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城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妻子?

 李爱菊9999 2017-08-31

除了创作的诗歌,顾城生前留下了不少小说,尤其是《英儿》给我们留下了不少证据,让我们得以窥得那段三人的畸形感情关系,以及顾城杀妻的真相。

当然,很多人觉得这是一本小说不能当真的。如果仅仅是虚构作品,也不会有对号入座的荒唐事情出现。不过,顾城曾经承认小说写的就是他的故事,小说中的“雷”就是他的妻子谢烨,而另外一位主人公“英儿”就是李英,曾经是《诗刊》社的编辑,也写诗,在顾城出国前夕就崇拜着他。李英回忆说,从一开始认识顾城,她就陷入到唯美主义的幻想里,非常地理想化。顾城出国前,虽然只见过他4次面,而且没有单独见过,但是,“每次像进殿堂朝圣一样,我的精神世界被他的光环所笼罩。”

1990年,李英也出国去了新西兰,他们在激流岛上度过了半年三人同居的生活,但是这种所谓逃脱世俗偏见的三人世界注定不会持续很久,精神王国的纯洁性与人性对爱情的固执和坚守是相悖的,爱情是自私的,再伟大的爱情也不可能拱手相让,更何况顾城是一个孩子一般的人物,他从不考虑任何生活的难题,只要精神世界的圆满,这种凋敝的生活困境,致使两个女人也无法继续维持这个纯洁王国的生存,她们不想变成顾城的影子。李英最终接受了激流岛上一位英国移民的求婚,逃离了激流岛,远去了悉尼。在离开的时候,李英说她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有了一种被爱的感觉,觉得可以逃出‘影子’了,可以让他带我出去,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电话号码、私人地址,告诉朋友我是谁。”从中也可想而知,他们这个独立而纯洁的精神王国中,真实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

值得提及的是,《英儿》这部小说是顾城口述,谢烨打字花了四个月完成的。我们很难明白这种复杂的情感关系,谢烨在顾城生活中到底扮演的是一种什么角色。开始的时候是崇拜者,是形影不离的影子,是他的缪斯,是他同甘共苦的恋人。但是在朋友的回忆中,在他们出国前夕,有一个细节值得叙述,李英第一次向顾城表白,身为妻子的谢烨就在他们旁边,若无其事地翻着杂志,而顾城与李英在旁边互诉衷肠,讲了一个下午情话,对谢烨视而不见。

舒婷曾经在回忆顾城的文章中写到, 有一次,在一位美国诗人家里的泳池里游泳,谢烨只能在泳衣里面套着内衣下水,就这样,在一旁的顾城还满脸的不开心。更不要说平时谢烨的穿衣打扮都是为了顾城存在。因为顾城想要谢烨保持初恋时那两条长辫子,谢烨就不能剪烫,顶多把辫子紧紧盘在头顶。由于顾忌丈夫的感受,谢烨不戴任何饰品。而且,谢烨基本不买衣服,都是朋友送的。


在小说《英儿》的最后,有段话倒是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顾城的性格:“我认识的G是一位诗人……他像一个孤僻的孩子那样,不喜欢正常的事情,恐惧正常的生活,而情愿落入怪诞飘渺,淫乱的幻想之中。他用他异常的想象要求他的爱人。他并不是真的要筑一个城堡,或者过一种高于现实的理想生活,在他的内心燃烧着一种不可理喻的独占疯狂。”要知道,这段对顾城本人的分析正是出自他的手笔,这才是最让人感到冰冷之处。他对自己的行为了如指掌,他对他的疯狂有着清晰的看法,他对自己的孩子气更是心知肚明,换句话说,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一种表演性人格作祟。把自己当作长不大的孩子,童话里的诗人,逃避身为一个普通人和丈夫的责任。

这种清醒而理性的分析让我想起了法国哲学家马尔都塞,他同样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但因为医师证词说他早已精神错乱,法院最终不予裁决。而后他写下了自传《来日方长》为自己的杀妻行为辩护,这本书的写作根本不具有任何自传性写作的客观性,他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解释了整个事件的发生,而且对这种发生进行了从童年的阴影中就开始的,长达一生的辩护。这样的辩护越多,只能证明作者内心耿耿于怀的是如何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顾城同样是如此,在他们这一代诗人当中,他是唯一一个内心保持着旺盛的杀戮欲,却渴望生活在童话世界的诗人。

说白了,因为他是一个诗人,我们就对他骨子里的暴虐和大男子主义的行为视而不见,其实剖开这个精神层面,顾城杀妻其实就是任何一个城市中那些懦弱不争气的男性,想象出自己的妻子即将对其不忠而进行杀戮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这就是蔓延在中国大街小巷的无数悲剧之一,一个男子因为看到妻子跟别人搭讪几句而暴跳如雷,一个男人看到了妻子越来越优秀,自己越发自卑,恐怕离开自己而杀人,一个男人恐惧妻子跟他离婚,先杀她而好快,这就是中国无数家庭里的悲剧,而顾城也不会因为是一名诗人逃脱这种杀人的罪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