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论坛】从《经方观止》看经方特色及应用(一)

 医本万利 2017-09-02

导读: 经方剂型是根据病情设制,各有治病优势,这里不作赘述。经方在制剂方面有大小峻缓之别,方药煎煮与服法亦各不相同。大承气汤后下大黄,取通腑泻下;甘姜苓术汤微煮,可防辛温气味挥发。《经方观止》是一本有益于学好经方、用好经方、做好临床的书。即日起,我们将推出3期系列内容,对《经方观止》的精彩章节进行展示。


经方制剂有哪些?

《经方观止》所载261首经方,其剂型多达10余种,内服剂有汤剂、散剂、丸剂、酒剂、煎膏剂;外用剂有熏剂、洗剂、粉剂、坐药、摩散、膏摩剂、点药烙剂。经方剂型是根据病情设制,各有治病优势,这里不作赘述。经方在制剂方面有大小峻缓之别,方药煎煮与服法亦各不相同。

最大的23味药

经方组成多数方为7味药左右,最大的汤剂《伤寒论》麻黄升麻汤有13味,《金匮要略》温经汤有12味,最小的方仅1味药,如苦参汤。后世将药味组成多者称大方,药味少者称小方。经方并非药味少者治小病,药味多者治大病,一般是药味少者治较单一疾病,药味多者治较复杂疾病。如麻黄汤治伤寒表实、大黄附子汤治寒实内结;麻黄升麻汤治寒热虚实交错,温经汤治妇人冲任虚寒兼夹瘀热。丸剂最大方鳖甲煎丸有23味药,治痰瘀互结之疟母,属久病顽疾;抵当丸仅4味药,治太阳蓄血证,属新病急症。

缓剂与峻剂

经方治同一疾病,用方有轻剂与峻剂之别,皆能取得治病效果。如小建中汤调理脾胃阴阳,建立中气,是治虚劳的轻缓调和剂;大黄蛰(音:zhe,需造字虫丸攻逐瘀血,祛瘀生新,是治虚劳的峻猛逐邪剂。治病当分虚实,假若虚劳无瘀者用大黄蛰(音:zhe,需造字虫丸必益损其正,虚劳夹瘀者用小建中汤反碍其瘀。治病当分标本缓急,用缓剂以治本,峻剂以治标。如苓桂术甘汤为甘温和缓剂,药物平淡无奇,不用刚燥,不用柔补,健脾温阳化饮以治痰饮之本;十枣汤集猛药于一方,其效迅捷,攻逐水饮积聚以治标。治病当分病情轻重,如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豁痰宽胸,治胸痹急重证;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化饮行滞,治胸痹轻缓证。假若胸痹重证用轻剂,轻证用重药,其疗效并不理想。

煎煮方法有不同

经方有先煎、后煎、微煎、久煎、蜜煎、酒煎、去滓再煎、烊化、兑冲、米熟汤成、发消药成、麻沸汤等,这些煎煮方法均能充分发挥经方的治疗效果。如方中用麻黄者要先煮去上沫,可避不良反应;承气汤后下大黄,取通腑泻下;甘姜苓术汤微煮,可防辛温气味挥发;炙甘草汤、半夏泻心汤经过久煮或去滓再煎,能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入汤中,或促使多种药物性味融合而醇厚;大黄黄连泻心汤采用麻沸汤浸渍法,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云:“但以麻沸汤渍服者,取其气薄而泄虚热。

大青龙汤怎么服?

经方一日服药次数有顿服、得下止服、再服、日三服、昼三夜一服、分五服、分六服等。一日服2~3次是常用方法,如栝楼薤白白酒汤等;顿服则药力集中,取效快捷,如半夏干姜散;得下止服,即服攻逐峻药见效即停服,如大承气汤等。一日服四至六次,可保持药物作用的连续性,如麦门冬汤等。具体进药方法有温服、冷服、酒服、含咽、食前服、平旦服、临发服、少量试服等,即据病情及方药性能,采用不同进服法,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及防止副作用。有些方药服后需进行护理,如桂枝汤服后啜热稀粥助药力;服十枣汤后用糜粥养胃;大青龙汤方服后汗出多者,用温粉粉之等。


张建荣教授新作

 陕西中医药大学,前陕西中医学院经方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建荣教授编著的《经方观止》已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前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其编著的《金匮证治精要》(1、2版)、《金匮妇人三十六病》,受到仲景学人及读者好评。《经方观止》的出版有益于学好经方、用好经方、做好临床。


本文来源于《经方观止》。

知识就是力量

愿明天的你依然会相信

点击「写留言」参与讨论

猜你喜欢

……以下是广告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