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关于英语口语的长文

 莉lilyiefzvq8y 2017-09-02




引子


前几天一个南大的学妹来我单位做客,秉承着一贯先拍马屁的传统,学妹夸奖我说当年就是英语系的传奇,我本想按照套路谦虚谦让一番,没料到她话锋一转,说:“当年我们上口语课,科任老师就放了你当年演讲的视频,哇塞,简直了。随后老师让我们开始一句一句的听你的英文演讲,并且把当中的语法错误全部挑出来,结果挑了一大堆。”


我心里想,这学妹果然是亲学妹,这种先马屁再踹脸的套路是多么的熟悉和亲切。可学妹又话锋一转,说:最后老师说,口语和语法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大,关键是流利和自信。


真的是拍得一手好马屁,不当编剧都可惜了。送走学妹之后,我深刻地检讨了自己英语语法的问题,决心试试注重语法,看看能不能完全error-free地来一段。


我拿出手机开始录音,那段英语说的是磕磕巴巴,要死要活。随后听了录音,的确没有语法错误,但是那段英文真的是拿不上台面。我想英语口语结结巴巴是很多中国同学的通病,我今天就来系统地分析一下如何流利的讲英文。


首先,让我先把普通中国同学讲英语的流程理清一下:


1. 脑子里先想清楚要表达的中文意思是什么。

2. 迅速在脑海中搜寻对应的英文表达。

3. 认真考虑句型语法,包括主谓宾的句子成分,主谓一致、时态一致等等。

4. 在思考这个完整组装好的句子中的每个单词的发音应该是如何的。


以上4个步骤中,第1个步骤是content(内容,讲什么),后三个是format(形式,怎么讲)。


当然,在真实环境中这四个步骤不是线性的,往往需要同时进行,任何一个环节卡壳都会致使语言不流利。如果给这个一般同学足够的准备与酝酿的时间,他也会使用字典等参考书,自然可以讲出相对流利的英文。可惜在真实环境中,一个人反应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加之自身紧张,说话磕磕巴巴在所难免。


那么一个口语好的人在讲话的时候流程是如何的呢?


1. 脑子想清楚要讲什么,基本上是跳出来的就是英文的词汇,省去了翻译的步骤。

2. 运用chunks(语片)来构造句型,而并非是用词来组句。

3. 脱口而出,基本上不需要考虑发音的问题。


这么比较起来,你会发现,口语一般的人和高手之间的区别在于大脑内存的分配,而大脑内存的分配直接决定了在同等时间内,表达效率的高低。高手大脑不占内存的原因很简单:很多用词、造句、发音都是在潜意识层面完成的,不需要刻意为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基本达成以下共识:

1. 口语会话中留给我们反应的时间是很短的,且这个很短的时间是一个常数。

2. 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将大脑的内存尽可能的分配给content部分,从而提升谈话质量。

3. 语法、词汇、发音是需要通过刻意训练来降低占用大脑的内存比例。

4. 准确度和流利度之间有一个trade-off(此消彼长)的关系,需要根据学习阶段和场合适时调整。


有了这4个方向,我们就可以来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了。


如何拉长反应时间


最近20年口语教学其中的一个重点便是教授学生conversation strategy(会话策略)。所谓的策略便是通过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来拉长我们反应时间,能够keep the conversation flowing. 


我举一个我带国家队选手训练的例子来说明。在英语演讲比赛中有一个评委提问环节,对于很多选手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做出及时的反应,针对评委的提问能够正面回答,并且有理有据。虽说参赛选手绝大多数人遣词造句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是仍旧会结结巴巴,或者不知所云,因为现场比赛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我日常的训练计划中会专门练习选手的会话策略的套路。当评委提问之后,选手需要一些技巧来赢得思考的时间,所以会说:Thank you for your question. 或者是Well,I‘ve never thought about this question before, but since you asked it, I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explain my viewpoint. 这一段话如果平常多加操练,尤其是对节奏上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至少赢得3秒钟以上的思考时间,而这3秒钟对于顶尖高手来说,足以思考出一个漂亮的答案。


当然如果是在英语写作中,这样的“废话”一定要避免。因为写作更为强调准确性而不是流利度。


不仅如此,会话策略中还有一个reiteration的方式我也会用来训练演讲者,即接着提问者的话头,重复并且予以扩展,这也能充分的帮助选手buying time. 比如评委问到:Do you think banning factories from production can help Beijing's air quality?


