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怎么玩才能彰显逼格?揭秘诗的诸多玩法,值得收藏

 六不和尚 2020-08-27

错过王和尚,你会错过很多

和尚有话说

 

    诸位诗友好,和尚今天继续带领大家复习下诗词基础知识。最近一个系列的文章多是讲诗的一些“玩”法。诗词发展离不开文人的大力写作,也就免不了一些应酬和游戏之作。有时候恰恰是文字游戏能体现作者的才情。所以和尚整理出来,希望大家了解,多在诗词上玩出花样来。

      前期回顾:值得收藏!古典诗歌的应用形式及其特点

                        值得收藏!老干体和应制诗哪个高明?你其实不懂应制诗

三 限韵和得字

     古典诗歌的这两类应用形式,多用于君臣、文人间的宴集或酬唱

     作诗时限定使用某韵、某个韵字或诗中所有韵字,就叫“限韵”

      唐代试帖诗限定使用某韵,但不限定使用的韵字。如唐贞元十六年(800)的试帖诗题为《赋得玉水记方流》。

郑俞:

积水綦文动,因知玉产幽。

如天涵素色,侔地引方流。

潜润滋云起,荧华射浪浮。

鱼龙泉不夜,草木岸无秋。

璧沼宁堪比?瑶池讵可俦?

若非悬坐侧,谁复寄冥搜?

吴丹:

玉泉何处记?四折水纹浮。

润下宁逾矩?居方在上流。

映空虚漾漾,涵白净悠悠。

影碎疑冲斗,光清耐触舟。

圭璋分辨状,沙砾共怀柔。

愿赴朝宗日,萦回入御沟。”

王鉴:

玉润在中洲,光临圻岸幽。

氤氲冥瑞影,演瀁度方流。

乍似轻涟合,还疑骇浪收。

夤缘知有异,洞彻信无俦。

比德称殊赏,含辉处至柔。

沉沦如见念,况乃属时休。

     从中可知,当时的试帖诗限用“尤”韵,所以所有的《赋得玉水记方流》皆押下平声“尤”韵中的韵字。

      除了试帖诗限韵外,其他的限韵诗则多见于文人的宴集,在酬唱时作诗而对用韵加以限制,这就带有娱乐性和技巧性。这类诗在诗题上往往有“探韵”“限韵”“分韵”等字眼。

如唐人张南史《陆胜宅秋雨中探韵》

同人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园偶辟疆。

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

归心莫问三江水,旅服从沾九日霜。

醉里欲寻骑马路,萧条是处有垂杨。

     从韵脚可知,作者所探得之韵(多用抽签决定)为“阳”韵。

 再如清人汪绎《首夏同青门雪航以宁允恭叔度宴集秋水阁即事限韵》:

凭高风物欲凌秋,门外平湖碧似油。

暝色已归鸦背外,斜阳犹恋柳梢头。

疏疏远岫屏间画,点点轻帆镜里鸥。

不尽萧条东涧水,至今呜咽为谁流?

     又清人惠周惕《重九潘长公恬庵昆仲招同魏苍石饮太白楼分韵》以“楼”“州”“游”“秋”“愁”押韵。

     “分韵”和“限韵”含义相同。从诗的韵脚用字可知,以上二诗是限用“尤”韵。

     限定使用某一个字入韵,这也就等于是限定了诗中所用之韵。

如柳宗元《答刘连州邦字》:

连璧本难双,分符刺小邦。

崩云下漓水,劈箭上浔江。

负弩啼寒狖,鸣桴惊夜尨。

遥怜郡山好,谢守但临窗。

      这首五律限定韵脚要使用“邦”字,诗中第二句即以“邦”字入韵同时也就限定了全诗押“江”韵。

  再如韩愈《祖席前字》:

祖席洛桥边,亲交共黯然。

野晴山簇簇,霜晓菊鲜鲜。

书寄相思处,杯衔欲别前。

淮阳知不薄,终愿早回船。

     这首饯别送行的诗既规定以“前”字入韵,也就限定了全诗用“先”韵

     又如清人张景嵩《和途中即事韵限高字》,“韵限高字”除意味着必须以“高”字入韵外,也决定了全诗用“豪”韵。

      这种限定使用某一个字入韵,往往是在文人宴集上即席抽签拈得的,就同抓阄一样,因此也叫“得某字”或“探得某字”。

     如唐玄宗李隆基有《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其诗句就以“神”字入韵(“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他如张说《春晚侍宴丽正殿探得开字》《赴集贤院学士上赐宴应制得辉字》等等。         也有称“用某字韵”的,如清人惠周惕《再用衣字韵》(前后两诗均以“衣”字入韵)中的一首:春时初嫁秋来病,九月东游我未归。独拥寒衾压针线,辛勤还为寄冬衣。这种“得字”,必须用于韵脚

     如果首句入韵,当然也可用于首句韵脚。

如清人黄庭《正月既望自钱塘进艇新安江行十日达紫阳门即事写怀得船字》:

吴榜停时棹越船,溯原浙水出山泉。

一千里近新安路,三百滩齐天目巅。

轩后台前神独往,羲皇卦外岁初迁。

衰年兴待名山助,拟向云端采石莲。

     这种限韵诗(包括“得字”,实质上也是一种限韵),由于受韵或韵字所限,再加以多是宴集上临时构思,所以诗意和语言都好的篇章不多,其中也间有佳作

如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

      末句暗含汉武帝在汾水上吟诵《秋风辞》的典故。《秋风辞》中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之句。

      岑参诗的尾联在用典之中隐含着诗人对唐帝国经安史之乱后国势衰落的沉重叹息。

     正因为“得字”也就限定了用韵,所以有时也称“分韵得某字”。

如苏轼《与秦太虚参寥会于松江而关彦长徐安中适至分韵得风字》中的一首:

吴越溪山兴未穷,又扶衰病过垂虹。

浮天自古东南水,送客今朝西北风。

绝境自忘千里远,胜游难复五人同。

舟师不会留连意,拟看斜阳万顷红。

   至于限定诗中所有的韵字的诗,多见于“次韵”的诗中,我们下次再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