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淮河为什么被淮安人称为废黄河?

 daixh3 2017-08-31

废黄河一称淤黄河,或称故黄河、黄河故道。自河南省兰考北朝东南方向,过民权县、商丘市北,安徽省砀山县北,江苏省徐州市北,经宿迁市南,淮安市北,再折向东北方向,过涟水县南、滨海县北、云梯关,由陶湾村入黄海(有一个废黄河口)的一条黄河故道。这条故道绝大部分是干涸的,只在淮安市以东(淮安的古淮河生态公园里有一段废黄河景)承接小部分洪泽湖排水,又称中山河。废黄河是一道高出地面几米的分水岭,将古淮河流域分割成淮河与沂沭泗两个水系。


淮河本来是一条河槽宽深、出路畅通、独流入海的河流,沂河流入泗河,泗河流入淮河,淮河在涟水县云梯关(原属涟水县,现属响水县)入海,海潮一直可以上溯到盱眙县。从汉代起,就有人工开凿的沟渠沟通黄河和淮河流域。随着黄河中上游农业开发、毁林开荒、滥砍滥伐的进行,黄土高原沙化面积不断扩大、黄河下游含沙量与日俱增、河床不断增高。人为的开堤泄流使得黄河洪水时而侵袭到淮河流域和淮河支流泗水流域。



直到1161年金主完颜亮策划统一战争时,在梁山泊造战船,试图通过泗水至淮河边界、再由运河入长江、后由于完颜亮在瓜州渡被叛将杀死作罢。这是完整的古淮河流域最后一次见于中国历史。之后黄河下游的泛滥一直在继续,唐代诗人白居易《长相思》曾感叹: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如今浑浊的黄泥汤代替了汴水、泗水的清水,给淮河带来无尽的苦难,此愁非彼愁,此愁大如天!


1855年六月,黄河全流在北岸兰阳(属今兰考县)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河道,由利津县入渤海莱州湾,废黄河从此断绝,成为一条高出地面几米到十几米的沙化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