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跟痛浴足方

 文香阁 2023-05-09 发布于河北
图片

足跟痛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痛,足跟痛包括跟后、跟下、跟内侧和跟外侧,是多种慢性疾患引起的足跟部急慢性疼痛,也是多种疾病出现的一个症状,主要有跖腱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劳损综合征等;俗称足跟痛、跟痛、足跟疼、脚后跟疼、足底筋膜炎、后跟疼等。据不完全统计,足跟痛大约包括了20多种疾病。

中医学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足跟为少阴肾经所行之,多于肾精不足,劳损顿挫或寒湿入络而导致,导致足跟部气血运行失常,经脉失养,引发疼痛。治当滋补肝肾,益精壮骨,活血通络,散寒止痛。

这种病人很多,大多发病年龄在40—60之间,我在临床上常给予自拟足浴方,可有效解除疼痛,疗效确切。下面给大家作以分享,如能有助,心愿足矣。

图片

方药组成:

R:川乌20g草乌20g透骨草30h补骨脂40g乌梅30g白芷20g蜀椒15g红花20g艾叶30g细辛15g生姜15g

上药混合共煎,加水至淹没药物8—10cm高度,武火煎开后用文火煎20分钟,滤取药液至洗脚盆内,趁热熏蒸,待水温合适后放入盆内泡患足,一次半小时,一日一次。

注:本方只能外洗,不可内服

方解:草乌、川乌祛风湿,散寒止痛;透骨草、细辛入骨开瘀通痹,配白芷,蜀椒以增止痛之力,,补骨脂补肾壮骨,乌梅可软化骨刺,白芷、蜀椒且细辛亦有祛风之效;艾叶温经化瘀,配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力更强。诸药相伍,配以药液熏蒸,效力更为显著,使得风湿祛,寒瘀除,经脉气血流畅,通则不痛。

图片

需要强调的是足跟痛要早期防治:

建议:平时尽量避免穿一些软的、薄底的布鞋。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穿矫正鞋垫,也可以缓解跖腱膜的张力,减轻劳损,减轻局部炎症,而使疼痛缓解。足跟痛毛病虽小,但病因较为复杂,一旦发生足跟痛,经熏洗等治疗后尚不能缓解者请及时就医。

🇨🇳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