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泥灸的操作使用方法

 GOGOOTOO 2017-08-30

中药泥灸作为现代人在传统蜡灸疗法、温敷疗法延伸出来的一种新型实用高效疗法,创新发展了祖国温灸技术,它以经络学说为原理,现代医学为依据,根据分子医学理论、生物医学全息理论以及内病外治、异病同治的中医理论,通过刺激穴位、疏通脉络和药力热传导,安全高效祛除体内的风、寒、湿、热、毒,达到治疾病、防未病,扶本固元,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肌体免疫力的功效。其作用主要有:
1. 借热助阳
即借助热力,温壮阳气。这种被导入的热量,通过病灶处或特定部位在人体内可以激发精气,鼓舞血气运行、温壮脏腑阳气。
2. 开门驱邪
特殊穿透力的药物以最短的距离直达病灶,通过泥灸施灸于腧穴腠理而开启经脉络脉之外门,给贼邪以出路。
3. 以热引热
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借助热力强开外门,使毒热外泄,将致病物排出体外。
泥灸主要通过以下机理发挥治疗作用:
1.  局部温热刺激效应
施灸区域皮肤外温度上升高达50~60℃,使皮肤内温度在局部形成一个热环境。皮下与肌层内的温度变化和表皮不同,泥灸刺激不仅涉及浅层,还涉及深层。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瘢痕、浮肿、黏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2.  经络调节机理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灸疗学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互相协调关系,主要是靠肌体自控调节系统实现的。皮肤起着接收器和效应器的作用,经络起着传递信息和联络的作用,头脑可以综合分析处理信息和发出指令,起着指挥的作用,这也是生物全息论的研究结果。医学已证明,即便是一种微小的局部性病变,也会呈现全身肌体失调的一些反应(如皮肤红肿,可引起发烧、全身不适),因此,经络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由于泥灸的温热刺激,可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迭加的结果,导致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其他作用
泥灸还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因为泥灸施于穴位,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的发挥行气血和调阴阳的整体作用,并且激活皮肤中某些神经末梢酶类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因而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1. 去掉盖子,首先用微波炉将泥灸加热2~3分钟取出,搅扮均匀,根据融化程度再加热10~20秒融化备用(外界温度不同时间会有稍许变化)。
2. 清洁皮肤,用热毛巾将皮肤热敷1分钟左右,待人体感觉泥灸温度适宜后(试温的时候可将手指放入融化好的泥灸中搅动十圈左右,感觉温度合适即可敷泥),将其摊涂于病灶处、阿是穴(疼痛处),厚度1~2厘米,盖上防水透气纸(一次性床单)或用保鲜膜替代,再盖上保温用的毯子,40~50分钟后,取下泥灸,清洁泥灸与敷泥部位即可。
1.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
2.  患有慢性疾病或久病体虚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肾炎、贫血、腰腿疼、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月经不调等。
3.  需要进行体质调理的人群。
4.  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如手术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
泥灸在临床医学上的作用非常广泛。可促进肿胀消退、组织修复;起到缓解关节痉挛,减轻肢体疼痛,增加组织弹性,软化瘢痕的良好作用。泥灸中还含有油脂,对皮肤有润滑作用,使之富有弹性,具有美化皮肤的作用。临床适用于风湿骨痛、软组织损伤、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的治疗。还能够调整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使得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全方位调节各个脏器的功能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泥灸疗法是中医古老蜡灸疗法的延伸,其涵义是温灼和熨烫,属温敷范畴,也是中医外敷疗法中的一种。泥灸的形成: 泥灸是传统蜡灸的基础上加上矿物泥和藏红 花、雪莲花、当归、川芎、鸡血藤、狗脊、杜仲、桑寄生、透骨草、伸筋草等中草药粉配置而成;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其形状如泥,固名泥灸。
泥灸疗法是外敷疗法与泥灸相结合的一种体现方式,泥灸疗法整合了外敷疗法的优点,以及泥灸可随意贴敷身体的任何部位,具有活血、祛风除湿、迅速打通人体经络,将人体内的风寒湿邪逼出体外,达到快速治愈顽疾等特性。属于温敷范畴。
