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港股大讲堂丨香港交易所靠什么赚钱?

 yazhongwang 2017-08-28


玩转港股打造港股投教系列栏目《港股大讲堂》。栏目将多维度解析香港金融市场,为广大港股投资者了解港股市场尽一份力量。


本期作者:云锋金融 林子俊


香港交易所是香港唯一获认可经营证券市场及期货市场的交易所,提供现货、期货、衍生工具的交易平台,以及股票上市业务。香港交易所经营着香港仅有的四家获认可的结算所,即香港结算、期货结算公司、联交所期权结算所及场外结算公司,同时也拥有伦敦金属交易所(LME)。

 

交易所靠什么赚钱?这个问题对于中国内陆投资者来说可能比较新鲜,毕竟内陆规模较大的金融平台都不以营利为目的。作为上市公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交易所之一,香港交易所除了日常的交易之外,从公司年报披露的收入结构中还可以发现其他业务。卷起年报,或许能从另一个角度了解香港的投资环境和制度。


图:香港交易所收入组成(剔除公司项目),来源:香港交易所2016年年报


业务分部构成


现货分部:和市场冷暖密切相关

 

现货分部收入主要包括交易费、交易系统使用费、联交所上市费用、市场数据和其他。

 

交易费贡献来源自股本证券产品成交,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后,南下的港股通交易日趋旺盛,远超沪/深股通成交量,但港股通成交的交易费需与内陆交易所平分。

 

联交所上市费用包括上市年费和首次及其后发行的上市费两部分。上市年费随上市公司总数上升而增加,首次及其后发行的上市费和香港上市集资能力密切相关,过去十年,香港交易所全球首次集资金融排名领先,2013至2016年更实现三连冠。

 

股本证券及金融衍生产品分部:丰富灵活的投资工具

 

所谓股本证券及金融衍生品,包含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期交所衍生产品合约和股票期权合约等,不同产品交易或在联交所上市会产生相应的收入。

 

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源自在联交所买卖的衍生产品(即衍生权证、牛熊证、权证及股票期权)以及在期交所买卖的期货及期权。期货及期权合约的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有部分拨归结算分部,因为相关交易及结算费以系统使用费统合起来。

 

2017年7月正式开通债券通北向交易,其意义除了提升香港交易所在定息产品市场的地位之余,也将2014年开展的市场互联互通模式由股票延伸至另一个资产类别。在之前的4月,香港交易所还推出了中国财政部五年期国债期货合约,是首个以试点形式在离岸市场以中国政府国债为标的的期货产品。

 

香港交易所在2017年7月优化了旗下最受欢迎的人民币货币期货产品,将交易时间延长至每个交易日近16个小时,并优化庄家奖励计划以支援发展定息及货币衍生产品的流通量。

 

商品分部:迈进全能交易所的组成

 

2012年6月香港交易所收购了LME伦敦金属交易所后,对后者收入进行了并表。该分部收入来源自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市场数据费和其他收入,其中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占据了大头。作为世界最古老的交易所同时也是最大的金属交易所之一,LME对丰富产品的意义举足轻重。

 

目前LME正在积极发展,2017年4月刊发讨论文件探讨多个与旗下市场架构有关的议题,包括有关LME生 态系统、交易及下单架构、实物市场网络、会员资格、成交量及费用等等。LME就该文件展开了 全面的市场接触,务求深入了解市场各方的意见。除此之外,在新增产品、完善交割以及和内陆合作设立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方面也在推进当中。


结算分部:交易的最后一步

 

结算分部收入包括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拨自股本证券及金融衍生产品分部)、结算及交收费、存管/托管及代理人服务费以及其他收入,其中大部分收入来源自结算及交收费。

 

结算及交收是证券交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CCASS)是一个专为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证券买卖而设的电脑化账面交收系统;中央结算系统原本的设计只为让香港交易所辖下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结算公司)可向市场中介人士,例如经纪及托管商,提供结算所服务,再由中介人士向其客户提供结算服务。现时,鉴于投资者希望享有账面结算及交收系统的优点及对他们的股份拥实质的操控权,个人及公司投资者可于中央结算系统开设投资者户口。

 

中央结算公司向公众人士免费披露上市公司过往1年CCASS纪录,包括持股银行及证券行名称、地址及持股纪录,及部分愿意披露股份持仓纪录的个人投资者。透过《中央结算系统持股纪录查询服务》可研究上市公司股份分布状况。

 

平台与基础设施分部

 

该分部收入主要包括网络及终端机用户收费、数据专线及分判牌照费以及设备托管服务费。其用户主要是交易及结算参与者、交易商和资讯供应商等。


具竞争力的收费和稳定的系统


交易数据收费具竞争力

 

资讯服务收入一直是全球许多交易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这项收入以全球交易所平均计共占总收入的11%,有些交易所的资讯服务收入比例更高达30%,而香港交易所仅占9%。有关数据显示,香港交易所的证券市场一级及二级行情月费分别为120元(港币,下同)及200元。而亚洲区内大部分的证券交易所针对同级数据的收费均超过200元。在美国,一台含二级数据的终端机行情征费约380元;另外一家欧洲主要证券交易所的二级数据月费更高达1600元至2500元不等,其一级数据也要360元至580元。

 

现时,香港交易所透过逾200家信息供应商为市场提供证券市场和衍生产品市场的行情服务,包括不同形式的报价服务不下700种。这些形形色色的服务乃资讯供应商透过专线、卫星、互联网、流动通讯设备装置和电视等不同途径,向全世界数以十万计的投资者提供。

 

香港交易所旗下之衍生产品市场行情的订户月费是全球最低廉的。海外市场一般一级数据的交易所行情征费均介乎 150 元至 320 元,二级数据则介乎 230 元至 390 元之间;香港交易所的一级及二级衍生产品市场数据的收费则不过是 25 元及 75 元。

 

領航星计划

 

现代市场交易讲究分秒必争,2013年,香港交易所领航星技术计划,透过亿元的投资锐意改革旗下核心交易平台,包括加强连接网络,建设全新尖端科技的数据中心,提升对盘、市场数据发送及市场联通服务的系统。

 

2017年,香港交易所发表公告表示,暂定第四季度末在证券市场引入新的交易平台,取代现有的AMS/3.8平台,以支持香港证券市场未来十年发展所需的新功能及更高的交易处理量。新的交易平台、即领航星交易平台——证券市场(OTP-C),是基于开放市系统技术而开放的,它将对一些交易功能进行优化,包括允许券商于特定交易时段(如收市竞价时段中的不可取消时段及随机收市时段),修改买卖盘中跟价格与数量无关属性,如买卖盘容量、沽空指示等,亦可通过使用现有的OCG(领航星中央交易网关)讯息,取消特别买卖单位与碎股买卖盘。


总结


香港交易所由多条业务线和产品构成,稳定而便捷的系统、具竞争力的收费奠定了香港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细度年报,除了干硬的财务数据之外,观察每一项业务分部关键数据变化,也能了解市场对于不同资产的配置需求偏好。新产品、新制度和新技术的实施和后续跟进可以从年报获得相关的信息,对了解香港投资产品和交易制度也有一定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