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照先生讲史记 笔记

 木蘭猫不睡 2017-09-02

对《史记》的热爱,来源于吕世浩老师讲授的《史记一》课程。后来看到豆瓣上有杨照先生的音频就买来听了。

其实一开始几节我不是很喜欢,因为觉得杨照先生讲得不是很深入细致。但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吕世浩老师是在Coursera平台上授课,所以他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来逐字逐句讲解内容,受众也多为求知的学生;而受限于音频形式,且豆瓣也不是一个专业的在线学习网站,所以它的音频内容安排得更为通识也很妥帖。

吕老师说过,大致意思是,读书的顺序也意味深远。他授课的顺序是:《史记一》讲授《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然后是每种文体的第一篇,主讲《五帝本纪》《吴太伯世家》《伯夷列传》。老师说,五体的第一篇,篇篇都在讲“让”,禅让、让国。《史记二》计划是五体每体的最后一篇。《史记三》计划是书中具有转折意味的文篇。

杨照老师的讲解顺序是:《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并由李陵之祸引至《李将军列传》,略带了《伯夷列传》讲到底什么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其后讲解了《封禅书》,从封禅书中一窥武帝晚年,以及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太史公所侍奉的帝王以及所处的时代。再有进行了《项羽本纪》与《高祖本纪》对比着讲述,阐述一系列成王败寇的道理。接着是《秦始皇本纪》,因为他开创了延用后世两千多年的制度,我们无不生活在其中。继而《吕后本纪》,告诉了我们一个妇人如何嗜欲残暴,以及这个篇幅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越听老师讲,越觉得《太史公书》真的是“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春秋笔法,绮文奇气,字字珠玑,也处处蕴含着太史公自己的眼界、胸襟、气魄与史观。就杨照老师所讲的一些点,略述之。

六家之中,太史公父司马谈推崇道家,太史公推崇儒家。——由此突出史公的独到的眼见。

匈奴三篇为什么把《李将军列传》放在首?——国士之风。

《封禅书》到底在写什么?——考察封禅的起源,但更重要的阐述了:掌握最高权力的汉武帝,他作为一个人,不仅有脆弱的一面,而且还有脆弱所带来的愚蠢。权力会让人产生最强烈的感受,那就是相信自己不是一般人。当一个人拥有权力,享受权力时,他强烈的欲望会驱使他突破道德的束缚,突破原先体系的限制。当一个掌权者对特定人事物有所偏爱,这种偏爱又会让他破格录入一些投机取巧的人,这样既会打破原有的政治体制,也会造成政治格局的分裂。——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构造一个可以防止当权者欲望膨胀的政治制度?

为什么把项羽放在本纪中,并且顺序安排在《高祖本纪》前面??——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我想到如果我是太史公,即使我有这个胆气把项羽单独放在本纪中成一篇,我也只敢把他写在高祖后面;即使我又有胆量把吕后单独成篇,我也只敢像汉书一样用“高后本纪”冠名。真是一字之差,云泥之别。太史公风姿卓然,高低立判。)

《史记》中各种项羽和刘邦的对比与互文:
(1)家世和发迹:
项羽出生良好的军事世家,一发迹就声势浩大;刘邦起于乡间无赖,不事作业,父母无名,靠传说美化自己,即使有着多个神话加诸,一开始的跟从者也就百余人。
(2)军事:
项羽几乎百战百胜,刘邦每每落荒而逃。
(3)对待战俘:
项羽的“皆坑之,皆杀之,皆焚之” VS 刘邦的“长者之风”
(4)谋士:
项羽对亚父的不信任 VS 刘邦对张良、陈平等人的“听从”
(亚父是一个人在对抗刘邦的一个智谋团)
(5)项羽个人:
项羽在军事上的果断、魄力、天才 VS 项羽在政治上的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轻信阿臾、刚愎自用 VS 项羽在私人情感上的偏向:好名、好利、好功
(6)刘邦及其团队
刘邦他们指责项羽不遵从当初在怀王面前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VS 刘邦和项羽约定平分天下后,刘邦团队出尔反尔追击项羽。——刘邦团队他们清晰的目标意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们会用道德戒律批判他人,对自己却又非常宽容。
(7)其他:
鸿门宴中“怪异”的座位次序是谁安排的?——推测是张良授意,项伯安排的。
项羽告诉我们最大的教训是什么?——永远不要推卸自己的责任。
刘邦胜在哪里?——最后能成为赢家的人,他身上所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就是弹性。反而如果你身上具有的就是非常单一的、明确的、具体的能力,那么在剧烈变动的时代,你的能力往往在某一阶段给你带来好处,而在下一阶段就可能成为你最大的阻碍。————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这种弹性?

