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书法名家宗致远

 d大羊 2017-09-02


宗致远

黄河水利学院艺术系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开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开封市政协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河南现代书画院副院长,《书法导报》编辑,《大观·书画家》学术主持,河南珍宝艺术文物书画司法鉴定所特聘鉴定师,国家司法鉴定人。

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三、五、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获全国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提名奖,“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大展”一等奖,“第二届正书大展”优秀奖“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二等奖,“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铜奖。作品被中南海和文博单位等多处收藏。传略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中国当代名人录》等多部辞书。论文入选全国第四、六届书法理论研讨会,隶书论文获全国首届隶书学术研讨会三等奖。论文发表数十篇,著作十余种。




蕴思含毫 气韵天成

—访书法家宗致远

杨洁 · 崔云婧

走进宗致远家中的工作室,一股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立马彰显出知识分子的儒雅气息,室内一大排高大的书柜是琳琅满目的书籍。这么多的书!笔者从中找出一本,翻开看到,书中是密密麻麻,各种颜色的标注。宗致远看着这些略微泛黄的书籍,开心的笑了,书籍和文房四宝与他相伴了数十年。如今,宗致远虽然是一名大学教授,但是由多年前的青灯黄卷伴更长,到如今的功成名就,从未停止过读书。可以说,宗致远是一位学者型的书法家。

中国汉字的发明创造是圣贤灵魂的聚集,每一个汉字都包含着灵性。“敬惜字纸”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一种良好美德,代表着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宗致远爱写字,也爱研究字,他说:“在书法习字当中,了解汉字的来源非常重要,俗话说‘字字有来历’,只有将每一个字了解透彻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自信写出的字才有筋骨。”

“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把笔抵锋,肇乎本性。”宗致远将儒、释、道哲学思辨融入到自己的书法创作当中,带思创作,用情书写,从线条的运动节律中流露出书写时的心境,顺锋逆锋尽显阴阳之道。能将人、气、字合一,想必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南齐书·文学传论》中说:“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写文章者与习字者应是相同的。一个人的字蕴含着一种气韵,像一个人的“心电图”一样。宗致远坦言,在习字当中也曾有过迷茫之时,后来跌跌撞撞地在摸索中前行,终于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找到了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是相生相通的,中医讲究五行,书法渗透阴阳,儒墨道法蕴含哲学智慧,宗致远博采众长,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揉入书法当中,所创造出的作品自然独具特色。

一个书法家必然也是半个哲学家、半个国学家,只有心中有乾坤,才能下笔如有神。

提到做人,宗致远说,学书先学做人,其次掌握好技法,之后用文化充实自己的内心,这样写出的字才显得厚重有内涵。宗致远为人谦逊耿直,待人宽厚,性格温和,与我们交谈时始终带着微笑。他常以笔名“省三”写文章,常常有人闻其名却不知“省三”原来就是宗致远。笔名源于孔子的教诲,而宗致远也常常三省己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南宋迁都造成古都汴梁不少的文化流失,但是,清末、民初时期,却是一个文化大繁荣的时期,我们现在的文化有太多源自当时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需要一批人去传承、去支持。宗致远说:“作为一个古都开封人应该自觉地将古人留下的文化加以传承并发扬光大。”说到这里,宗致远陷入沉思。笔者感觉他不仅仅是一位驰骋艺苑的书法家,更体现出“直挂云帆济沧海”那志存高远的知识分子形象。

宗致远部分作品欣赏



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一袭棉衣  一个背囊

几支画笔  几缕情丝

……

寄情传统  探寻文化

放空心灵  朝圣古都 开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