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秦国自襄公立国以后的一百多年里都没有太大的作为?

 思明居士 2017-08-31

秦襄公因为勤王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从此秦国正式立国。但是,从秦襄公之后到秦穆公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七代君主,但都没有什么大作为,难道这些人都是蠢材吗?

为什么秦国自襄公立国以后的一百多年里都没有太大的作为?

襄公十二年,在讨伐西戎的作战中,秦襄公阵亡,就葬在了岐山。于是他的儿子文公继位,文公本来在西垂宫住着,但是却不大安分,整天日子过得悠哉悠哉的,打猎出游好不自在。文公四年打猎到沂、渭两河的交界处,看到风景秀丽,就决定迁都到这里,大臣们反对,他就搞了个占卜,堵了众人的嘴。来到这边之后,刚安定下来,没过几年又要建造祭天地的建筑,从此才开始好好搞经济建设,成果还不错,中间还和西戎打了一次仗,结果打赢了,得到了土地,居然全部献给了周天子,真是不得不佩服这位文公的“忠诚”啊!从这之后,文公就没什么动静了。

文公整日养尊处优,活得时间也长,把自己的儿子都熬死了,自己还不死。一直到文公五十年,才无疾寿终。传位给自己的孙子宁公。

宁公继位的时候才十岁,啥也不懂的小孩,一直傀儡似的被人耍来耍去。渐渐长大之后,自己开始收权了,和西戎干过几仗,都胜利了,最后还扫平了荡氏。本来,宁公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君主,不过活的时间太短,22岁就挂了(身体健康才是成功的本钱啊)。自己挂的太仓促,没有解决好后事,于是大臣们为了谁继位闹了起来。宁公有三个儿子,武公、德公、出子。

为什么秦国自襄公立国以后的一百多年里都没有太大的作为?

先是,大庶长不让太子武公继位,而是立了年仅五岁的出子,出子在位六年,才十一岁。就被大庶长三父给杀了,三父便拥立原来的天子武公继位。武公也是有点手段的,后来又杀了大庶长们,自己掌握了实权。在位二十年里,也是整天和西戎打仗,虽然胜多败少,但毕竟还是实力不足,没能有太大作为。

武公死了之后,立了自己的弟弟德公继位,德公在位两年就去了。德公也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宣公、成公、穆公。这三个人也是这样,死了之后不立儿子,都是把自己的弟弟立为国君。宣公在位十二年,成公仅四年,才传到了穆公手中,从此才开启了中兴时代。

为什么秦国自襄公立国以后的一百多年里都没有太大的作为?

从襄公到穆公,一百多年,秦国国内不是在争权就是在和西戎作战,作战估计也不得法,你争我来的也没多少油水。活得时间长的没有志气,有志气的英年早逝。所以这么多年过去了,秦国还是原来的秦国。可见,在封建时代,一位君主的志向作为决定了这个国家的走向。君主雄才大略,国家便繁荣昌盛,要是接连几个不管用的家伙,再好的家底也能败坏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