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林广记 || 周勋初:谈周一良、陈寅恪家事与学问

 隨风飘逝 2017-09-03

图/周勋初先生


-----学衡·学林广记-----


谈周一良、陈寅恪家事与学问


文/周勋初


最近我重读了一些有关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的材料,对“陈氏家学”在近代学术史上所产生的影响,有特别深刻的感触。清代的知识分子或朴学家,他们的学术活动大都与大官僚有密切关系,如陈宝箴、周馥(周一良的曾祖父),都是曾国藩、李鸿章的幕僚,在晚清的地方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


图:周馥(1837~1921),

字玉山,号兰溪,谥悫慎。

今安徽东至人。


清代学者的学术活动内容之一,是整理地方文献或编修地方志,或编其他书籍,或编丛书,亦有代拟公文或捉笔应酬文字的。乾嘉时期的章学诚等人即如此。也有一批文人与扬州盐商的关系密切。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手下都有一批学者型的幕僚,他们既秉承传统家学,又接触新式教育。教育的转型对学术风气的转变影响深远,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对学术研究的影响也是如此。有些从事研究中国近代学术史的学者,对这些材料的重视不够,没能真正体会“学术史”的重要意义。就“陈氏家学”或陈寅恪的教育背景来看,这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及近代学术史的重要课题。


图:周一良先生


周一良先生出身名门,小时候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又曾师从陈寅恪等人,国学与国外学术都有基础,建国前研究魏晋南北朝史,颇有成就;建国后则改行研究外国历史,成就大为逊色,又屡遭政治颠簸,“周氏家学”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


图:陈宝箴(1831-1900),谱名陈观善,字相真,号右铭,晚年自号四觉老人。江西义宁(今江西九江修水县)人。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怒杀六君子,陈宝箴亦受牵连,因为里面有些人是他保荐进京的。当时盛传陈宝箴必受严惩,但最后只是受到“革职永不叙用”之薄惩,发回原籍后在南昌居住。据陈寅恪《寒柳堂记梦未定稿》说,“实由荣禄及王元和碰头乞请所致也”。慈禧素来信任荣禄,荣禄素来推重陈宝箴,从这一层因缘来看,陈寅恪的说法似乎较为可信。但是陈寅恪的弟弟陈方恪却有另一说法,他说是出于刚毅的营救。


图:1897年陈氏兄弟合影(左起:陈隆恪、陈覃恪、陈衡恪、陈寅恪、陈方恪)


陈方恪(18911966)先生排行第七,大家都叫他陈七先生。他是个公认的才子,诗文水平特高。当年朱疆村老人就说最怕见到陈七,因为填词填不过他。解放初期他在南京图书馆任研究员,胡先生请他来为我们研究生讲版本目录。陈七先生喜欢清谈,不好好备课,有一位革命第一、学习第二的学生就贴大字报炮轰他,吓得他不敢来了。我倒很喜欢听他讲前朝掌故,所以对炮轰他的人很讨厌,但也无可奈何。陈七先生说,慈禧本来要严惩他祖父,但刚毅忽然站出来解救,说陈宝箴是维护圣教的,与康、梁等人不同。当年康有为撰《孔子改制考》,重塑孔子形象,为其变法活动服务,陈宝箴即上了一本,指斥康有为歪曲孔子学说,伤理害道,建议朝廷责令其自行销毁。慈禧很惊讶,说还有此事,要刚毅迅即查明,刚毅居然从档案中将奏本调了出来,陈宝箴才免严谴。此说与陈寅恪说的不同,但也应当可信。陈七先生还记得陈家被遣返江西时,过去关系很好的人都不敢收留,后来一个亲戚将一座闲置的当铺房子让给他们住。当铺房子墙高而窗小,窗又开在高处,南昌夏天特别热,一家十几口,挤在几间屋子里,苦不堪言。关于陈宝箴的死因,近来也屡有异说,有的说是“以微疾卒”,有的说是慈禧“密旨赐死”。我想还是以病死为可信。汪荣祖《史家陈寅恪传》(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7)一书可作参考。

摘自:周勋初、余历雄著《师门问学录》(凤凰出版社200412月第1版,第231-232页。)


长按图片 添加学衡 获得好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