选手可以回答:Thank you for your question. The air pollution in Beijing is indeed a serious issue, and it draws the attention home and abroad. Some of the pollution sources are reportedly coming from heavy industries, such as energy, steel and constructions. And it, as a matter of fact, seriously affacts people's daily life. Some experts propose that banning factories from production, especially in extreme climatic conditions, will help to alliviate the pollution, and I totally agree with it. 


到此为止都是conversation strategy的部分,如果选手能够熟练掌握reiteration的技巧,一方面可以赢得思考的时间,另一方面也不会离题千里。大家可以尝试用适中的速度朗读一上一段,大概耗时10秒。


10秒足以分出胜负。 因为10秒钟内选手完全可以积极思考banning factories 的弊端,随后加以转折:however, banning factories from productions is merely a tentative arrangment. It is not a fundamental solution. When the weather conditions are good, those factories will simply resume their production, and the pollution sources are still there. A long-term plan, including upgrading the eco-friendly business models,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s, government supervisions, urban planning, and so on and so forth, is more vital. Of course, I know it is always easier said than done. 


即便是在正面回应中,也可以运用排比列举的方式来赢得时间。但是这只是策略,不是内功,如果没有足够的语言沉淀,即便是用了这些技巧赢得了时间,也很难很好利用这短暂的时间来提升语言的流利度。所以我们下面就要接着说如何练内功的方法了。


如何练习内功


对于口语学习一定要杜绝单练某一个能力,比如口语单词、口语语法、口语发音、口语思维之类。上文已经分析过,口语需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综合运用单词、语法、发音等能力。如果单独练习一种能力,收效是极其小的。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四种分组练习,每一组练习都是核心训练口语中的一种以上的能力:


1. 朗读


朗读练习中,因为已经有了现成的文本,则不需要你去思考要讲什么,只需要你把已经成文的内容有节奏的、保持一定语速的、抑扬顿挫的、准确的朗读出来。开始可以慢一些,注重单词的发音,句内的重音,音长停顿,断句等等方面。至于朗读有什么功效,我把我之前写的一篇《我的英语学习小传》的内容粘贴在下方供大家参考:


之前有读者问,通过朗读到底能不能提升自己的口语语音呢?


我用我自己做一个例子。从2015年4月1日开始,我们开始做当时的夏说英文,我对自己和团队的老师们都有一个要求:要把当日讲解的文章做一遍示范性质的朗读。一来是为了给同学们树立一个模仿的标准,二来是为了展现一下整个团队教师的水平。前者很好理解,后者我愿给诸位解释一下:


1. 首先能将文章正确、通顺地朗读的老师,水平一般都不差,因为朗读是一个人英语综合实力的很好的炼金石,在语音、节奏、语义方面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水平。


2. 市面上的老师鱼龙混杂,有包装出来的,有单项能力很强的,但是我想聘请的老师是英语综合能力全面的专业人士,所以一个最好的展现方式便是不仅他们能把文章讲得活灵活现,而且从口语、语音的角度也是出类拔萃的。


但是这件事其实也是蛮难为我们自己的。因为讲解文章的时候用的是中文解释英文,中文所占的比例还是很高的,所以能做到行云流水并不难,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教龄都在10年以上的老师来说。反之,英语朗读这件事却不那么容易,毕竟是要给学生做范例的,生怕哪个音没有读好,反反复复录制20多遍是常有的事情,至少我自己是这样的。