外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也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外敷疗法的特点:简便易学,作用迅速,使用安全,副作用极小,患者乐于接受。它不仅在外、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疾病的治疗方面显出特色,而且对内科、妇科疾病也有显著疗效,尤对老幼虚弱之体,攻补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更有内服法所不具有的诸多优点。因而贴敷疗法从古至今一直倍受医家关注,是一个值得系统整理和加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涵义:温灼和熨烫
泥灸疗法传承发展了祖国温灸技术,其涵义是温灼和熨烫,属于温敷的范畴。温敷的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春秋战国时大夫就开始运用温敷治疗疾病;泥灸产品中天然火山矿物泥的热辐射作用、中草药的特殊穿透力以及中草药膏药基质的透皮吸收三效合一,使药力直达腠理,开启经脉络脉之外门,给贼邪以出路,达到治疗和缓解症状的作用。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都有泥灸的记载和论述。“泥灸疗法”治疗疾病简单易行,舒适安全,治病疾防未病。
作用机理 
泥灸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为原理。它结合中医古温灸配方,吸取了千年神奇蜡灸疗法,采用天然矿物泥的热辐射技术,与中草药巧妙结合,促进血液循环,加强代谢作用、增强肌体细胞活力;运用透皮吸收技术,定向的将药物有效成分由孙脉到十五络脉、入经脉,层层推进,循经感传,调整阴阳,激生正气,作用于相应穴位,修复人体神经系统,打通经络,使疼痛不再复发。 泥灸疗法通过对人体面(病灶周围)、位(病灶位)、穴形成高浓药区,在热力的作用下,渗透到组织深部来调节人体各项功能。它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共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调节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达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活血化淤、散瘿散瘤、扶正祛邪等功效以治疗人体疾病。
局部温热刺激效应
泥灸疗法是一种在人体特定部位通过用泥药温敷给予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的治疗方法,温灸区域皮肤外温度上升高达50℃~60℃,使皮肤内温度在局部形成一个热环境。皮下与肌层内的温度变化和表皮不同,泥灸刺激不仅涉及浅层,还涉及深层。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瘢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研究发现,“泥灸”具有近红外辐射作用。人体既是一个红外辐射源,又是一个良好的红外吸收体,泥灸的这种近红外线辐射作用为肌体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能量,近红外辐射作用于人体穴位时,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是一种有利于刺激穴位的信息照射,在产生“受激共振”的基础上,借助于机体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能量、信息代谢的紊乱状态,调控肌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恢复正常功能的目的。 
经络调节机理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灸疗学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互相协调关系,主要是靠肌体自控调节系统实现的。皮肤起着接收器和效应器的作用,经络起着传递信息和联络的作用,头脑可以综合分析处理信息和发出指令,起着指挥的作用,这也是生物全息论的研究结果。医学已证明,即便是一种微小的局部性病变,也会呈现全身肌体失调的一切反应(如皮肤红肿,可引起发烧、全身不适),因此,经络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由于泥灸的温热刺激,才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迭加的结果,导致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其它作用
泥灸疗法的治疗作用还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因为泥灸施于穴位,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的发挥行气血和调阴阳的整体作用,并且激活皮肤中某些神经末梢酶类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因而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泥灸疗法的治病机理,是通过泥灸热辐射灼烫过程,产生的热效应,传递到经络系统,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整,在相互协同、相互激发的作用下,产生治疗上的倍数效应。
