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网

 长青马圆圆191 2017-09-01

  要:通过对100位教师关于“评价与反思”的教学调查,对“评价与反思”教学的多重价值与意义进行思考,并对“评价与反思”的有效教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评价与反思  调查  元认知  不作为  反思 


苏教版小学教材从五年级上册开始在部分单元的“整理与练习”中设置了“评价与反思”的教学活动,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整理与练习”中设置了这样的“评价与反思”:

在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时

能认真操作,在操作中积极思考

       

能积极参加小组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

       

对操作和交流的活动很感兴趣

       

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

能正确选择计算公式

       

能解释结果是否合理

       

根据自己的表现,能得几颗☆,就把几颗☆涂上颜色。

这部分内容的实际教学情况怎样呢?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这个“评价与反思”活动后的教学随记:引导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这是全新的内容,我从来没有实践过,心里一点底没有。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尝试着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与反思”,教学效果是让我啼笑皆非,因为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要孩子怎样评价,只好匆匆收场。课后询问其他老师,原来他们都没有上这部分内容……

一、对教师“评价与反思”教学情况及认识的调查

这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呢?笔者在江阴市小学高级教师预报预审培训班25人、江阴市小学数学脱产班高年级学员班75人中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仅有8位教师对“评价与反思”环节全部组织了交流;有44位教师有时候组织交流;有2位教师作为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完成后未作交流;有46位教师从未组织交流。

调查显示,教师不交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认为交流没有价值的有7位,认为与学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促进基本没有关系的有15位,认为不交流不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有23位,认为学生应自行进行的有27位,觉得自己不知道怎么交流的有11位,认为评价应渗透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的有4位,有3位教师认为没有足够的时间,有2位教师觉得自己思想上不重视。

二、“评价与反思”的教学价值思考

(一)从教学评价角度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现代评价理论认为,教育评价已经不再把被评价者视为评价的待查体,而是把他视为教育评价的主体,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之中,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部分,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重视学生的数学自我评价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不难看出,“评价与反思”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学习情况建立起客观全面的认识,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意识和行为、过程和结果作出反思和评价,并通过反思与评价激励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同时,也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供依据。它通过精心设计的几项有较强针对性而且较为容易理解的评价指标,引导学生对自己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既包括知识的掌握,又包括能力的培养,情意的发展及其他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兴趣、习惯等)的形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给☆涂色的方式,便于操作。

(二)从元认知角度看

“评价与反思”的教学内容不再是数学知识的直接教学,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及其存在问题的回顾、分析、检查与评价,形成对“我是怎样学习的?”“我哪些地方积极思考了?”“我对哪些活动感兴趣?”“我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我哪里还没有学好,还存在不足?”“什么地方我要特别注意?”等学习实情的自我判断。这其实是对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方式、习惯、状况等的再认识,使其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内在感知,形成总体认识。

不同认知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是不同的。“评价与反思”通过对整个单元认知活动的反思,达到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目的。因而,“评价与反思”是“对‘认知’的认知,而非‘认知’本身。”它是一种元认知教学活动,是教学生认识怎样学习与怎样学会学习的活动,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从教育资源看

“评价与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它能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发现自我。通过“评价与反思”的教学,可以发现学得好的学生,对于所列的目标或问题普遍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并能作出较快的评价与反思;学得不太好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相对要模糊得多,只知道自己不够好,至于不好在哪里,是什么导致了不好,却不怎么说得上来。但不管怎么样,“评价与反思”总体上还是帮助学生知道了“学什么”“如何学”和“为什么这么学”等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作出了较为简单的自我检测与判断,帮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一步明确具体要求。

“评价与反思”还能帮助学生展示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与反思”在与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及其存在问题进行科学审慎的回顾与检查、评价与反思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当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肯定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获得来自同伴和教师的积极鼓励与表扬,这种成功的体验与积极的表扬,必然会成为学生学好数学的强大动力。“评价与反思”又作为学习结果的一种重要对照与要求,必然能为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要求提供动力,进而达成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自我改进的目的。

(四)从促进“教”与“学”的关系看

教师的“教”应该以学生的“学”为起点,“教”应配合学生的“学”,要根据学生的“学”随时调整教师的“教”,使“教”与“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师对“学情”的掌握,通常是通过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后作业、形成性评价来实现的。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来全面了解学生。

“评价与反思”可以使教师明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了解教学方式是否有效,并通过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状况,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科学化。对学生而言,“评价与反思”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知道解决某些数学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还可以了解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等情况,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提供一个很好的反馈途径,沟通“教”与“学”的联系,调节“教”与“学”的行为,促进“教”与“学”的深入。

三、基于调查结果的反思与追问

(一)对教师“不作为”的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对100位教师和大量学生的调查发现,确实有近一半的教师在“评价与反思”的教学上是“不作为”的。而“不作为”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没有认识到“评价与反思”的教学意义,没有认识到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的教学价值,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视点依旧停留在“学生所学的知识”,而非“学习知识的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依旧没有从“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发生根本性转变。也正是因为大多数考试,只是考查学生知识层面的内容,很少关注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态度”层面,使得部分教师的教学始终围绕“知识与技能”进行,把“评价与反思”的教学丢到了一边。

(二)对“评价与反思”教学的建议

“评价与反思”是需要教师组织教学的。教学“评价与反思”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对照表中的指标,在小组内逐条说一说,再慎重地给☆涂上颜色,对自己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如果教师要对这一活动进一步深入的话,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抓住教学重点、难点,适当丰富表格的内容,采用或互评或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学习的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与反思

可以利用“评价与反思”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袋,把学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评价与反思”集中在一起研究。

当然,要实现“评价与反思”的多重价值与意义,仅仅通过“评价与反思”的即时教学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平时的调查与观察,并适时合理地将“评价与反思”活动融入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

在缺乏一定评价标准的前提下,教师采用怎样的手段、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建立起更加客观、合理、全面的认识?“评价与反思”的教学怎样才能做到科学有效?这不仅是“评价与反思”教学的理想追求,也是“教学评价”的理想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