医生简介

Daolong Zhang,M.D.美国华人精神医学专家、心理学专家。

美中心理文化学会(CAAPC)会长,美利华在线精神健康大学创始人,北京美利华医学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是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精神医学系的第一位大陆华人医生,现就职于美国芝加哥退伍军人医学中心,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医学院精神医学系,温州康宁医院首席医疗官,河北医科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精神卫生学院客座教授,他是获得美国精神医学学会促进少数族裔精神健康奖的知名华人精神科医生。张道龙医生是美国极少数获得ABPN(美国精神、神经病学院文凭)并从事EAP(员工帮助计划)SAP (学生帮助计划)工作和心理咨询的华人精神科医生,美国官方唯一承认使用的、最新《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主译并引进中国。他是在国内为数万名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做督导的华人心理学专家和精神医学专家,亲自诊治了超过20000多个中美咨客,诊疗与咨询超过15万人次,参与创建了国内第一家中美合资的EAP咨询公司并任医务总监,兼任过多个世界100强企业的咨询顾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