后来我又在喜马拉雅 FM 上开设免费的晨读课,这门课更是强调语音的一门课,所以每个星期陡增了很多困难,要兼顾到重音、节奏、速度等诸多方面。一个星期的晨读录制下来,的确是脱了半层皮。


话说晨读在过去的两年已经录制了将近600集,我昨天自己也是无聊,把我第一期讲的晨读调阅出来,想听听那个时候的水平。非常负责地讲,那个时候的水平和现在相比的确是不忍得很,虽说读音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从节奏、重音的感觉上远远不如现在做得好,并且当时心中想着为了做样板,很多地方用力过猛,不如现在自然。


我们公司有几个同事也请教我英语发音的问题,我指点他们之后发现,其实语音的发音位置和要诀他们都能掌握,但是读出来的音给人感觉不够放松和自然,往往一刻意去为之,发音还走形,我叫他们放松再放松,可惜很难有效果。


对于放松这件事我的顿悟不来自英语,而是我自己前段时间学咏春拳的经历。咏春拳的第一个套路叫做“小念头”,谓之:念头正,终身正。我照猫画虎也能把动作学个八九不离十,后来总想着学一些高级套路,这样可以用于实战。后来叶准师父讲,小念头不是动作做到位就可以的,而是要在其中找到放松的感觉,沉肩坠肘,让念头推着你的肘底发力,而不是用肩,或者是手臂,因为人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够打出速度,而速度才是实战的精髓和基础


听人劝,吃饱饭。我这段时间就按照这个标准重新每天练20分钟的小念头,才发现放松这件事,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做着做着,又觉得肩部肌肉在用劲。后来我问师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师兄说,你要加大训练剂量,如果每天只练20分钟是没有效果,你练1个小时试试,如果不沉肩坠肘,1个小时根本坚持不了,但你练到40分钟的时候,你突然会找到一个让肌肉不是那么酸疼的角度和力度,那个角度和力度基本上就是肘底劲了。


的确如此。如果练一个英文发音每天只用10分钟,该紧张还是紧张,但是如果每天练1个小时,到最后接近筋疲力尽的时候,便是最自然的状态,假以时日,慢慢这个状态出现的时间就会越来越短,最后习惯成自然。所以很多同学买了我在喜马拉雅 FM 上面的暴虐晨读,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很好地坚持,并且每日的训练剂量不足,那么效果自然就是打折扣的。


至少对于我个人来讲,过去两年自己的口语和发音提高不少,因为每周都要录音,真是没有教会徒弟,反而自己越来越厉害了。但是反过来想,如果这个方法对我自己的发音都有巨大提升,那么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如果真能坚持下来,提升的速度一定会更快。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朗读不是拿着文本就直接可以练的,一定要有标准音频作为参照。可以选择我录制的夏说英文晨读,可以点击下面的小程序直接进入


夏说英文晨读 夏说英文晨读 小程序

或者推荐大家选取有声书、名人演讲、新概念课文录音,都可以。只有含有标准音频的文本才是我们练习朗读的文本。其实大学里很多同学都有晨读的习惯,但是仔细分别便能够看出这个人做的是否专业,即朗读的时候有没有带耳机。不带耳机念念叨叨的,那个不叫英语朗读,叫念经。这一点我是坚决反对的。


还需要提醒的是,自己的朗读一定要录音,这个叫做“档案袋”学习法,通过一定时间录音的积累,你就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进步效果,很多人容易半途放弃。


进阶的朗读训练方法就是“高速朗读”。下文也是我曾经写过的关于高速朗读训练方法的文章,供诸位参考:


高速朗读是超耐受量的听力口语训练方法。


超耐受量:超过你能承受的训练量,运动术语。卓越的运动员每天会进行一定的超耐受量训练,例如百米运动员会做3个百米的冲刺折返跑,其目的就是要打破身体对于正常剂量训练导致的边际增长(就是怎么学,发现进步都不是很明显)。怎么学都不进步,往往是因为自己没有对自己下狠手,或者不知道如何才是下狠手的方式,或者下了错误的狠手,自己死了。


本文就是要解释为什么高速朗读可以作为听力口语突破的超耐受量训练。很多人说口语的时候连贯性很差,脑子里会蹦出中文来,然后思考英文的对应,然后将英文单词按照语法顺序排列,最终输出。教学上有两种流派解决这个问题:其一,尽量让你少用母语思考,直接建立目标语言和思维概念之间的关系。看图说话就是这中教学方法的初级版。很多老师推荐使用英英字典,也是这个缘由。其二,大量背诵,形成chunk(语片),让语片之间组合,减少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两种方法皆可行。

高速朗读应该是第二种流派的变体。【此处开始是学术理论支撑,可以略去不看】朗读首先可以在声音和视觉上双重的刺激你大脑的语言区域,而且是交换式刺激,即需要把视觉转化口腔肌肉的运动。当然,这是有前提的,你需要理解朗读文本的基本含义,否则会出现断句的问题。【学术理论部分结束,下面可以开始看了】因而我建议:初期的高速朗读训练一定要有标准的音频文件做参考,标记处升降掉调、停顿、断句的位置。


文章的意思如果没有理解,那么断句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断句出问题,自然语言的节奏和流畅程度就受到了影响。同理,当朗读断句没有问题之后,就能潜移默化的形成听力能力中的段落感(段落感这个概念太重要了,请做好笔记:你是不是经常听听力的时候感觉是一坨一坨的,然后脑子就是嗡嗡的响。虽然你知道每一个单词的意思,但是无法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考托福lecture部分、雅思part4的同学应该有过这样的感触。这就是你听力能力最缺乏的一种能力,段落感)。记住了,如果你出现了以上的听力症状,按照标准音频来朗读是可以治的,不是绝症,早发现,早治疗。

高速朗读还可以提升你口语表达的流利度。一方面来说,高速朗读可以让你很快的学习一些明显而常用的固定搭配,这些常用的固定搭配,比如As far as I am concerned之类,在口语表达时不会占用你大脑中的内存,从而可以腾出空间来思考你下面要讲的正经的内容。

再次,很多练习高速朗读的同学会发现,有些时候,脑子里完全不能反映出朗读出的单词中文的意思。哈哈,恭喜你,你的病即将痊愈了。还记得我上文中描述的,中文翻英文,英文翻中文才能理解的流程么?这种中间环节的省略,可以让你的听力和口语迅速攀升到一个相对自然和流利的状态。


在高速朗读中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很多同学读的很流利,但是如果问他这段话讲些什么,他是不清楚的,这就流于形式了。如果发现了这个问题,那么需要慢下来,先重新做好基础工作,再去提升速度。速度的调整需要反复很多次,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


2. 背诵


很多同学也问过我,要不要背新概念,或者是我讲解的“夏说英文晨读”的内容是不是背诵下来会比较好。


我的观点是,背诵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不需要每篇都背,而且背诵最好的方式是:熟读成诵。其实是朗读多遍之后,自然而然记住的,不是刻意的,因为刻意去背诵,记的快,忘的也快,属于short-term memory. 费了力气,但是效果不见得好。背诵最好的驱动力是觉得这篇文章实在优美,用法实在地道,带着美学鉴赏,而非功利运用,这样背诵的效果是最好的。


其次,背诵不需要背全篇,应该是以段为单位,甚至是句,再好的文章也不可能是字字玑珠,所以背诵文章时选篇非常重要。现在我们团队正在酝酿一个新的背诵课程,用英美现代作家的短篇散文精选,配上外教的朗读和中国老师的讲解,供大家背诵之用。


对于如何背诵,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摘出一个段落供大家参考:


