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溪州学的演变

 七里山人 2017-08-28

新兴高等小学校

远于民国元年(1912年)“学堂”已改称“学校”。三十年代初期,仍是新兴高等小学校(实际分高级、初级),但人们习惯称为“小学堂”,它位于州城东门内。

时值开始革新教育,但私塾与县立小学仍同时并存。古往时至,私塾的历史使命已将至尾声,那时州城仅剩两堂私塾,距小学校门前不远处,王先生开办的一堂,位于街道南边的矮平房里,学生寥寥无几,不过十四五人。科书还用《三字经》、《目前杂字》等。另一堂设在上新街(今人民路)王乐山老师家里。

1933年,将鲁贤祠内县立女子小学并入高等小学校,从此开始男女生同校同班,同窗共砚,在学校中结束了封建礼教分隔男女的时代。加之玉溪旅省学会为女子入学而奔走呐喊,因此,后来希圣小学、棋阳小学女生入学的越来越多了,这在半个多世纪前是了不起的事。

初级小学的校舍,设在当时的九光殿(今人民政府地址)。一年级两班在东厢楼上与楼下,每班学生约四十余人;二年级两班分别在西厢楼上和楼下,每班学生约四十五人;正殿是三年级,全班有五十余人,在“泥偶塑像十二雷神”前面,门虽设而常关;旁边做四年级教室,学生三十五人。高等小学校在九光殿隔壁的小学堂(原军分区驻地,现小庙街文庙,详见校址示意图),五年级两班,在第二道大门井左旁楼上楼下,每班学生五十人;六年级两班分别在中层(第三幢)楼上和楼下,每班学生五十人。

学制改成四、二制;初级四年,高级二年。课时:初级每周上课32节,高级上课34节,每堂课45分钟,课间休息15分钟。

科目:一、二年级设国语、默写、常识、算术、写字、图画、游戏、唱歌,二年级增加珠算;三、四年级设国语、作文(三年级上学期缀法)、常识、算术、书法、图画、音乐、珠算、劳作、体育。高小不上常识课,又增加历史、地理、自然、公民共十三科。科书改用《新主义教科书前期小学××读本》(上海世界书局出版)。

教具有黑板、风琴,教书法用的几块小黑板,一、二年级自备课桌、凳子。

1933年初,校长是戴培德,主任李如桂(峨山人),事务主任戴培仁,老师十三人,因事隔五十余年,回忆得起的有黄绍祯(有长长的白胡须),曾志高、张凤彩、朱茂生、申家马耒、董庆元(教高级)、薛老师(女)等。

印象最深的是书法课,每个学生先在白铁片或红漆小板上,仿照课本反复多次练习写字,然后才许描红。选描红本须字迹秀美,间架骨骼清新有力,多是柳体、赵体,先易渐难。按照笔划顺序,一笔描得满,方能写印帖(用毛笔写的字置于纸下面透映着写)。临书法课上,学生看张凤彩老师用毛笔蘸着白粉汁写在小黑板上,再教笔划顺序、写字方法,专心仿照练写勾、撇、捺、横折的笔法。从四年级开始,每生须买柳公权或赵孟頫字贴,每天早饭后依照字贴认真学写,张教师教写字的笔法,使学生获益很多。

下课后,随季节而变换玩具,夏季玩荷花、缅桂花、打竹枪;秋季滚铁环、拍小皮球(少数人拍线球)、放风筝;冬至,喜爱扯扯嗡、抽陀螺、踢毽子、骑竹马,女生捉迷藏、跳绳,活动身心。

希圣小学校

1934年初,热心桑梓教育的老师辈与权贵人士商榷,更改原校名,寄希望于学生效学孔圣人那样读书,求得高深的学问,为国效劳;二则花园里假山上设有凉风亭,亭上悬挂一匾,是教育界老前辈王绥安(国靖)先生的题书“希圣亭”,以尊祀先圣。据此,遂将新兴高等小学校改名希圣小学校,以表前辈殷切的希望与诚挚的心意。并即时在用石块垒砌的校门石牌坊门上面书刻“希圣小学校”五个大字。

校舍仍是原高等小学校和初等小学校,在九光殿、东嶽庙。校舍范围扩大,学生也随之增多,全校共十六个班,每班50余人。一年级四个班,二年级三班,三年级二班,四年级二班,五年级三班,六年级二班,学生共八百余人。

