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要不要招聘那些银行跳槽人员?》,感受很深,银行的员工也许年轻的时候颇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可是几年下来,所谓的能力涨上去了,而真正的价值却掉下来了。文中立论是一个观点“银行,尤其是大银行,是去能力化的,它有一套成熟的体制、制度、流程来保证发展稳健,越有能力的人,越有想法,越想创新,变数太多,不确定太多,反而为银行所不喜。所以,直接导致,在当前大环境下,银行利润趋零、机制僵化、缺乏活力,难以实现个人价值或带来成就感。”把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我们不难发现,几年银行混下来,不是拿到了“走到哪里都有饭吃的铁饭碗”,而是抱着这个“铁饭碗”不敢丢,为什么?能力被折腾下来了。 我和几位领导出去走访各个分支行做一个工作的宣讲,与我一起去的一位领导快退休了,仍然很有热情和动力的跑上跑下,为行里的事业精打细算,看着闲置的房产着急、看着业务发展困难着急、看着工作面临重重困难着急,什么事情都巴不得亲力亲为。就这样的领导,还被后一辈的同僚们嘲讽,说闲事管多了,这是什么?这是抱团向下呀。无怪乎他的下属跟我说“越年轻的,就越急功近利。” 这篇文章从能不能招银行跳槽人员的角度来说事,却从一个很客观的角度说明了银行人员哪些方面的价值衰败了。 1、传导价值还是传导压力 文中说:“总分行的产品岗一律不建议招聘,这类人涵盖所谓的产品经理、高级产品经理、产品团队负责人、产品专家等。我曾经吐槽过这个问题,有产品经理不为自己产品的销量负责,不背绩效吗?有,就是这批人,他们只负责拍脑袋设计产品,产品的好坏,与他们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当然他们自己也很无奈)。分行的产品岗或许还稍微好一点,带有营销的性质,但也好不到哪儿去。”银行的产品经理真的跟产品没有半毛钱关系,真正做的事情是承担指标的压力,说白了就是一个传声筒。领导说要通报、那就通报,领导说要分任务、那就分任务,领导说要表彰、那就整个名单;领导说要完成目标,那就拼命打电话催,没有传导一点产品的价值,却把压力传递给了基层。这种人在互联网时代的匠人思维下,千万别说自己是产品经理,因为别的产品经理丢不起这个人。 2、看上人还是看上活 文中说:“银行的客户经理,尤其是资深的对公客户经理,一般手上都有比较优质的对公资源,某种程度上可以带客户资源跳。但说实话,当前的环境,对公客户更看重解决方案,不怎么重视是否跟谁谁关系不错了。”以前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到一个地方开新网点就是这么干的,招聘广告一打,然后各种就地挖业务团队,连锅端的也常见,为什么?就是为了端走了和尚就端走了功德箱,以为就能把香客带走了。可现在不同了,香客们看菩萨是否灵验、看庙宇是否辉煌、看静文是否动听、看方丈是否高深莫测,等等之类的,客户看中的都是你的活,不是你这个人。这也是银行这个平台带给人成长,但这种成长带不走的原因。可是很多银行人,在自身价值上不去的情况下,用“花银行的钱交自己的朋友”这种思路在积累客户希望带走。 3、要政治家还是银行家 文中对管理人员推崇:“在分行打过仗,在总行扯过皮,基本上独当一面没啥问题。……管理层也有一些官僚人物,习惯了银行的体制和文化,说起事情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情来拖拖拉拉,没格局,没思路,对上唯唯诺诺,对下指手画脚,他们不是银行家,他们是政治家,请问,贵司需要政治家吗?”打过仗指的是基层发展能力强,扯过皮是向上沟通能力强,这种人,哪个银行都少有。因为基层的野战军是看不起上面的禁卫军的,而上面的禁卫军还不能丢了份儿,丢了款儿,丢了面儿,所以各种不服。怎么办?给基层办事拖拖拉拉、给基层任务指手画脚、给基层帮助没格局没思路,已开起会来叽叽歪歪婆婆妈妈撤一大堆。没见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选举把?都是这个范儿。在上面当禁卫军的给为,夜深人静的时候摸着自己良心问问,是不是基层对你面上唯唯诺诺,别后戳你脊梁骨? 4、是辞职还是淘汰 一方面,银行同业的挖角和非银金融机构的渗透,银行人员离职的情况大把大把的。另一方面,银行自生产生的业务压力、内控压力、工作环境压力等等,让银行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差。母亲节期间,其他朋友们都在秀孝子贤孙、秀母子情长,而银行的人都在秀与别人母亲二三事、秀代理送花拥抱哭坟。银行员工自己都生活在非人的状态里,所以被迫离职。从这点看,不知道是银行淘汰了员工,还是员工淘汰了银行。从未来发展来看,银行的发展将走向人才密集型,走专业化制胜的道路,可银行却在最重要的中层出现了人才崩塌,从业务能手到部门总经理这个中间巨大的空档,形成了入行3年到10年的空缺,这个空缺不补起来,银行是没有明天的。 5、银行员工值钱在哪里 文章最后一个标题“离职员工,请记住:无资源,即屌丝!”我十二分的不认同。如果企业招聘你过去就是为了资源,那么明天也会因为吸干了你的资源一脚把你踢出门,这种没有前瞻性和发展愿景的企业不去也罢。经过我的认真思考,我觉得银行人还是有一些价值体现的,具体表现在:一是生活愿景很低,其实银行人只要正常下班能回家,拿一份安定的工资就很满足了,绝对不是案件防范材料中那种没人管就撒野马的乱局。二是责任心很强,银行员工每天做的就是为别人着想,甚至比别人自己要考虑的还多,这点存在价值观差异,需要企业辨别,别选了那些欺骗客户购买高风险理财产品的理财经理就行了;三是任劳任怨,这一点不用说了,银行的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牲口使;四是专业、专业、专业,银行的专业人才是各非银金融机构的香饽饽,这当中也要带眼识人,有的人专业是体制型的,离开了原来的岗位就没办法了,有的人专业是扩展型的,懂得举一反三独自创造一套体质。 最后,我说一个故事,过年期间有一次被安排出去做一个调研,同一个调研组的同事挺久没见我了,说“不是说你辞职了么?”我说“没有啊。”她说“我记错了,是那谁辞职了,我也在想,你怎么可能会辞职呢?”大家看明白了么?这是赤裸裸的嫌弃啊、这是赤裸裸的鄙视啊、这是赤裸裸的无视啊。所以,辞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丢了一身的本领再辞职。铁饭碗是到哪里都有饭碗,而不是抱着饭碗不挪桩。 |
|
来自: HAPPI0naire > 《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