丘吉尔含石子儿练吐字,后续有人建议是用糖果,据说最早的版本是古罗马的西塞罗是这么干的。我个人不是特别建议,因为容易呛入气道,引起窒息,很危险。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第一个口语练习的方式是熟读成诵。大家一提到背诵总是问要不要背课文,课文毕竟太短,背起来没有难度,要背就要背essays,之前我推荐过一本 The Oxford Book of Essays, 有些类似中国的《古文观止》,如果诸君想从背诵的路径上提升口语,我觉得此书甚好。


背诵其实锻炼两个方面的能力:其一是chunk,其二是语感与审美。chunk的功能在于说英语的时候不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往外蹦,而是一串一串的说。对于语感和审美听上去比较虚,说到底就是当你再看到一篇好文章时,你会不自主的想把它背诵下来,或者你一眼看去,会看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好句子,语言的敏感性被培养起来之后,其进步的速度简直吓人。


第二个方法是无错版背诵。这是我大三的时候排演莎士比亚戏剧得来的感受。莎剧中有大量的独白(soliloquy),需要一个贯口下来中间没有任何的错误。


无错版的练习方式如下:1. 制定一个背诵的遍数,比如500遍;拿出一个小本子开始画“正”字儿;2. 如果从头到尾没有错误,就算一遍,如果错了这边不算,这遍从来。


如果你想玩得再刺激点,还可以进一步升级难度,比如一次背10遍,中间任何一遍错了的话,清零,从头来过。


这样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你的专注力,以及对于困难的直面克服,从而建立语言自信。专注力练好了之后,听力也好,口语也罢,便可非常轻松应对,其实就是唤起了你大脑中沉睡的内存,让你大脑中的运算速度增加。直面困难,建立自信也非常重要,很多同学在讲口语时,遇到某一个词,习惯性的卡顿,并不是他没有掌握这个词,而是头脑中有一个暗示,这个词很难,我不会。无错版就是要击穿困难,让头脑中充满正确的暗示,利用无错版的训练,可以帮助大家建立自信。


相声演员练活儿其中有一个就是练贯口。报菜名,地理图,八扇屏都是必修的功课。两个人穿个大褂上台就能赚钱,不是光靠一句我是你爸爸就能糊弄观众的,背后都是本事。


第三个方法是自言自语(monologue)。自己和自己说英语,一人分裂成几个角色,相互对话,或者是根据一个话题自己和自己说。学界管这个训练方法叫think aloud,把你脑子里的声音用嘴讲出来。训练的材料可以用雅思或者托福的口语话题。最好练习的时候将自己的声音录下,然后重复去听自己的问题,再按照同一话题,多次反复练习,直至流利。


3. 用听力来浸泡


对于口语提升来说,听力效用比阅读效用要大,毕竟口语更多是依靠声音刺激而非视觉刺激。中国同学喜欢下猛药,在听力上搞听写。听写是非常有用的英语学习方式,但是对于口语来说效率偏低,毕竟是听写最后还是落到了纸面上。一篇文章500字的文章听写下来,少则1个小时,多则5个小时。听到最后听不出来时,还是需要用原文来检查印证。如此这般,还不如一开始就用视听模式,听完之后多朗读几遍,感觉好就背下来,这样500字的文章学起来,1小时就能彻底吃透。


对于听力浸泡的方法,我也把之前写的文章粘贴如下:


大二下学期去英国比赛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那个时候没有google map,也没有智能手机,只凭借出发前组委会发给我的一份文件,就登上了飞机,现在想想还是颇有勇气的。落地之后的最大难题是竟然从海关开始一直到最后回国,很难听懂英国当地人的英语。这让我想起以前新概念的一篇课文 'Do the English Speak English?'