泥灸疗法在临床医学上的作用非常广泛,是对损伤的肢体进行物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当肢体局部受到了泥灸的热效应后,局部组织血管扩张,使血流加快,血氧浓度升高,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多,产生新陈代谢加快等一系列生理变化。从而促进肿胀消退,组织修复,缓解关节痉挛,减轻肢体疼痛,增加组织弹性,软化瘢痕的良好作用。同时,泥灸在冷却的过程中,体积缩小,对组织有压迫作用,可以促进水肿的消退。泥灸中还含有油脂,对皮肤有润滑作用,使之富有弹性,具有美化皮肤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泥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早期利用泥灸的温热作用,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新陈代谢加快,局部的充血、水肿获得改善,进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病人自觉症状很快减轻并逐渐消失。
二、泥灸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软组织损伤临床上较常见,慢性损伤,如腰肌劳损、肩周炎等一些肌肉韧带的慢性损伤更为多见,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肌肉萎缩、挛缩、退变和粘连,并可反复发作。通过泥灸,可使局部肌肉松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增加,减轻肿胀,消除疼痛,治愈率可达100%。
三、泥灸在骨折愈合中的应用
近年来,骨折病人多采用手术疗法,如术后早期适当应用泥灸,能加快血液回流,对骨折的愈合有促进作用,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
四、泥灸在疤痕粘连中的应用
泥灸可促进上皮组织生长,软化疤痕组织,并恢复皮肤弹性。
五、泥灸在关节炎中的应用
泥灸通过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增加其通透性,促进局部渗出的吸收,消除肌痉挛和增加软组织的伸展性,达到消炎止疼的目的。
一、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
平时虽无慢性疾病,但容易感冒,长期劳累或压力过大而致身体虚弱,精力不足,体力不支,难以胜任繁重工作。
二、患有慢性疾病或久病体虚者
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用药物进行彻底控制的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肾炎、贫血、腰腿疼、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月经不调等。
三、需要进行体质调理的人群
虽然他们暂无不适的困扰,但由于体质偏颇,不属于平和体质,具有强烈患某种疾病的可能性,如能及时进行干预,可以防患于未然。
四、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如手术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
总之,泥灸在养生方面应用范围广泛,保健效果立竿见影,施灸处感觉温暖舒服,十分轻松,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广泛运用于养生保健中,是防病保健、益寿延年的绝好保健方法,《扁鹊心书》中提及:“人无治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百余年寿矣。”
1、用微波炉将泥灸加热3~5分钟融化备用,
2、清洁皮肤,用热毛巾将皮肤热敷3分钟,待人体感觉泥灸温度宜后,将其摊涂于病灶处、阿是穴(疼痛处),厚度约1~2厘米,盖上专用薄膜,40~50分钟后,取下泥灸即可!
3、泥灸后,泥灸专用贴,贴于患处,3小时后揭掉膏药(让皮肤休息8小时以上,可继续使用)
1、使用过程中谨防烫伤。
2、局部皮肤破损或急性脓性炎症禁用;有出血倾向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使用本产品出现不适或过敏应停止使用。
3、灸后如有句部发红,发紫或发黑,此乃泥灸所拔之“瘀毒”溢于肌肤而致,不久即可消退,请勿惊慌。
4、微波加热时,请打开盒盖。
泥灸的禁忌症或慎用范围
(1)高热、化脓、厌氧菌感染、恶性肿瘤、结核、脑动脉硬化、心肾功能衰竭、出血性疾病、皮肤病、周围循环障碍、严重水肿部位、经深部放射性治疗的患者及1 岁以下婴儿禁用蜡疗。
(2)皮肤感觉障碍、感染及开放伤口处慎用蜡疗。如需灸疗,皮肤感觉障碍得适当降低蜡温,避免烫伤;对于开放性伤口,应注意对创面、直接泥灸及其他材料、用具的消毒,严格无菌操作,治疗后接触创面的应弃去,不宜反复使用。
(3)如治疗部位皮肤近期应用过擦剂,可能提高皮肤敏感性,应嘱病人在灸疗后使用。
对受外伤患者进行治疗时注意事项
(1)泥灸具有较强而持久的热作用,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紧贴皮肤,起到营养、润滑作用,感到舒适。
(2)系统指导加深患者对创伤的认识,出现问题及时反馈,敢于锻炼。
(3)面对面的指导,与其交谈并且暗示、鼓励患者,能够坚持锻炼。
(4)利用生活技巧锻炼,使患者易于掌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