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院 | 古诗十九首精讲之《西北有高楼》

 邈思遐想 2017-08-28




《西北有高楼》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五首。诗词开篇描绘了一幅琼楼玉宇,营造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气氛。“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虽有夸张,但是还是写实的。“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高楼镂著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作者极力描写出楼阁的高,以为下面歌者所衬托,这歌者虽然身份高贵,但是心情不是那么好。“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楼上飘来了弦歌之声,这声音是多么的让人悲伤啊!这就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为什么这身居高台的高贵的人,歌声如此的悲伤,心情如此不好呢?读者好奇,作者也好奇!但是作者身份卑微,看不到此人,只好猜测是“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而'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这里采用了用典的写法。最后作者运用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来抒发知音难逢的感叹。


这首《西北有高楼》的诗后面写的是:“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里!借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知音难求的痛苦。


本诗的作者无名氏似是一位彷徨中路过的失意人,这失意当然是政治上的,但在比比倾诉之时,却幻化成了“高楼”听曲的凄切一幕。从那西北方向,隐隐传来铮铮的弦歌之音。诗人寻声而去,蓦然抬头,便已见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这高楼是那样堂皇,而且在恍惚之间又很眼熟:“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刻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正是诗人所见过的帝宫气象。但帝宫又不似这般孤清,而且也比不上它的高峻:那巍峨的楼影,分明耸入了飘忽的“浮云”之中。作者感叹着“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面对的却是一个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苦闷时代。是千里马,总得有识马的伯乐才行;善琴奏,少不了钟子期这样的知音。壮志万丈而报国无门,——在茫茫人和事,没有什么比这更教人嗟伤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