回国之后我就这个问题还问了老师,老师一笔带过的说,你知道你和native speaker的区别了吧,平常我们做的听力练习都是极其标准的,和你讲话的人也都是将你视作non-native speaker故意放慢了语速,或者避免使用一些俚语和你交流。后来我为了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还专门去查找了一些二语习得的文献,大致有以下几个训练的方式和诸君分享:


如果有了一定基础,平常听力训练尽可能使用正常语速的版本。很多朋友一直用VOA Special,这样的材料进步的幅度有限。同样,选择听力的材料也要多样化,英语新闻(比如我在喜马拉雅FM上的英语新闻节目),在这里推荐两款app,一个是UK radios,一个是Radios USA,一个是英式英语,一个是美式英语,内容多样,新闻、文化、体育、娱乐、音乐、艺术,不一而足。网络上还有英国议会辩论、美国的脱口秀、B站当中还有甚多的纪录片,都是很好的训练材料。


单词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利用听觉而非视觉激活自己单词的声音形象。否则就会出现能看懂,但是听不懂,或者是反应不过来的情况。单词声音形象的激活,我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多去看一些纪录片,或者可以尝试参加托福或雅思的考试,其中的听力部分的强化针对训练还是非常有帮助的;二是可以采用朗读的方式来激活。(朗读训练的好处我在前文已经提及,此处略过)


在单词与语法基本过关之后,听力的训练主要是为了加强我们大脑处理声音信息的速度。


听力训练可以按照强度分为几个维度:最强度的训练是听写,这个要求一定要有文本,因为可以对照自己是否听对了。听写主要训练的是两个能力,其一是连读、弱读、失去爆破等语音现象,其二是练习short-term memory(短时记忆)。STM在听力中的意义非常大,打一个比方,我们的大脑就好比一台电脑,当我们接受和处理语言信息的时候需要占取大脑中的内存,内存越小,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就弱,而STM的训练就是帮助你去增加内存,所以看你的大脑是8GB的,还是64GB的,还是32MB的,还是8MB的,就直接决定你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了。


听写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听一个词就按暂停,听一篇300字的文章要用1个小时,这显然没有训练到STM。要逐步减少暂停的次数,不求一次全部听准并且记录下来,但是反复几次之后,正确率能接近80%就差不多了。前段时间川普的就职演说,我就是在看现场直播的同时录音,然后花了40多分钟就全部听打出来了,当然川普的讲话内容的确过于简单了。


次于听写训练强度的就是精听。精听也是需要动笔的,而且也可以反复做几遍。只不过精听动笔的时候是要记笔记,而不是逐词逐句记录。从这不难看出,精听主要训练的,除了STM以外,更重视的是对于听力材料逻辑的把控。托福听力考试中这一点就非常的看重。逻辑对于阅读和听力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这里的逻辑,并不是哲学层面的逻辑,不需要有严格的论证范式,而是指材料是如何展开观点的,如何组织论据的。因为一旦培养出逻辑能力,我们就可以半听半猜的去听了。于此,我们又可以得出精听的一个训练要点:prediction(预测能力),即听完上半句可以猜下半句的能力。预测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先于讲话者,构建出一个语义场,这个语义场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但这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的听力节奏不是总慢讲话者半拍,这样也给我们的大脑赢得了信息处理的时间。精听之后,还可以增加一些复述的练习,这样同时可以锻炼口语的表达。


*其实不管是友邻优课的课程,还是我在喜马拉雅上的免费节目,我们所有老师始终都在默默的做一件事,提供原文的朗读版本。这件事情其实做起来很累,但我们特别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全面的运用我们的材料,来进行听写或者精听的训练。


