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偷声诗
偷声诗,即三句半,原名“瘸腿诗”,窃恶其名而改之。把绝句的第四句减半,即是偷声诗。其诗眼,在那半句,须仔细吟之。这种诗,出现于唐末五代,盛行于宋元丰、元佑年间。据宋代王灼《碧溪漫志》记载,多为民间艺人创作,“与雅言抗行”。
明朝正德年间,有一个诗人十分热爱偷声诗,几乎到了言不离偷声诗的地步。一年,家乡大旱,郡守亲自出马祈雨,接连数日行跪拜礼,可是连一点儿雨滴也不曾飘落。诗人觉得郡守迂腐可笑,就作诗讽刺他:
太守祈雨泽,
万民多感德。
昨夜推窗看,
见月。
郡守恼之,寻来问罪,可是罪从何而来呢?没有办法,就说:“若能吟出好诗,便放了你。”郡守自诩心慕东坡,自号西坡,便命诗人即以“西坡”为题。那人应声吟道:
古人号东坡,
今人号西坡。
这坡比那坡,
差多。
郡守恼羞成怒,喝令打十八大板。诗人忍痛吟道:
作诗十七字,
责板一十八。
若上万言书,
打杀。
郡守以诽谤罪,发配他去郧阳。他舅舅闻讯赶来,两人相对流泪。诗人的诗瘾又上来了。
发配到郧阳,
见舅如见娘。
两人齐下泪,
三行。
原来,他舅舅是独眼儿。
来到发配地,县令和夫人想见识这位怪才,令他即地吟诗。他瞅了一眼步出厅堂的官夫人,张口就来:
环佩响叮当,
夫人出厅堂。
金莲整三寸,
横量。

联边诗
先联结同字边的字而组成诗句,再以之组成整首诗词,这样的作品,称之为联边诗。古人所说的字边,今人谓之偏旁。联边诗通过字边的同形,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例如,宋朝黄庭坚的作品:
戏 题
逍遥近道边,憩息慰惫懑。
晴晖时晦明,谑语谐谠论。
草莱荒蒙茏,室屋壅尘坌。
仆僮侍逼侧,泾渭清浊混。
联边格,还常用于对联。明朝宰相叶向高,福建福清人。天启元年一天,路过福州,留宿在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正春为了表示自谦,即兴出了个上联: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叶向高一看,九个字都是宝盖头,颇觉有趣,当即对了下联:
客官寓宦宫,富室宽容。
据说,有两个同窗好友,一个看透世态炎凉,出家当和尚;一个一味迷恋仕途,但科场黑暗,屡试不第。一日,穷书生枯坐窗前,百无聊赖,吟了个上联:
寄宿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字字都笼着宝盖头,象征着被困在牢狱中,炼字很是精到。刚写罢,他的和尚朋友来找。和尚见之,对出下联,借以相劝:
远避迷途,退回莲迳返逍遥。
每个字都含“走之”,意思十分明确。秀才思前想后,觉得有理,便与和尚出游去了。
下边的这副《海神庙联》,上联满是水,下联全是雨。单单字形,就富有象征意义。
浩海汪洋波涛涌溪流注满;
雷霆霹雳霭云雾霖雨雱霏。
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奇联妙对故事》中,也收有联边对。例如:
送迎远近通达道;
进退迟速逰逍遥。
湛江港清波滚滚;
渤海湾浊浪滔滔。

独桥诗
独桥诗,原称独木桥体诗,或称福唐独木桥体诗,它要求整首诗(词)的韵脚用同一个字。
明朝谢榛的《灯》,就是有名的独桥诗。诗曰:
烟苇出渔灯,书声半夜灯,
山扉树里灯,风幢闪佛灯,
竹院静禅灯,蛾影隔笼灯,
星悬宝塔灯,心空一慧灯,
风雨异乡灯,倦客望村灯,
鬼火战场灯,除夜两年灯,
雪市减春灯,茅屋祗书灯,
书隐酒楼灯,穴鼠暗窥灯,
殿列九华灯,星聚广陵灯,
棋罢暗篝灯,疏林见远灯,
蛩吟半壁灯,农谈共瓦灯,
屋漏夜移灯,明灭几风灯,
窗昏梦后灯,流萤不避灯,
寒闺织锦灯,形影共寒灯,
调鹰彻夜灯,海舶浪摇灯,
夜泊聚船灯,霜风逼旅灯,
灵焰凤梨灯,春宫万户灯。
元朝无名氏的散曲《[双调]折桂令》,也是独桥体。
[双调] 折桂令
叹世间多少痴人,
多是忙人,
少是闲人。
酒色迷人,
财气昏人,
缠定活人。
钹儿鼓儿终日送人,
车儿马儿常时迎人。
精细的瞒人,
本分的饶人,
不识时人,
枉只为人。

间韵诗
间韵诗,又称平仄两韵诗,一首诗间隔着押两个韵,单句押仄韵,双句押平韵。
唐朝章碣首创间韵诗,他自号变体诗。全诗如下:
变体诗
东南路尽吴江畔,
正是穷愁暮雨天。
鸥鹭不嫌斜两岸,
波涛欺得逆风船。
偶逢岛寺停帆看,
深羡渔翁下钓眠。
今古若论英达算,
鸱夷高兴固无边。
另有版本,第二句作“正是穷愁薄暮天”,第三句作“鸥鹭不嫌斜雨岸”。
本诗仄、平两韵相间,单句韵脚“畔、岸、看、算”属“十五翰”仄韵,双句韵脚“天、船、眠、边”属“一先”平韵。
间韵诗,有点儿名气,历代书上都有记载,但仿写的人却没有,唐朝章碣首创间韵诗后,自己也不再写了。它的名气,我想来自作者之名,并非诗作本身。朱自清先生在散文《诗韵》中,作了这样叙述:“章碣‘变体’只存这一首,也不见别人仿作,可见并未发生影响。他的试验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我想是在太板太密。” 朱先生说的“太板太密”,指的是韵的问题。韵脚过于密集,诗就显得呆板单调。

促句诗
促句诗,三句为一叠,一叠一换韵,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通常分为二叠和三叠两种。
宋筠的《悲秋》,就是二叠促句诗。
悲 秋
江南秋色摧烦暑,夜来一枕芭蕉雨,
家在江头白鸥浦。一生未归鬓如织,
伤心日暮枫叶赤,偶然得句应题壁。
诗中“暑、雨、浦”同韵,“织、赤、壁”同韵。第一句是虚写秋来,第二句是实写秋来,第三句是因秋思家,第四句是思家不归,第五句是怕到秋深,第六句是作诗悲秋。层层都到,可与文忠公之《秋声赋》并传。
黄庭坚的《观伯时画马》,便是三叠促句诗。
观伯时画马
仪鸾供帐饕虱行,翰林湿薪爆竹声,
风帘官烛泪纵横。木穿石盘未渠透,
坐窗不遨令人瘦,贫马百吃逢一豆。
眼明见此玉花骢,径思着鞭随诗翁,
城西野桃寻小红。
《诗人玉屑》中还有一首三叠促句诗:
青玻璃色莹长空,烂银盘挂屋山东,
晚凉徐度一襟风。天分风月相管领,
对之技痒谁能忍,吟哦自恨诗才窘。
扫宽露坐发兴新,浮蛆琰琰抛青春,
不妨举酒成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