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对联句式,从律诗的四平头说开去

 老鄧子 2017-08-31


前几天有人在群里发了一首律诗,有群友说是犯了“四平头”。于是众人皆议论起这个概念来。

四平头的说法始于清代,是清代诗人、学者或诗评家、文学研究者常用的概念。对这一概念都认可使用且达成共识:作诗者尽量避免碍格,评诗时遇到一定指出。虽然这个概念在诗评中屡屡出现,但没有任何人为之下定义,成了圈内人人知,笔下人人无的东西。何谓四平头?即律诗中间对仗的四句皆用一类字起头。下面看几个例子:

 

例一:

 

春昼雪如簁,清羸病起时。

迹深惊虎过,烟绝悯僧饥。

地冻萱芽短,林深鸟哢迟。

西窗斜日晚,呵手歛残棋。

——陆游《雪中二首之一》

 

纪昀评曰:“中四句平头。”(《瀛奎律髓汇评》)。

 

例二:

 

孤城雨脚暮云平,不觉鱼龙自满庭。

讬命已甘同木偶,置身端亦似赢甁。

浮家却羡鸱夷子,弄月常忧太白星。

当日乘槎便仙去,故人应罪曲江灵。

——韩元吉《记建安大水》

 

纪昀评曰:“中四句平头,碍格。”

 

例三: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高适《送王李二少府贬潭峡》

 

沈德潜指出:“连用四地名,究非律诗所宜。”(《唐诗别裁集》)。纪昀也评论说:“平列四地名,究为碍格,前人已议之”(《瀛奎律髓汇编》)。

 

由上可以看出,为何写诗要避免“四平头”呢?我认为主要从诗的气脉上看。连着四句的句式都雷同或者类似的话,这诗读起来就会不够爽利,而少了应有的抑扬顿挫之感。律诗是很讲究起承转合的,而四平头恰恰会影响到“语感”上的起承转合。

 

由律诗想到对联。对联也是非常注重句式安排的,因为句式直接影响到对联的气脉。下面我们就看看一些比较特殊的对联句式的处理。

 

第一种:七七、七七七句式

 

这种句式是单边联中连用两个七字句或者三个七字句。这种句式安排,如果相邻的两个句子的节奏一样的话,联作读起来就有些沉闷或者熟滑。一般的处理方式是,让这两(三)句话的节奏不一样。举例说明:

 

贺来者寿(怀抱昆仑)

/君子/如沐/春风,时维/四月//香草;

/庄周/曾言/寿数,岁在/八千//大椿。

 

此联是七七句式。作者第一句就用了一个散句的形式,而第二句用的是律句。散句比较舒缓,适合切入,而律句比较爽利,适合结尾。这样读起来,就不会觉得单调和顺滑了。如果改成:如沐/春风//君子,时维/四月//香草。再读一下,是不是就毫无抑扬顿挫可言了。

 

芥子园(轻雪)

闲情//十亩/园中,聊/安排/碧沼/幽花,笑称/泉石/经纶手;

浮生//一场/戏耳,愿/装演/美人/名士,同看/金陵/烟雨天。

 

此联是七七七句式。作者的安排是:前两句用散句,最后一句用律句,并且前两句的节奏也是不同的。这样读起来有张有弛,非常自然。如果改成:斯园/十亩//闲情,碧沼/幽花//安排,笑称/泉石/经纶手。三句一样的节奏,再读一下,是不是很不爽。

 

第二种:NNMMNN句式

 

如果对联中挨着的两句话字数一样,而这两句又不是自对,通常情况下,应该把这两句处理成节奏不同。举例说明:

 

江峰青题扬州二十四桥联

胜地//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五五七句式,前两句字数一样。作者安排的节奏不一样。起句用律句起,承接用了领字,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最后再接上结句,气脉很顺。如果改成这样:胜地//淮南,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再读一下,是不是不舒服。

 

程文炳题大观亭联

片土寄忠魂,听/槛前/万马/江声,滚滚/惊疑/征鼓/动;

孤城销战气,指/窗外/二龙/山影,苍苍/飞入/酒杯/来。

 

五七七句式,后两句字数一样。作者安排的节奏不一样。第二句也用了领字的方式,其用意跟上个联一样。如果改成这样:片土寄忠魂,万马/江声/槛外/听,滚滚/惊疑/征鼓/。大家感受下。

 

第三种:自对的处理

 

好几次,有人要我帮忙改对联的时候,我都会建议他把相邻的两个四字句或者五字句改成自对的形式。有些人不理解,问我,是不是你很喜欢自对?其实不是。改成自对,其实是为了气脉上的通畅以及结构上的平衡。举例说明:

 

背影(雨嫣)

烟岸柳丝柔,微雨湿青骢,忍看一襟瘦影,渐失春山外;

小楼花色婉,南熏吹绿鬓,奈何十万柔情,唯藏望眼中。

 

此联是某群练习的时候一位群员写的。前面两句都是五个字,作者安采用的是不同的节奏形式安排,而后面接的又是两句短句。这样读起来或者看起来就会感觉联很散。我建议她改成:

小楼花色婉,烟岸柳丝柔,忍看一襟瘦影,渐离望眼;

微雨湿青骢,南熏吹绿鬓,奈何十万柔情,唯寄春山。

也就是把前两句安排成自对。这样因为自对的形式和内容的均衡,整联的句子就给人一种整齐感和凝练感。

 

胡杨(一脉花香)
根在流沙扎入深,八百里丛生,魂相依大漠残阳、西风冷月;
枝如利剑摧磨久,一千年不倒,指所向云连青海、雪满阴山。

 

再比如说我的这个联,结两句我用的是领字加自对的形式。这样领字领起来后面两句,就让联的气脉很贯通。如果我改成如下:

根在流沙扎入深,八百里丛生,魂相依大漠残阳,云连青海;
枝如利剑摧磨久,一千年不倒,指所向西风冷月,雪满阴山。

把自对打散,意境都没动,但联的气脉立马就变得零散而不凝练了。上下联的表达就陷入同质化的问题。因此,长联中自对的处理有时候确实能使联的脉络变得清晰一些。

 

说了这么多,可以看出,句式的安排会直接影响到对联的表达逻辑和表达力度,从而影响其气脉。我们在安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当然,上述所说也不是绝对,只是我经验里的惯常处理情况。大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灵活掌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