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推出的《和田玉》标准,中将和田玉的概念作了修订:“和田玉是由自然界产出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阳起石,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 不同产地的和田玉 新规模糊了产地的因素,将以透闪石成分为主的玉石全部纳入了“和田玉”的概念中。而在世界范围内,含有相同成分的材质产地很多,几乎各大洲都有分布。而且目前北美洲和大洋洲的也已经在开采利用,只是以碧玉为主,且整体质量不佳,尚未大量进入我国。 世界玉石资源分布情况 而就国内来说,大大小小的和田玉产地已经统计的就达20多处。从最西部的新疆到东边的台湾岛,从北部的黑龙江到南部的广西,都发现了玉石资源,只是部分因为透闪石含量偏低(低于90%),品质太差,或者开采较晚,不被市场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石质感强,透光性弱的广西大化黑青料 缺少温润、通透、灵气的贵州罗甸玉 如此一来,无论哪儿产的玉料,不管质量品质如何,只要符合国家标准,都可以在鉴定证书上光明正大的写上和田玉。所以,你买的“和田玉”,可能跟新疆和田这个地方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论产地只看成分的和田玉鉴定证书 和田玉的产地虽多,但质量层次不齐。而且由于玉料的产地,与玉料的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一些以次充好、染色造假的乱象自然也就层出不穷。 俄罗斯料、青海料制成的假和田子料 根据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主要玉料来看,它们主要集中来自于新疆、青海、岫岩、俄罗斯、韩国五大产地。尽管这五个产地的玉料都有好有坏,但总体而言,新疆和田产的料整体品质依然是最好的,其它地区各有其特点。 皮色薄而美、玉质细白润的和田子料 具体来说,新疆是我国软玉矿最多的地方,而且玉石的产状从子料、山料到山流水、戈壁料都很齐全。子料是新疆和田玉最具代表性品种,大多数块度较小,皮比较薄,最优质的玉料往往在这类玉中。山料中也不乏玉质细润的,95于田料被已成业界的传奇。 未经加工就非常诱人的95于田山料 其次青海也是国内和田的重要产地,主要以山料为主,也有一部分山流水料。青海料的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料上普遍有水线,且透明度较高。就玉石品质来说,青海玉总体比和田料差,其玉料的结构颗粒较粗,但比较均匀,且质地不够细腻而略显“嫩”。但是有2008年奥运会“金镶玉”奖牌的加持,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是比较好的。 仿佛含水般半透的青海料把件 辽宁岫岩的“河磨玉”是国内另一大优质的和田玉品种,使用历史可以追到6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后来由于历史原因而被淹没,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修铁路、挖河采金的过程中被再次发掘,目前在国内市场上知名度偏低。 红山文化玉猪龙 河磨玉最大的特点是以黄绿色、绿色为主,几乎见不到白玉,这在很长时间内也影响了市场对河磨玉的关注。从玉质上来说,河磨玉玉质细腻,尤其是一些好的“析木料”和完全可以媲美优质和田玉。 油润细腻的河磨玉析木料 俄罗斯产的和田玉是目前国内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玉料。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产自于俄罗斯境内的玉料进入中国,最初因为其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品质而受到市场的青睐,逐渐在国内的玉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比例。 看起来非常白的俄罗斯白玉料 俄料的白玉白度高,整体细腻度也比青海料好,而且也有大批带皮色的子料,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处于中高端的位置。但俄料也有自身的缺点——多数玉料偏干油性不足,不如和田子料的手感油润。 白而油性不足的俄料把件 韩国玉大约要在2008年以后才大量进入国内,目前其在国内市场上也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当时由于玉雕市场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新疆料和俄料价格也随之高涨,与和田玉十分相像的韩料被玉商以低廉的价格引入国内,很快的占领了低端市场,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 打光后质地粗结构松的韩料 韩国透闪石的产地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春川地区,所产的闪石玉均为山料,目前尚未有山流水及子料出现。韩料整体质地差且颜色偏黄,常常以低端产品出现在市场上。镇平玉雕市场上批量的低端把件、玉牌基本都是韩料。但其实韩料中也有部分品质较好的,只是被当做其他价格较高的料卖了。 镇平玉器市场上成堆的低端韩料 了解并记住各个产地玉料的特征,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家在拿到一件玉器时推测出玉料的产地,更好地判断其市场价格是否合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