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塞米松与曲安奈德混合局部注射治疗瘢痕增生

 夜半钟声潇潇雨 2017-09-01

1治疗方法

1.1药物配制:醋酸曲安佘德(规格为:5 ml/50 mg/瓶),地塞米松(规格为:1 ml/5 mg/支),用前将两者混合摇晃均匀。

1.2注射剂量:用药10-20 mg/cm3,每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20 mg , 6一10岁儿童用量减半。

1.3注射力一法:对照组采用醋酸曲安奈德单一注射,治疗组采用棍合药物注射,治疗过程如下:①瘢痕范围彻底消毒,注射器抽吸药物后将针头垂直或倾斜450穿入瘢痕实体内,井确认不在皮卜或瘢痕表而即可将药液注入,直至瘢痕+.苍白肿胀;②注射前观察瘢痕而积大小,以便确定采用多点注射还是点注射,若瘢痕较小可采用点注射的力一法;③多点注射根据瘢痕形状大小及突出皮而的高度情况,以每隔1-1.5cm进针一次,尽量把混合药液注射到瘢痕实体的各个部位,使药液充分浸润;④对十小儿或疼痛耐受较差的患者可加适量利多卜因。

1.4注射时间间隔:两组病例均采用四周注射一次,共注射四次。

2疗效判定

    判定标准:①治愈:疼痛, 瘙痒消失,瘢痕完全软化变平,触之柔软,无硬结或条索状,治疗后12个月未复发;②显效:疼痛消失或基木消失,瘢痕中60 %-70%软化变平,瘢痕疙瘩由重变轻,治疗后12个月未复发;③无效:疼痛减轻或无变化,瘢痕质地大小无变化或变化轻微,疗程结束后12个月后又复发。

3讨论

3.1对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Cosman认为手术治疗复发率为55%,物理治疗只作为手术后辅助治疗,且疗效不确定。药物治疗自Backer研究证实后己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方法,但在停药后数月或一年复发率为30%—40%,且以单一药物在临床使用注射间隔短、次数多而出现女性月经频繁紊乱,其至有患者表现为多毛、肥胖等。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利用曲安奈德与地塞米松同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并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这一作用,结合瘢痕形成的实质即成纤维细胞所致的胶原过量合成和沉积原理,将地塞米松与曲安奈德混合注射发现:治疗时间间隔延长,显效时间缩知,并发症发生的比例明显下降,复发率降低。据文献报道曲安奈德一方面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另一方面影响胶原的合成和增加胶原的降解,}的地塞米松在抑制炎症的同时也能减轻纤维组织的形成,且地塞米松注射后1h内迅速达到血药浓度,曲安奈德能维持2-3周,两者混合使用后能有效提高血药浓度,增强药物的作用。

3.2联合用药注射只要遵守药物治疗瘢痕的注意事项,一般不会出现单一用药时常见的女性月经紊乱,其至多毛、肥胖等表现,笔者认为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主要考虑使注射间隔时间延长,体内药物浓度降低,而单一用药要取得满意疗效必须短时间内多次注射,文献曾报道单用药物一般1—2周注射1次,但药物浓度过高,可导致相应井发症。本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因注射层次过浅向导致表皮破溃感染,仅有少数瘢痕疙瘩患者治疗后局部色素脱失,部分女性患者出现月经紊乱,停药后消失。

3.3对于面积过大或瘢痕部位较多的患者可采用分次注射或交替注射,以减少用药量,避免相应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增生性瘢痕经治疗后瘢痕变薄,周围被牵拉的正常皮肤也随之扩大,用激素注射时应慎重,需避免切曰处萎缩向出现的外形不良。

3.4治疗瘢痕的方法很多,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及相关并发症,对于本文治疗结果仅随访1年,增生性瘢痕治愈率为83% -86%,瘢痕疙瘩患者治愈率为73%-78%,为目前最可取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以下问题:①瘢痕的年限是否与药物的浓度有关;②对于瘢痕疙瘩患者其注射次数的增多与药物浓度过低是否有关;③瘢痕的硬度与药物浓度是否有关。这此尚缺乏足够的临床资料进一步研究,笔者准备在随后的临床工作中继续不断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