秦始皇、李斯焚书坑儒。——比焚书更可怕的,是人被取消了自主学习,吸收知识,得到学问,进而思考,判断是非对错的权利。而把每一个人都变为法令底下的机器。
太史公排比秦始皇各个事件发生的内在逻辑,即使经过两千年依旧可以读出新的意义来:例如禁书令之后,秦始皇开始大修宫殿;秦始皇好怪力乱神,民众也通过怪力乱神在反对秦始皇。

以《吕后本纪》对比《汉书》的《高后本纪》命名吕雉的一篇。——太史公独到的眼光及手笔。
《吕后本纪》,除了告诉我们一个妇人如何嗜欲残暴,更重要的是这个篇幅具有的转折意义。——因为开创汉朝的那些人并没有这样的眼界和能力开创一个新的政治格局,所以汉承秦制,汉承秦弊;更可能成为一个致命错误的是它实行“郡国并行制”。这个转折的意味在于:如果吕后篡权成功,那么天下改为吕姓。用历史观来看,秦十五年而亡,(如果被篡权成功)汉也仅存了二十多年。——于是我们要考量的是,吕氏为什么能独掌大权,以及最后没有篡权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太史公如何评价吕氏?——太史公“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一种新的以黎民苍生为落脚点的大历史观:吕氏与刘氏的政治斗争发生在宫闱之中,并没有对百姓造成剧烈影响,统治阶层忙于权力斗争,反而使百姓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我想知道,这是不是意味着,在评价一个历史大事件的时候,有一种角度是可以从对百姓造成的影响来评价该事件。)

截止到现在,杨照老师一共讲了42期。
我的体会:
(1)我们国家的古籍文化典藏奥义,真的需要一个夫子来带我们入门。如果没有老师的教导,我们真的很难体悟到词句背后深刻的涵义。因为我们古代的教育,不仅仅是需要一个老师来带我们认字识文,还需要从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帮助我们熟悉历史,了解环境,需要一个人生导师来教我们成学生、成君子、成圣人,然后辅正我们齐家治国平天下。亦即需要一个人生导师来教我们成学生、成君子、成圣人,齐家治国平天下。(文哲史政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教育中塑造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我们成为政治公民;其后用以儒生科考入仕,经世济国。)

(2)太史公的眼界胸怀,独特的史观。——我一直很羡慕太史公二十而壮游天下,在当下的环境中,我自己当然也能完成周游我国,但是却不知道要怎么锻炼自己看待事物的视角、锻炼自己对事物的评价。(我觉得这也是我们教育中缺失的一块,当我们在背诵历史年代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成为一部机器,而非个体。)

(3)太史公这般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自是非我这样的俗人可以得到的,但是有一点却是我可以学习的,就是——客观。因为我能察觉到我自己对刘邦出生无赖的鄙视,对吕后残暴的厌恶,对项羽的遗憾惋惜,其实这是非常的错误的,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因为我极其容易因不喜欢这个人而否定他的一切。可能之后要花很多努力才能改变。问题是也不知道要从哪开始,如何着手进行改变。

(4)在听了杨照先生的音频之后,我又去听了一点点王立群老师和袁腾飞老师的,还是推荐杨照先生。因为我觉得杨照先生是很客观的在表达《史记》,阐述一些很精细的点。另外,杨照先生在讲到书中一些饶有趣味的地方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带着笑意讲述,在讲到一些悲剧事件的时候声音也会变得非常凝重,这样的音频很有味道!

(5)《史记》这样的煌煌巨作自然是听多少个老师讲都可以的,听多少遍都是应该的。好学深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心知其意。设身处地,体贴入微,悉心揣摩。
          如果我的笔记中有误的,恳请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