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拿法治疗小儿疳积,速收藏!

 我们是最好的人 2017-08-31

疳积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由于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疾病使脾胃受损,气液耗伤所致。表现为全身虚弱消瘦、脘腹胀大、大便不调、面黄发枯等。


通用取穴

补脾经200次(图1),补肾经200次(图2),揉板门200次(图3),推四横纹50次(图4),运内八卦150次(图5),揉足三里150次(图6),摩腹200次(图7),捏脊5次(图8)。



补脾经


部位在拇指末节桡侧缘,属线状穴位。用大拇指向心推为补,称补脾经。离心推为泻,称泻脾经。来回推为清,称清脾经。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泻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清脾经能运脾消积。


补肾经


部位在小指端螺纹面,属面状穴位。用拇指旋推或直推,向心推为补,称补肾经。离心推为清,称清肾经。肾经宜补不宜清。


揉板门


部位在手掌大鱼际部,属面状穴位。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揉,称揉板门。从大鱼际指横纹直推至腕横纹,称推板门。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清热理气的作用。


推四横纹


部位在手掌面示指至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属线状穴位。用拇指推,称推四横纹。有清热除烦,理气散结,行气和血的作用。


运内八卦


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分布在掌面圆圈上(此圆圈以内劳宫为中心,以内劳宫与中指根连线的2/3处为半径)。小鱼际处为“乾”,其余七卦依次等分地分布在此圆上,属于线状穴。拇指由“乾”运至“兑”为顺运,称顺运八卦。由“兑”运至“乾”为逆运,称逆运八卦。运一周谓一运。顺运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逆运能降逆止呕,降气平喘。


按揉足三里


部位在膝盖外侧陷凹处下3寸,属点状穴位。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称按揉足三里。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的作用。


摩腹


部位在腹部,属面状穴位。用掌或指摩法,称摩腹。顺时针摩为泻,逆时针摩为补。顺时针摩能消食、理气、通便。逆时针摩能健脾止泻。


捏脊


用双手拇指和示指相对,做捏物状手形,沿脊柱两侧,自腰骶捏起皮肤不断向上捏至大椎处。每捏3下,需用力提1下。


加减取穴

腹泻


加揉龟尾150次(图9),推上七节骨50次(图10)。



揉龟尾 部位在尾骨端,属点状穴位。用拇指或中指揉,称揉龟尾。有调理大肠,止泻通便的作用。


推上七节骨 部位在第四腰椎至尾骨端呈一直线,属线状穴位。用拇指或示、中指自尾骨端向上推,称推上七节骨。自命门穴向下推,称推下七节骨。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推下七节骨能清热通便。


便秘


加揉龟尾150次(图9),推下七节骨50次(图11)。



性情急躁


加清肝经200次(图12),清心经200次(图13)。



清肝经 部位在示指末节掌面正中线,属线状穴位。用拇指或示中指,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清,称清肝经。此穴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可用补肾经代之(因肾属水,能生肝木)。有平肝泻火,息风镇惊的作用。


清心经 部位在中指末节掌面正中线,属线状穴位。用拇指或示中指推,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泻。本穴宜清不宜补,或补泻兼施,来回推之(注:此穴有以清为主之说),称清心经。有清心火,利小便,补心血的作用。


易感冒


加推上三关300次(图14),揉迎香30次(图15)。



推上三关 部位在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的一直线,属线状穴位。用拇指或示中指推,自腕横纹推至肘横纹,称推上三关。有补气调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


揉迎香 部位在两鼻孔下外侧,属点状穴位。用示中二指端分别按于两鼻孔外下方并揉之,称揉迎香,又称黄蜂入洞。有发汗解表,通鼻窍的作用。


注意事项

合理喂养


纠正挑食、偏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母乳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及时逐量添加辅助食品。


查明病因


因慢性疾病引起者,应积极查找原因,对症治疗。


配合服药


可内服益气健脾开胃之中药,适量补充各种维生素等。


作者:江苏省中医院儿科 任现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