强度相对低的听力训练就是泛听。泛听其实将精听刻意训练的结果应用在日常之中,所以虽然不需要动笔做笔记,但还要不断的强化prediction的能力训练。同时,泛听还要关注额外增加的技能:1)语料背景知识的储备。这个理解起来没有任何难度,我们熟悉的话题,听起来自然轻松许多,占用我们大脑内存的比例就低相反我们陌生的话题就需要使用更多的内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友邻有课和夏说英文晨读的小伙伴普遍反映在考试中遇到了听过的相似话题,解题准确率迅速攀升的原因。2)帮我们理解语音中的重音位置与语义的关系。这点又要说回朗读和口语,很多同学英语发音练了许久,但是进步特别缓慢的原因就在他们仅仅练习的是单词,是音标,而忽略了单词在句子中重音的位置。很多单词在真实语境中是基本上是听不到的,并不是仅仅因为连读、弱读的语音现象,更多是因为句子的逻辑重音不在这个单词身上。逻辑重音掌握得好,就好比是电脑在处理信息是只抓取最重要的几个字节,这样占用内存的空间就小,自然处理信息的速度也就更快了。对于逻辑重音的考察,雅思听力就做的非常好,那些让你填空的单词,基本上都是逻辑重音的单词,所以我也建议大家如果要单独训练逻辑重音的话,雅思也是不错的材料。


对于泛听还要提醒的一点,很多同学在看美剧或者纪录片时,经常需要字幕,这个拐杖用顺手了就容易产生依赖感,自然就没有训练到听力应该训练的内容。如同学习游泳,一直带着救生圈,那一辈子也学不会。与其过去5年每次懊悔自己听力不好,不如痛下决心,甩开拐棍,练上一段时间。


对于听写、精听、泛听比例上的分配,初期需要在听写和精听上用力,在STM和prediction上增加自己的听力内存。有了一定基础之后,要逐步过渡到泛听上,进入到实战的阶段。


前几天见了一个多年前的学生,在加州理工读电气工程的博士,他的导师是一个印度人,我开玩笑地说,那你听课可要费点劲啊。他回我,岂止费劲,一开始就是鸡同鸭讲,在他手下读了3年,现在毫无压力。是啊,其实听写、精听、泛听的分类,最终还是要为了泛听服务。这学生命不好,没有经过太多听写、精听的训练,充其量就是考过托福听力。他属于一脚被踢进了海里,最后学会了狗刨。


方法只能增加效率,但是最终还是胆识与命运。


想起我自己10多年前第一次走出国门的经历,现在觉得自己当时还是胆子够肥,在没有任何智能手机的帮助下,自己找了比赛驻地,稀里糊涂的比完了比赛。去年伦敦商学院邀我做他们北京课程模块的客座讲师,和我电话沟通的是一个土耳其裔的教授,他的口音还是很重的,幸好这么多年的时间我还是足够精进,虽然听懂他的英语还是费了些力气,但基本上可以做到谈笑风生,我们对中国创业、人民币政策、英国退欧等问题展开了充分友好的交流。所以对于听力问题,不仅诸君觉得困难,我也同样觉得困难,但是觉得困难没有用,关键是要迎难而上。


现在英语听力材料更多更方便了。我推荐两个来源:1. 纪录片;2. Youtube. 如何使用这两个资料工具,我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给大家看:


今年我32岁,我已经不看电视20年以上了,中学时候爹妈看得紧不让看,上了大学,寝室条件差,没有电视看,只能跑到英语系的计算机室,从里面下纪录片和电影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以前还很辛苦的在BT上找种子,自从有了B站,我就彻底成为它的重度用户,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简直是学英语的天堂。所以这篇文章的方法论我以B站举例。


B站的纪录片隐藏的比较深,在主页面上是看不到的,你要先进入分区里面找【科技】这个版块




点击进入之后,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纪录片。当然由于B站不是我家开的,所以纪录片中各个语种的都有,我们就选英文的就好。后面的标签大家也可以自己试着点,比如机械类的我也非常喜欢看,因为原来有Jeremy Clarkson主持的The Top Gear,当然现在仍然有他的The Grand Tour。进入到纪录片的天下之后,你突然会发现生活的世界非常有趣,英语也不再是一门你要参加的考试,而是可以作为你知晓世界的工具。



