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上证180ETF复权净值曲线
而国家队入市的时候,市场通常处于历史低位,所以赚钱概率就是100%了。有人会问,国家队赚的是谁的钱,问题是谁让你高点进入市场呢? 每天我们免费阅读的、铺天盖地的文章与信息,它们真是免费的吗?
关于A股市场到底是否是零和博弈的问题,笔者思考过不止一次。而且这个问题还是真是比较复杂。如果在短期而言,笔者觉得A股一定不是零和博弈市场,因为上证综合指数6000点的时候几乎所以人都是赚钱的,必须强调这个赚钱是账面价值的赚钱;反之亦然,上证综合指数2000点的时候又几乎所以人都赔钱,同样必须强调的是这个也是账面价值的赔钱。 如果从长期而言,这个问题似乎可以研究了,我们可以通过股市的资金流入与流出方面分析,股市的资金流入主要为投资者资金转入资金与股票分红,资金流出为投资者资金转出资金、IPO、定向增发与配股等融资行为,以及印花税、券商佣金、交易所规费等。(PS:是不很多人把钱转入证券账户之后,就很少转出了,或许更多是不愿意转出了)…… 为简化分析,我们仅分析股票分红、印花税、券商佣金,主要看市场现金分红是否可以覆盖印花税与券商佣金。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市场分红率(不考虑分红税的问题)。以沪深300指数为例,取2012年5月19日到2017年2月22日数据为样本:
基本上沪深300分红在扣除税费后都在3000-4000亿元。从这个结果上似乎验证A股市场长期而言绝对不是零和游戏,投资者是应该赚钱的。但是仔细想想还是有问题的,因为沪深300分红其实主要是中证100那些国有大型企业分红,这些企业50%以上的股权分别属于财政部(汇金公司)与国资委,而且这些股份基本不交易所以基本不会产生佣金与印花税。积极参与市场交易的投资者(个人或者机构)获得分红估计不足3000亿元,然而负担近3000-5000亿每年的印花税与券商佣金。以此分析说明A股市场,长期而言是一个零和或者负和博弈,而且我们还乐此不疲的交易、交易、再交易! 二、频繁追逐热点到底赚钱不? 股市赚钱基本靠追求牛股与热门股,最好一周翻翻。但是现实总比梦想更惨烈。(此部分内容摘自集思录)前一段时间,网上纷纷转了关于申万活跃指数从1999年12月31日的1000点开始,一直跌到2017年2月10日为止跌到了10.11点,跌幅高达97.91%,终于终止了这个指数,现在网上再也找不到更新的数据了。其实我们可以模拟一个。为了防止成交额过小,我们还是剔除了所有日成交额小于1000万的股票和当天涨跌停的股票,不算佣金、印花税和冲击成本,从2007年熊市开始到2017年7月7日结束,如果每天都持有10个换手率最高的股票,总收益率是-99.99%,每年平均亏损60.38%,即使每30个交易日换一次,每年平均依然是亏损11.21%,只有120个交易日换一次,才刚刚和同期的沪深300基本持平,而如果你能坚持250个交易日换一次,年平均收益率一下子高达13.47%。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追热点最后的结果是越追越亏,而且多动多错,少动少错。一年追一次热点,可以赚钱,每天追热点,亏的内裤都输掉。 那我们再来看看相反的结果,如果我们每天换的不是最热门的股票,而是最冷门的股票,结果会如何呢?我们还是平均持有10个当天换手率最低的冷门股票,其他条件不变,从下表中可以看到,即使我们每天都换,年平均收益率依然有15.26%,最好的每5个交易日换一次,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19.85%,接近20%,应该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结果。 可惜的是换手率最高的股票交易,绝大部分都是来自我们小散,这个数据也充分说明了大部分投资者的认知都是错误的,每天追热门板块和股票,唯一的结果就是给国家贡献了印花税,给券商贡献了佣金,除了极少数高手,绝大部分散户都是高换手率股票的牺牲品。这个市场就这样残酷,专家们每天在各大媒体上讲风口,讲热门板块和股票,但大部分小散追热点的结果是亏钱;反而坚持冷门品种的收益率高于换手率高的热门品种。 三、为啥70%的基金投资也是亏钱的? 股票亏钱因为高买低卖与交易费用,其实基金亏钱一样的道理,不信看看数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