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草药熏洗治疗足跟痛

 摘录中医 2017-08-29


作者:刘维忠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医养生专家       

王世彪 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二院中医首席专家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的足病,其特点是清晨下地的第一步足跟部疼痛厉害,有的活动几分钟后,疼痛反而消失,当坐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再次站立时又会出现疼痛。这种情况有时可以自然消失,不治自愈,但有的可以持续数日至数月不等。这毛病虽然不大,但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活动、行走带来严重不便,使用中草药熏洗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推荐验方

药用:草乌15g,川乌15g,附片30g,独活30g,桂枝10g,细辛9g,防风15g,当归30g,红花10g,川芎10g,赤芍15g。方法:将上述药物加入瓦罐中(最好使用小口瓦罐)加水至淹没药物8-10 cm,武火煎熬,待药液沸腾后,改用文火,此时将患者患足足跟部置于瓦罐口上熏蒸,每次30-40分钟,1日2次。治疗期间,患者穿鞋应柔软、舒适。同时注意多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或跑步、远行等活动。

专家点评:

     足跟痛是一种症状名称,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引起的足跟部急慢性疼痛,包括跟后、跟下、跟内侧和跟外侧。国内对这种症状还没有统一的名称,医疗界通常称为:跟痛症、跖腱膜炎/跟骨骨刺综合征等;民间通常称为:足跟痛、跟痛、足跟疼、脚后跟疼、足底筋膜炎、后跟疼等。据不完全统计,足跟痛大约包括了20多种疾病。

     最常见的有:足底筋膜炎、足跟脂肪垫病变、跟骨高压症。

     足跟的这些病变,有些是单独出现,有些则合并出现,所以要完全诊断清楚,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足跟为少阴肾经所循行之,此处作痛,多内有肾之亏虚,外伤劳损或寒湿入络而导致,足跟部气血运行失常,经脉失养,引发疼痛。故治宜运经活络,散寒止痛。熏洗方中,草乌、川乌祛风湿,散寒止痛;附片、细辛散寒止痛,且细辛亦有祛风之效;桂枝既能温通经脉又能散寒,与二乌、附片、细辛同用温经散寒之力倍增;独活为祛风湿、止痹痛之良药;防风既能散风胜湿,又能解痉: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既活血行气,又祛风止痛,配以当归、赤芍、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力更强。诸药相伍,配以药液熏蒸,效力更为显著,使得风湿祛,寒瘀除,经脉气血流畅,通则不痛。

需要强调的是足跟痛要早期防治:

     平时尽量避免穿一些软的、薄底的布鞋。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穿矫正鞋垫,也可以缓解跖腱膜的张力,减轻劳损,减轻局部炎症,而使疼痛缓解。足跟痛毛病虽小,但病因较为复杂,一旦发生足跟痛,经熏洗等治疗后还不能缓解者一定要到专业的足科中医师为您诊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