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详解马铃薯晚疫病症状及药剂防治方案(最全面)

 黑龙江黑河老刘 2017-08-27


传播途径

(1)越冬与初侵染源。病原以菌丝体在马铃薯块茎中越冬。带菌种薯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

(2)传播特点。病薯产生的病原借土壤水分扩散,在病薯和健薯上繁殖。病原可通过耕作传到地表,被雨水溅到植株下部叶片上,侵染底叶,形成中心病株。中心病株上病原在附近植株的下部叶片进行侵染,逐渐形成发病中心。田间病株上病原菌落在地面,随雨水或灌溉水进入土中,萌发芽管从伤口、皮孔或者芽眼侵入为害块茎。

马铃薯晚疫病病害循环侵染过程:

发病条件

(1)品种对晚疫病的影响。在马铃薯正常的生长气候条件下,晚疫病是否能够发生,还取决于品种的类型。早熟品种不抗病,晚熟品种较抗病。

(2)气候条件对晚疫病的影响。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的高湿润气候条件是晚疫病的诱导因素。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90%时,温度为10℃-13℃,病原开始侵入寄主体内后,蔓延最快,潜育期最短的温度是20℃-30℃。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湿度高,尤其是阴雨连绵的天气,病害发展的速度极快。马铃薯的各个部位均可发生晚疫病,但最明显的部位是叶和块茎。

(3)耕作、栽培措施对晚疫病的影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平地较垄地重。密度大或株形大可使小气候湿度增加,也利于发病。施肥与发病有关,偏施氮肥引起植株的徒长,土壤瘠薄、缺氮或黏土使植株生长衰弱,有利于病害发生。增施钾肥可减轻危害。

晚疫病可危害叶片、叶柄、茎和块茎。首先发生在叶片的叶尖或着叶缘,开始水渍状褪绿色斑点。(看上去马铃薯叶片像是被烧开的水烫过一样)

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甚至扩大到整个叶片,并可沿叶脉侵入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条斑。病斑与健部无明显界限,在暗褐色病斑边缘长出一圈白色霉层,叶片背面更为明显。

发病严重时,使叶片萎蔫下垂,全株变黑呈湿腐状。天气干旱时,病斑干枯呈褐色,叶片背面无白色霉层,病叶脆易破裂,病害扩展缓慢。

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或叶柄,使叶片萎蔫下垂,最后整个植株变为焦黑,呈湿腐状。茎部很少被病菌侵染,但病斑可顺叶柄扩展至茎部,在皮层上形成长短不一的褐色条斑,病斑也可以发生白色霉层。

薯块发病时形成淡褐色或紫色不规则病斑,稍微下陷,病斑下面的薯肉呈深度不同的褐色坏死部分。病薯很容易为其他病菌侵染而发生并发症,常常由于细菌感染而形成软腐病。

马铃薯晚疫病叶片初、中、晚期症状的表现

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方案

选择健康种薯。低洼地块要注意开沟排水;结合中耕培土,阻止病原渗入块茎。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1、建设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站,可实时提供晚疫病发生预警信息和最佳药剂防治时间。

2、用0.3%的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效79~83%,且增产效果明显。

3、在发病初期喷洒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50%烯酰吗啉乙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锰锌乙铝或10%氰霜唑悬浮剂2000~2500、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的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4、在晚疫病发生前期喷施霜脲氰+代森锰锌、代森锰锌和苦参碱即可有效防治,但要注意为了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内吸性药剂喷施要交替1~2次。

5、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后期,建议使用霜霉威+氟吡菌胺和双炔酰菌胺,能够有效控制病害发展。

全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站分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