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枞菌栽培方法与培养出菇

 晨曦dp85iz6f91 2017-09-01

3 人工方法脱繁殖蚁翅
  事先准备好脱蚁翅工具,这个工具用木板和玻璃制成,木板厚度在几厘米。在木板上打1个槽,槽长2cm左右,深5mm左右,宽5mm左右。玻璃厚2mm左右,在槽的上面将1块玻璃镶在木板上,面积为25cm2左右,呈正方形,边缘垂直,镶的玻璃边成十字形,玻璃一条边的中心点与槽长的1cm左右处中心点相接。玻璃与槽相接的边另设1块玻璃,与镶在木板上的那一块大小一致,这样相靠的2块玻璃的边不留刃口。使用时用酒精喷雾器对使用的钳子和橡皮手套进行消毒,玻璃木板器物也要消毒。等酒精挥发后,把蚁瓶的瓶塞打开,用钳子夹住1只繁殖蚁的翅膀,取出后用手捏住几片翅膀,放入到玻璃器物下的槽内,用另一片活动式的玻璃盖住繁殖蚁另一部分身体。翅膀位置的玻璃两条边留出2mm的距离,用左手压住活动的那块玻璃,右手把翅膀往头的方向轻轻拉直、往下压,翅膀就折断了。每折1次只能折断1片翅膀;脱翅过程速度要快,立即把脱翅的繁殖蚁放回原瓶内。瓶内的繁殖蚁可留一部分没脱翅的,让它们自己脱翅,然后把瓶口用瓶塞塞住。在培养盆壁留用的洞口处把穴巢拿出一部分,准备的蚁瓶连同窝繁殖蚁一起横放入菌窝内部,用泥土把瓶外部盖上。把拿出的蚁巢在培养盆内上表面泥层弄开1个洞,放入此蚁巢,盖上泥土。
4 制备散分群白蚁培养的方法
  繁殖蚁在瓶内进入穴巢培养的1年后,制备2个瓶子。小瓶长、宽、高都是5cm左右,在瓶壁上设有多个白蚁不能爬出的小孔,瓶壁的一侧设有1个只能使兵蚁、工蚁爬出的条形小孔,瓶子厚3mm左右,瓶口直径3cm左右,用上瓶塞;另一大瓶子长20cm左右,宽和高为17cm左右,瓶子宽、高的一端边缘为瓶口。把小瓶内壁涂厚2mm泥层,使水分含量50%左右,然后放入要分群繁殖、直径为2cm左右同一菌窝的蚁巢,盖上瓶塞,留用的条形小孔不能被泥堵住,把备好的小瓶连瓶内蚁巢一起放入到菌窝内。备用的大瓶内放入数量为瓶子空间体积1/20、5/20或10/20左右的蚁巢,把不含粗砂粒、水分含量在60%~70%左右的酸性细红土粒放入到瓶内。瓶子横放,瓶内细红土粒的上表面留出宽2cm左右的空间,并与瓶内的蚁巢相通。把备好的瓶子横放到要分群繁殖的菌窝中部位置,使瓶内构成白蚁穴巢体,气温20℃左右。原有放入到菌窝的体型较大蚁后的瓶子不从菌窝内拿出,保持10d左右就可把菌窝内的3个瓶都从培养盆壁上设用的洞口里掏开泥穴取出来。把控制繁殖蚁逃走培养的那个瓶子的瓶塞打开,用来存放蚁王、蚁后的那一小瓶也打开瓶塞,抖出小瓶内的蚁巢和白蚁。将培养繁殖蚁的大瓶内的蚁王和蚁后各1只转入小瓶内,盖上瓶塞,再次把控制繁殖蚁逃走的大瓶放入培养原放位置,放置方式与原来一致。用相同方法反复几次制散分蚁群的蚁瓶并且用同样做法把培养出的蚁王和蚁后放入到制备的小瓶内。操作时不带入污染物,把备好的小瓶放入到构成白蚁穴巢体的大瓶内,就可把大瓶横放到设施内的培养土里培养,即使菌窝的蚁王和蚁后意外失去或年老导致产卵下降到一定程度,对放入培养盆内菌窝控制繁殖蚁逃跑的蚁瓶内的繁殖蚁形成蚁王和蚁后也是有利的。
  另一制备散分群白蚁培养的方法是在瓶内一侧放入整块有大量幼蚁在内活动的蚁穴成块物,瓶内壁涂有几毫米厚的泥层(含水量在60%左右),瓶内蚁巢数量是蚁穴的5/10或8/10左右。