B站的黑话中,“生肉”代表没有字幕翻译的片子,“熟肉”代表已经有字幕组翻译处理的。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可以从“熟肉”看起,但是可千万不要停留在熟肉的阶段,要敢于啃生肉,不能完全看懂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也不能完全看懂。关键是为了找一个感觉。


B站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缓存。在有wifi的地方下载好,出门之后你的手机就是你自己的世界,没有人能在我的BGM里战胜我,大致讲的就是这个意思。管他周遭如何嘈杂,只有手机有电,有耳机,我就可以完全构建我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我建议大家是能缓存的就缓存,因为很多片子因为版权问题,很容易被下架。比如前段时间的《夜班经理》。



当然,A站也很好。


资源介绍到这里,我现在开始分享怎么通过纪录片学英语的方法:


1. 首先要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片子。你这次终于可以做主了,再也不用被动的去学那些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内容了。而且纪录片包罗万象,我保证你如果作为一个对于生活还有追求的人,就一定能找到你喜欢的类型。用纪录片学英文是最不苦大仇深的方法,也是相比其他英语学习方法来说的最大优势。


2. 如果是熟肉,建议反复多次的看,不要只看一遍就算了。把其中的单词可以查一查,背一背,然后跟着片子中的解说做shadowing,shadowing就是不停机的跟读,慢于解说词一秒钟的样子,跟住。跟不住就按暂停,歇口气再跟。来个20遍以上吧,到最后非常熟练的时候,跑步机上也可以跟,地铁上也可以跟,充分利用了碎片时间。而且shadowing效果非常明显,如果跟下10部左右的片子,看其他纪录片的时候会轻松的多。这个训练的周期半年左右就可以见到特别明显的效果。到这儿,我估计很多泡B站的同学肯定会说:早看到这篇文章就好了,在B站3年有余,全去看弹幕和发弹幕了。(记得学习的时候把弹幕关掉)


3. 如果是生肉,基础一般的同学我不建议一上去去看这类的片子,毕竟有会增加为难情绪,因为对于很多题材我不熟悉的纪录片生肉,我也只能看懂个80%,其余都要连蒙带猜。对于生肉我建议是能看多少看多少,如果特别喜欢这个题材,可以在B站搜一搜类似的来做一个补充,实在找不到就把这个片子收藏起来,正好也是去衡量自己英语水平是否进步的标准。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去youtube找这个片子的资源,然后点开字幕功能,有些片子是原生字幕,有些是一群爱好者听打翻译上去的,最不济,youtube的语音识别的技术非常强大,可以大差不差的把字幕还原出来,也算是一个辅助的功能。



出来的效果就是



所以,今天给了诸君一个大肆刷B站的理由。希望你把自己喜欢的纪录片刷了20遍以后,发一个弹幕:小传读者前来报到。我会在屏幕后默默的看着,感到无比的欣慰。



4. 实战原则


以上3种方法都是备战时使用的,但是落到实处时,就需要亲自拿活人练手。和外国人交谈时心里默念以下几个法则:


1. 语法、句型、单词、发音,统统不重要。流利是第一位的,传递信息是第一位的,可以手舞足蹈,可以不断说you know what I mean?


2. 放松,不要紧张。对方知道英语不是你的母语,不会苛责你的,就好比我们看到一个老外讲中文一样。


3. 提问能力往往更重要。如果你不会长篇大论,那么就需要对方长篇大论,提问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权当活人练听力了。


4. 把你的中文变简单些,比用英文来翻译你复杂的思想要容易的多。


作者简介:夏鹏,英语教师。琢磨文化联合创始人。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2005年世界英语演讲比赛总冠军。现任中国英语演讲国家队总教练。长江商学院 MBA,伦敦商学院客座讲师,新华社特约撰稿人,CGTN 英文访谈特约评论员。咏春弟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