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年都要谈谈,基金这件大事儿

 昵称40699196 2017-08-28


(图片来源:pixabay)


每年基金放榜,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成功的自然欢天喜地,但没中的也不必灰心。正如某位科学网博主所说,“好本子是改出来的”。申请多年才成功的也大有人在,不要以一时成败论英雄。以下是科报君分享的四篇基金感悟(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基金中标靠的是这几样“硬通货”(附案例)

有可行性的新想法是基金中标的“硬通货”;再者,写好逻辑性与故事性强的本子,可让评审专家清晰地理解拟申请项目的“脉络”,助其做出客观的评判。


我觉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是相对公正的,世界上也没有绝对公平的事儿。对于非“大牛”学者,自己能做到的是壮大自己,而不是怨天尤人。当你比别人“高半头”的时候,申请基金时有可能“被灭”;


当你比别人“高一头”的时候,评审专家很难“灭你”。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俺觉得基金“中标”的正能量途径是——用强劲的创新实力“征服”评委。


7年基金申请感悟

我自工作以来,申报国家基金很多年了,有成功也有失败。好本子是改出来的,我青基申报5次最后一次才中。总体一些感悟如下:


1. 文章多不一定是绝对优势。


2. 多合作交流。


3. 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基础。


4. 清晰的研究思路。


......


经验丨我凭什么能同时申请到青年基金和面上基金?

得知青年基金和面上基金均获资助的消息,感到些许意外,但是也觉得算是天道酬勤吧。作为一个刚从美国三年博后回来的土博,没有CNS的牛文章,在学术界属于彻底的“圈外人”,申请过程中没有找任何关系,能同时获得可能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运气和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1. 残酷的现实


2. Publication


3. 研究方向的选择


4. 基金写作的着重点


5. 细节决定成败


国家基金项目申请中一个教训案例

这个“教训案例”说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项目选题一定慎之又慎,一定要尽量争取一次选准。


项目选题是否准确,一般从评审人对一个项目评审意见的第一句话大致能够判断:例如“本项目选题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创新,,”就表示对选题的充分肯定。尽管也许研究内容可能设计太分散,研究方案和方法不尽合理先进等,这些都可以在来年重点进行修改。


如果选题基本准确后,即使第一次没有批准,申请人可以依据同行意见认真修改,第二次就很可能获批。尤其现在国家基金委出台的新规定:两年没有批准的同一个项目需要停一年。这样的政策对于评审人也是一个值得注意问题,即只要申请人对前一年项目依据评审人意见进行了认真负责的修改,第二次就应该给予通过,不要无故耽误人家的科研进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