5 鸡枞菌白蚁近交的群体非近交处理的方法
  首先培养出2个相同品种、穴巢直径在10cm左右的鸡菌白蚁穴巢。这样各个菌窝的蚁王和蚁后属同一个菌窝并且进入器具内培养。若菌窝是在较大的穴巢内分群处理得来的就应分群后培养3个月,在非近交处理为更佳。
  处理方法为在近交分群得来的菌窝中心位置,瓶壁设有小圆孔用于调节泥土水分含量。另外在瓶壁上留出只能让兵蚁、工蚁出入的条形小孔和1个瓶塞。存放蚁王和蚁后的大瓶长7cm左右、宽5cm左右,瓶塞的瓶口要求能放进1个长2.5cm、宽1cm的小瓶,瓶厚1mm左右。在瓶壁上打上许多不能让白蚁出入的小圆孔,用来使瓶内外2个非亲缘关系的白蚁熟悉气味。存放蚁王和蚁后的小瓶塞上瓶塞,使用时放入一半数量质量完好且同窝来源的蚁巢,再放入圆形隔片,隔片厚1mm左右,隔片边缘与瓶的距离在几微米左右。小瓶内隔片与瓶口的位置留出1个空间,隔片中心还没放入瓶内前打1个能让兵蚁、工蚁出入的小圆孔。使用时用少量泥土把隔片与瓶身稳固,把小瓶放到与瓶内蚁巢同一来源的菌窝穴巢内,也把小瓶的瓶塞放入到菌窝的巢体中心包住,但不能塞住此小瓶的瓶口。未放小瓶的前3d,菌窝含水量控制在30%左右,待3d后从菌窝内取出小瓶和瓶塞,用瓶塞塞住小瓶瓶口,从取出小瓶的菌窝内找到30只左右的兵蚁、工蚁,打开瓶塞把兵蚁、工蚁放入到小瓶内。盖上瓶塞,再从菌窝内找到40只左右6d左右,能发育成熟的幼兵蚁和50只左右6d左右能发育成熟的幼工蚁,打开瓶塞把这样的幼兵、工蚁放入到小瓶内。小瓶口内放入可供白蚁食用的木屑,盖上瓶塞。小瓶内蚁巢含水量在50%左右,在地面深为20cm左右处挖塘。将直径在1mm~2mm左右的细砂放入泥塘,把小瓶包在细沙中间。管理时细沙含水量保持在60%~70%左右。在上面盖上塑料薄膜,在25℃左右的温度里保持35d左右后就可以从地下取出瓶子;打开瓶塞取出木屑用一定量的棉花缓慢从瓶口向内移动把白蚁赶到蚁巢的另一边。取出棉花,用少量棉花堵住隔片中心位置的小孔,放入同窝的蚁王1只。3h左右之后把隔片内的少量棉花取出,盖上瓶塞。把瓶放到另一菌窝一侧的蚁巢内包住。各个操作环节应注意清洁卫生。10h左右后先让这个菌窝的兵蚁、工蚁与这个瓶内的白蚁气味相互熟悉,再把小瓶放到菌窝中存放蚁后的大瓶内。8h左右之后就可把菌窝内来源于另一菌窝的小瓶内的蚁王取出,放到离菌窝的蚁后最近的位置,用棉花把兵蚁、工蚁轻轻赶走留出的穴面位置。最后,把备用的另一菌窝的小瓶放入穴体,横放入一侧、瓶口朝内。
  用于2个非亲缘关系的白蚁不会发生争咬和咬伤蚁王和蚁后。未放入瓶内的另一菌窝来源的小瓶之前,用无副作用的细胞丝网包住此小瓶。管理时不让兵蚁、工蚁用泥土覆盖在细丝网上,检查时发现用木片将它去除,一般检查3次为宜,3h检查1次。前5d菌窝穴巢含水量保持在30%左右,待3d后小瓶放好,穴巢含水量也保持30%左右,温度20℃左右。此后就可从存放蚁王和蚁后的瓶内取出小瓶,打开瓶塞轻轻抖出蚁王,这样就完成了2个亲缘关系的鸡枞菌白蚁群体非近交处理和培养。
6 日常维护和生产鸡枞菌
  丛生品种的鸡枞菌窝在设施内人工管理出菇,出菇前气温控制在20℃~25℃之间。保持3个~4个月后,把气温升到25℃~30℃之间,保持1个~2个月。培养土水分控制在65%~70%。或出菇前气温控制在15℃~20℃,保持3个~4个月之后,把气温升到28℃~30℃之间保持1个~2个月。单生鸡菌品种温度控制在25℃~30℃之间,培养土水分控制在65%~70%。无论是丛生品种还是单生品种,覆土厚度控制在20cm左右,培养土水分控制在65%~70%。把少量木屑投放到培养土上,若白蚁大量吃木屑则加大投放建巢的干树木和杂草;青松、苹果树、水冬瓜树和华山松等都是白蚁建巢的优良资源。
