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戏是如何影响孩子人格形成的

 摇五五三八八 2017-08-30

 


游戏之于孩子几乎是生命早期的全部,而在孩子游戏的能力,对于游戏的理解,父母对于孩子游戏中的互动与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游戏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怎么说也不为过。

 

咨询室中出现的严重的社交障碍、行为退缩回避、生活平淡无味无法发现生活中乐趣的来访者,发现他们早期的养育环境中没有游戏的参与,既不会跟自己玩,更不会跟别人玩,所以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对他人也不感兴趣。即使成年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却无法感受到幸福感。

 


1.

游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在两岁后开始对外部世界产生好奇,他会一直重复地玩一样东西,这是他认识世界的方式。有的家长会发现,孩子会独自一个人对着一个玩具自言自语,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在孩子沉浸在游戏的环境中,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是在这个游戏本身,而这是发展出兴趣爱好的雏形。

 

但是有些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为了对孩子表示关心,会无意中打断孩子的这种专注。比如一会倒一杯水,一会送个水果过来,一会拿条毛巾擦汗。孩子会感受到被打扰,很不耐烦,而家长却还要坚持自己的意愿强行给孩子此刻不需要的东西,孩子的注意力就被打断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无法去专注于干一件事情。在稍大的孩子身上,家长就会发现,孩子上课无法集中精力听讲,回家做作业时一会需要上厕所,一会要出来喝水,一会笔又不能写了,总之各种状况。

 

我们可以看出这样沿袭的专注力的发展过程。对于他感兴趣的东西没有给予充分的满足,就是给他足够长的时间把整个过程完成,他能耐受的一个过程的时间被外界的打扰而中断,也就是被切割成了几段,这样形成的一种惯性,孩子能够持续的时间可能就会从原来的40分钟变成了15分钟。那么对于不太感兴趣的项目,这个持续时间会更短,就会直接导致孩子的注意力、专注力下降。当然孩子不同的年龄段,注意力的时间长短是有科学的规律的,我们在孩子可以忍受的最长时间里,可以给予孩子极大的支持。

 

2.

游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发展起来的,并且可以在后天训练出来的。有些人成年后总是羡慕别人有很多朋友,应对各种关系游刃有余,面对陌生人也很容易展开话题,而自己总是非常窘迫,不知道如何与人建立关系,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而游戏做为一个很好的载体,可以充分地运用到社交活动中。有共同爱好的人最容易走到一起,成为朋友;会玩的人总是可以很容易吸引别人的注意。而这些会玩的人,在早年也大多是一个会游戏的孩子。

在孩子开始尝试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时,他会尝试去参与到一些群体性的活动中。有些孩子会在游戏中与其他孩子在权利争夺上发生争执,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会通过行动去解决冲突。而这种冲突本身会给孩子带来有价值的体验,什么情况下自己可以挑战群体中的权威,不遵守规则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如果父母足够地信任孩子,他就只是在远处做为一个观察者,而不是孩子游戏冲突的调停者。孩子会在冲突中尝试各种解决的方式,比如学会妥协,学会坚持自己的想法而放弃游戏,亦或是联合其他同伴反对权威者,或者与其中的几个小伙伴从群体中退出另外组队等等。

 

孩子在群体游戏中了解规则,学会解决关系中的问题,无论是哪种结果或者选择都是有益的。那些挫败的体验是孩子在违反集体商议的规则上的自然惩罚。孩子还学会了如何在破坏关系后如何修复或者重新回归原来的群体。

 

一位妈妈因为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非常焦虑和担心。她的孩子在幼儿园不跟任何孩子互动,不参与集体的活动,每次离人群都有一个较远的距离,似乎有种抽身事外与我无关的感觉。他好像对于这些游戏完全不感兴趣。

 

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除了大人没有其他的玩伴,而家长也很少陪伴孩子与其他小朋友游戏,孩子在入园前几乎没有与同龄人参与游戏的经验。进入这个团体后,孩子对游戏的参与度不大,也缺乏好奇心。人类行为如果产生了愉快的体验,为了持续获得这样的体验,人们会尝试重复这样的行为。而这个孩子或许没有获得游戏中的快乐体验,所以没有动力去尝试。




 

3.