课时:高年级每周36节,中年级34节,低年级32节,每一课时45分钟,课间休息15分钟。

科目:一、二年级,国语、默写、常识、算术、写字、美术、劳作、唱游共八科;二年级增加珠算;三、四年级、国语、作文(三年级上学期缀法)、常识、算术、书法、美术、劳作、音乐、珠算、体育、自习等十科;高级不上常识,增加历史、地理、自然、公民,其它科同中年级。

科书:上学期还是新主义教科书,前期小学读本(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二年级《国语读本》其中《喇叭花》一课是:喇叭花,小白花,小红花,早晨开在竹篱笆,朵朵象喇叭,我们叫他喇叭花,弟弟妹妹呀,要看喇叭花,快快起来吧。书上有插图,弟妹各睡在床上,另一图是正穿衣起床,窗外有许多喇叭花缠着竹篱笆盛开,看图会意。

下学期改用《新中华教科书》(中华书局出版)。三年级《国语读本》第一课《春风轻轻吹》,课文是:春风轻轻吹,吹到草根里,草被春风唤醒了,草儿轻轻都长起;春风轻轻吹,吹到花枝里,花被春风唤醒了,花儿朵朵都开齐;春风轻轻吹,吹到鸟窝里,鸟被春风唤醒了,鸟儿跳跃来游戏;春风轻轻吹,吹到小溪里,水被春风唤醒了,溪水潺潺流着去。

这学年的校长是张含峰先生,他是省立昆华高级师范毕业生,是一位致力桑梓教育的革新志士,颇有学识,待师生严格而亲切,很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在家乡有一定的声望,是位好校长。他选聘的老师,要具有一定的学识,人品正直,思想进步,热心负责,喜欢运动,身体健康,如,柴如愚、李光星、黄绍祯、戴培仁、阮老师……校长要求教师认真教学,这学年的老师认真教学,不厌其烦地反复多例讲解,直至学生弄懂,待学生和蔼可亲。张校长任课不多,每天早起巡视各年级教室里的早读动态,他经常携带国语读本,指导学生背诵;上课时他视察各班的学习、纪律,并作记录,发现不专心的学生,即时责令出课堂指教,有时校长亲临书法课堂,指导学生写字,如姿势、运笔等。那时校长的权威很大,他如此持之以恒,学校秩序井然,学风良好,博得人们的好评。全县会考成绩,金榜(朱红纸、金粉字,人称金榜)题名,优等、甲等生占报考总数的三分之二,不及格者寥寥无几,可算严师出好徒。

学生的服装革新。那时校长认为,学生的衣冠仪表要名副其实,像个学生模样,于是倡导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用阴丹布缝制。男生,春夏秋季穿短裤,两侧有裤包,衣服没有披领,三个口袋;冬天穿长裤(式样与今天的长裤相似),头戴遮阳帽。女生,春夏秋季穿阴丹雅布短衣、长袖、中号袖口,下着黑色短裙,脚穿粉白底黑鞋衬短袜;冬天穿旗袍,衬长袜,不戴耳环,黝黑短发(也有少数长辫子),整齐划一,异常文雅秀丽。一年后,学生都身穿校服,外观整齐一致,显得精神抖擞,朝气勃勃。此后,规模较大的敬一、汇溪、玉乞小学也效学希圣小学缝制校服。

值得回忆的1935年至1942年8月

希圣小学校人才荟萃,玉溪进步的知识分子任教,学校生机勃勃,老师珍惜学生的黄金年华,学生品学优良,校长和老师,是受人们爱戴尊敬的。

当年卢光德、杨秀英(瑢波)、胡琼英三位音乐老师教唱“满江红”、“木兰从军”、“新女性”、“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大路歌”、“开路先锋”、“慰劳歌”、“黄河恋”、“毕业歌”……还教识简谱,讲解歌词,以风琴伴唱。革命的歌声,回荡在校空。不断地从学校唱到家庭,唱到社会每个人的心里,唤醒民众国难临头,匹夫有责,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学生也省下糖果钱捐献抗日,促成社会各界也响应捐献,一起行动起来为抗日救国贡献力量。