  在管理过程中补充足够的干树木和杂草,使白蚁大量建巢,在培养土内浇水时不宜一次把水浇的太多,这样会因积水导致蚁王和蚁后死亡。每次浇水时应少浇,多查看泥土含水量,形成多次少浇水,多次查看的方式,一般培养土的水分含量在65%~70%之间为宜。
  鸡枞菌白蚁的生存离不开土穴。如果把1个鸡枞菌窝蚁巢连同中心位置的蚁王和蚁后,一起搬运到与原菌窝不远处泥土里埋起来,即使蚁王和蚁后没受伤,也会因天气变化、降雨等对白蚁和蚁巢产生影响。在温度20℃左右,蚁巢就会被危害鸡枞菌的菌类感染,在3d后慢慢的鸡枞菌丝体和白蚁全部死亡。从实验得出,发育成熟的鸡枞菌兵蚁、工蚁突然离开穴体就不能存活,蚁王、蚁后和蚁巢的组合也会因不能正常生存而死亡。自然条件下,部分产生繁殖蚁的菌窝中蚁王和蚁后健壮期出现半年或1年左右,体型较小的蚁后和蚁王在一个位置出现,它们的小蚁巢中心位置出现白蚁的卵。若意外失去蚁王和蚁后或蚁王、蚁后老时就能在体积较大的穴巢中部出现体型长到1年~2年左右的蚁王和蚁后,但很难在这样的穴巢中心位置找到出现才几个月体型大的蚁后。只有菌窝产生的繁殖蚁数量太少、导致繁殖蚁的活动范围在大穴巢内,才会在菌窝内部出现体型较小的蚁后,若意外失去蚁王或蚁后或蚁王和蚁后老时才有这样出现的可能。一般出现菌窝较多数量的繁殖蚁,活动范围都在大穴巢外面的穴洞位置。补充到菌窝内发育成蚁后的繁殖蚁,只有最先脱翅并与较大穴巢距离较近的繁殖蚁才可能最大。鸡枞菌繁殖蚁在穴洞里没飞走前靠降雨和气温纷飞繁殖。无论降雨的提前还是推迟,在纷飞孔口泥团出现13d的时间内穴洞里找不到大量死亡的繁殖蚁。当繁殖蚁纷飞到地面时进入泥土里,鸡菌繁殖蚁的成活率极低,在13d的时间里大量死亡。只有先天遗传、比大多数的繁殖蚁维持生命的器官更强大且体内具备更强的能量优势的繁殖蚁才能存活并得到繁殖。自然条件下,脱翅后爬入泥土层开始繁殖的繁殖蚁成群挤在一起,只要有1只死亡其它的就会被感染到真菌全部杀死。自然条件下鸡枞菌白蚁搬家就是靠原有的穴体影响才能改变位置筑成新巢穴。把存有发育成熟的兵工蚁和兵工幼蚁隔成块穴放入瓶内,当蚁巢数量在穴块1/2或更少时,在蚁巢上放入湿度为65%的泥团(厚度为10cm);泥团应分成直径为2cm的小块堆积为宜,温度25℃时的优良环境条件下人工管理就可成功把白蚁散分群。如果瓶内放入的蚁巢数量太多就会造成实验操作后6d就发育成熟的幼蚁与放入瓶内的兵蚁、工蚁活动面积加大而不能很好地维护蚁巢,使蚁巢全部被有害的菌类感染。自然条件下能生长鸡枞菌的地区有许多纷飞鸡菌繁殖蚁的位置不能长出鸡枞菌;观察得知有70%左右的鸡菌窝不会产生繁殖蚁;30%左右的菌窝有部分菌窝产生的繁殖蚁较多,有部分较少,有部分一般,比例分别为10%左右。有的菌窝繁殖蚁纷飞的季节还能在菌窝内出现少量幼繁殖蚁;根据大量产生纷飞繁殖蚁与出菌的菌窝相比能发挥出菇的菌窝只占0.5%左右,石山有较多的能生长鸡枞菌的浅土层的地区,把鸡枞菌栽培到这样的环境能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的优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