游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我们知道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会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即使是一件非常普通的塑料片也会让孩子爱不释手,玩出花样来。他会赋予这些物品以灵性,也就是孩子在早期形成的泛灵论,他会与这些物品进行对话,并把它当作生活中的某个部分,而这样的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

 

玩具本身在被设计时,也会有一些促进智力发展的特征。比如乐高,可以提供图纸,非常小的孩子就可以通过图纸拼凑出一个物体。而有些孩子则会随心所欲地去搭建,每一次玩法都可以不同,都有一种新奇的体验。

 

当然在一些运动性的游戏中,孩子开始训练小肌肉群的灵活度,为精细的活动作好准备。而这是孩子开始去满足好奇心探索世界的生理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孩子逐渐可以创造性地拓展他的外部世界,与外部世界有了更强的连接。

 

4.

游戏培养孩子的情绪情感的能力

 

很多孩子都跟妈妈玩过躲猫猫的游戏,当孩子捂住自己的眼睛就认为妈妈消失了,当他拿开手的时候,妈妈就出现了。这个游戏让孩子理解到妈妈会稳稳的存在,他可以尝试去忍受妈妈不在眼前一会,这个就为孩子对于妈妈这个内在客体建立了安全的影响,成为孩子早期安全感建立的基础。

在与人的互动游戏中,孩子会有强烈希望加入某个群体,他会尝试去跟这帮孩子去沟通,甚至会可能去“贿赂”他们,比如拿出自己的玩具与大家分享,或者拿出自己的零食给大家,这样别人可以更快地接纳他。这是孩子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大胆尝试。

 

当然孩子会在这个过程被拒绝,也会感受到挫折,情绪可能失控,而母亲在旁边能够稳稳在旁边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必要时母亲可以上前去给予帮助,孩子会在这个过程懂得寻求帮助也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游戏就是早期的人际关系的缩影,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竞争中的成功的喜悦,被鼓励、被认可的情感,也会体会到失败后的愤怒、自我攻击,家长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孩子的情绪情感。孩子的情感也会逐渐发展出爱、欣赏、嫉妒等等非常复杂的情感,并逐渐走向成熟。而情绪的感知与管理能力是未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5.

游戏连接了孩子的幻想与现实,并行发展出了想像的能力与动手的能力

 

孩子处于共生期时会有一种全能的感觉,他的世界完全是幻想的世界。他所理解的世界都是从最亲近的养育者那间接得到了。当孩子能够开始自主控制自己的身体时,他开始主动去触碰这个世界,这时会发现现实与想像之间的差距。比如孩子会好奇人会消失吗?真的有圣诞老人吗?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在哪里?这些在想像中的东西他会想要去找到那个真实的东西。

 

但在游戏中,孩子们会见到童话中的人物,比如在迪士尼中见到喜欢的白雪公主,父母还是会在平安夜晚上在孩子床头的袜子里放进圣诞礼特。孩子在幻想与现实中穿行,有一定的现实感,但又不会被残酷的现实所淹没。童话中的美好感觉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的一些好的意象,这是孩子能够欣赏美好的开端。

 

有孩子会跟爸爸说,我想要飞起来。而智慧的爸爸并不会真接告诉孩子你并不能飞的事实,而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肩膀上,举起孩子的双手旋转,让孩子体会到飞的感觉,这极大地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我们在后期的教育中经常会提到保护孩子的想象力,而通过游戏,可以让孩子有现实感知的基础之上保有他的想像力。

 

可见儿童游戏的各个阶段的发展,促进了健康人格的整合。孩子在创造力、情绪情感发展、人际关系能力、专注力都在游戏的基础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