这时校址仍在小学堂。校舍范围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到圣庙。当时学校比往昔兴盛发展,班数增到十八班,学生一千一百人。各年级班名改名希圣小学时已定,学生年年更换而班级名称不变,一直沿用多年。六年级两班;正心级、诚意级;五年级四班:谦恭级、明德级、崇实级、忠勇级;二年级四班:和平级、仁爱级、信义级、忠孝级;一年级四班:快乐级、自由级、亲爱级、平等级。

学制与课时沿袭未变,新增加抗战学识。科书是《新中华教科书》。

校里新课桌凳不多,旧的占半数,修缮破损后基本够用。教具仅有黑板、两架风琴、十多块写大楷的小黑板,两架大算盘,跑跳的低栏架数十个和小皮球、乒乓球。操场上设置单双杠、天梯、浪桥、沙坑,后来添置篮球架,虽然限于设备条件,但学校重视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从这学年到1942年8月,在任校长是速得仁。他是一位热爱教育的革新者,亦是思想进步,颇有办学才能的知识分子,他很重视选聘老师认真培育人才。

玉溪旅省同学会的学生,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目睹国难临头,便跨入社会为抗日救国贡献力量,应聘返回家,至希圣小学任教的有卢光德、周小康、杨秀英(瑢波)、李如玉、胡琼英、李翠玉、史家才、冯献祖、黄镛(中学兼小学课)、柴如愚、李光星、卢光表、郑孝先、李松龄、郑万龄、冯瑞之、胡寿昌、冯吟堂、朱茂生、张凤彩、严莲英、李华圃、戴培德、史圃臣、李文忠、阮老师、王德庵(任教导主任)……因时隔五十余年,已记不清其他在校时间短的老师。

这些老师有进步声望,莅校后,教育学生必须品德端正,具有远大理想,看清前途,为抗日救国贡献力量。各科成绩须居优等,有真才实学,将来才能报效祖国。平时重视锻炼身体,保护眼力。

学校认为小学是基础教育,也是培养儿童对学科兴趣的起点,培塑人口的基模。校长速得仁叮嘱全校老师这样做教育工作:基础课须各科并重,初入学的一、二年级学生,启蒙性的读、写、算、识字十分重要。做好思想教育,细致诱导遵守纪律、秩序是学好功课的关键,教与学绝不能松懈而缺差偏废,误失青春年华,影响前程。三年级开始写短文,须加强练写,牢记优美词句、词汇含意,发挥智力,扎扎实实立好基础,否则就导致四年级写不好作文,不理解应用题,这是升学的关键。教好五年级各科基础知识特别重要,事关小学教育的成败,国语(语汇、词意、优美语句)、作文、算术、书法、历史、地理是中心科目,基础好与差,直接对毕业升学起决定作用。如松懈或偏废,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熟练,到六年级再来补课,犹感为时已晚,费用颇大,也收不到好成绩。六年级继续教好各科新教材,综合复习已学知识,并督导学生自学复习,按课本要求牢记各科知识,熟练计算各类应用题,拟出作文题,讲述习作。校长望老师各显才华教好学生,切莫耽误学生的黄金年华。

速校长每晨起得很早,坚持锻炼身体,然后到各班督促视察,学生是否按时到校朗读。上课时速校长经常视察各班的学习、纪律,有时指名或抽查学生背书,或说出算术题意,计算出答数;有时看老师教写字的方法笔序,临课堂指正学生写字不端正的姿势,看写字得好与差。晨来夜往,如此持之不懈深入课堂,校内诸事条理井然,生机勃勃,学风颇佳。清晨,朗朗的读书声不断;早饭后,学生们端正姿势,仿照字帖认真写大字,一笔不苟,果真收效很大。

校服就是学生装,颜色式样仍照1934年规定的不变,从这学年起,人人都穿学生装。每星期三郊外散步与春秋两季学校举行旅行时,全校列队整齐一致。

当时希圣小学的发展与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了玉溪敬一、汇溪、玉乞三大小学的革新发展,这是玉溪教育极兴盛的时期,为后来教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个时期,教育发展和学生质量提高较快,是与云南省立昆华中学疏散暂迁玉溪是分不开的。徐继祖、倪德馨又积极筹办省立玉溪中学,两校招生质量要求高,小学受启示很大,特别是思想、学风、体育运动,受影响十分明显。

希圣小学的学生,参加初小毕业与高小毕业会考,优等生、甲等生占录取总人数百分之八十,乙等生占少数,誉满全县。(玉溪第七中学退休教师 曾任玉溪第一小学校长 张崇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