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快到了,苗老表祝各位有情人节日快乐。上次我们聊过了苗族的婚恋习俗(点击查看),这次让我们来聊一聊七夕节。 七夕在古代是妇女的节日,你可以把它看做古代的“三八”妇女节,其中并没有情侣互相表达爱意的风俗,只不过是现代在商家和民俗家的联合推动下才有了所谓的中国“情人节”(主要就是买买买)。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 七夕最著名的可能就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了,故事的版本很多,但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不变的。
这个故事很早就已经有了,具体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七夕节的形成与牛郎星织女星这个天体神话故事有关,但在战国时期的七夕只是单纯的用来祭祀牵牛星(牛郎星)和织女星的。
古时的人对自然有莫大的敬畏,特别是楚巫文化盛行的楚国,所以会在选择了七月初七时进行祭祀。这是因为在七月织女星会上升到一年的最高点,随后下降,而牛郎星在八月上升到最高点。 而这两颗星上下追逐的样子,就如同牛郎在追逐着织女。牛郎和织女的传说就是这样出现的。 直到汉代的时候才将七夕与牛郎织女的故事结合在一起,并正式的成为了妇女的节日。
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在古代的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 妇女亦会结彩楼,用黄铜制成细细的七孔针,并且用五色细线对着月亮迎风穿针,穿进了了即心灵手巧姻缘美满。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
不过,古代人乞巧不单单只是在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直到宋代以后才固定在七夕时乞巧。 古代的七夕有个有趣的习俗。七夕时会以瓜果拜祭织女星牛郎星,并抓一只小蜘蛛放在一个小盒子里,第二天再打开盒子,如果蜘蛛在盒子时结网了,而且网越圆越整齐,那么以后的婚姻就越是美满。这是古时候少女许愿、祈求姻缘的一种方式。
桐荫乞巧(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册八月部分) 描绘了七月初七京中仕女“乞巧”的场面,七夕之夜,女人们以碗装水置于庭院,然后将一束针散放其中,人们争相观看在水中呈列的图案,据说图案的形状越好看,放针者的手就越灵巧。 顺便说一下,苗族是没有七夕节的,与之对应的是“三月三”。其实三月三是苗族纪念先祖的节日,只不过苗族在盛大节日里肯定是会聚集在一起对歌的,长久以往,自然而然的就变成了苗族的“情人节”。 在当代文化的融合下,即便是苗族,在七夕过情人节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申明 本篇文章只是对七夕节追根溯源的杂谈,不能用作你与女友争论七夕是不是情人节的证据,也不要告诉她七夕不是情节人这个真相,更不能把这篇文章转发给她当成你忘了给她买礼物的理由。 如果你这么做了,所引起的一切后果自负,苗老表概不负责 好了,其实说到底,无论是什么节日,无论是什么时候,相爱的人在一起就是情人节。 七夕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