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姿势 | 出国以后,原来学的“假”英语请慎用

 百眼通 2017-09-02

出国后才发现,那些年可能学了“假”英语...

有一种尴尬是我们都在说English,但我们却不懂彼此...

原来国外的英语是这样的

日常篇

01

关于“what‘s wrong with you?”

02

关于“How are you? ”

出国之后,听到最多的就是日常打招呼系列,然而这里面也是套路满满...

但是如果和你对话的是一个古板的英国人,回答I am good可能会有以下效果...(“你感觉怎样?” “我是一个好人.” “我知道你是好人,我问你感觉怎样?” “啊!我感觉好极了!”)

外国人的表达比较夸张,日常又很爱夸人,所以表达“好”这个意思的词,阈值就越来越高...

Nice,Fine在很多语境成了“不好”的意思;

Sweet,Lovely,Cool就是“还行”;

Awesome,Amazing,Fantastic,Excellent,比一般好好一点;

真要是好到天际就不是一个词可以形容了,后续还要加上一堆balalala相关的解释...

03

关于“Thank you”

05

关于“Interesting”

06

关于“Cash back”

07

关于英语的委婉表达

而有时候真的懂得言外之意..

以下展示英国人的委婉

左边是交谈时的语言,右边是真实想法

学习篇

出国前,要表达“同理”,我会写“This applies to XXX as well', 但现在我会写“Ditto for XXX'.

出国前,指出别人数学证明步骤的错误的时候,我会说“I beg to differ. I thought it should be...', 现在我会说“Sorry to be dense. I didn't follow. '(我真傻真的,没跟上您这步怎么推出来的。)

出国前我爱写“First and foremost'和'Last but not least'。现在想起来都脸红。这个说法是个“tired cliche” (用滥了的老掉牙说法)类似开学典礼致辞上的“秋风送爽,金桂飘香”。直接讲“First”或单刀直入讲你想说的就可以。

敲门找教授谈话发现他/她正在低头忙着,应该说'Is this a good time for you?'而不是“I think I have an appointment with you”;

不同意某事或意见时,最好说“Iam not sure about 某事”,而不是“I don't agree with you on 某事”。

教授邮件里写“NB”不是说这事儿很牛,而是敲黑板让我注意重点(“NB“是拉丁语“nota bene',即“note well'的缩写”。)

出国前我以为“technically speaking'是指“从技术角度而言”,后面要紧跟术语公式大定理的。现在我明白technically speaking 你可以在任何时候没有任何理由使用“technically speaking”修饰你想说的几乎任何的话。

学术写作中出现的拉丁语词汇/缩写,除了e.g., i.e., etc这些大家熟悉的,常用的还有:

“per se' = in and of itself

'viz',即videlicet, 意思类似'namely'

'cf',即confer,意思类似'compared to'

非正式email或短信中还会出现

AKA= also known as

TGIF= thank god it's Friday

J/K= just kidding

OATUS= on a totally unrelated subject (翻译:啊对了还有一件事)

BRB= be right back

经常出现在教授板书上的还有:

'w/', 'w/o', 'w/e',分别是 with, without 和 whatever

'ppl'= people

“b/c'= because

'nec'= necessary

'cont.'= continue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