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大的万科离不开牛逼的管理层:华润宝能抢来抢去抢什么?

 瑞德阁楼 2017-09-03

王石的微博仍停留在风平浪静里,好像现在仍是大股东华润无为而治,万科管理层主导企业发展的好时光。在这段时光里的王石以清净散人的姿态,聊着攀登、鸡蛋花和被动式建筑的节能设计。


但在微信朋友圈,王石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剑拔弩张。


这场关于万科股权的争夺战,再次迎来决战般的时刻。万科曾经最为依赖信任的大股东华润,与对万科发起恶意收购的收购者宝能明确地站在了一起,反对万科引入深圳地铁进行重组抗击野蛮人的方案。


王石说,遮羞布全撕去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有人将它解读为,王石将带领万科管理层离开。


作为对这种声音的回应,之后,王石再度发声:还不到时候,着啥子急嘛!


也许,王石仍有底牌,也许这只是不想让对手快活的一句嘴炮而已。



根据万科最新披露的公告,宝能作为万科的实质第一大股东,已经向万科提出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要罢免所有董事、监事,包括王石。


万科独立董事华生撰文称,华润不仅想要夺回第一大股东之位,更要彻底控制万科,因此,王石必须走,万科原有管理层必须适应华润治下的国企管理办法,否则就卷铺盖滚蛋。


我们先不讨论这场决战的可能终局,只问一个问题,华润宝能抢来抢去,就算最后得到了万科,那是一个什么万科?


在万科博物馆里,有六根混凝土立柱,上面分别挂着牌子:客户、股东、经理人、合作伙伴、社会人士、老员工。


我想这是曾经的万科。


万科股权之争之所以能够吸引这么多关注,除了因为万科是宇宙最大开发商外,更因为万科实在太特殊了。


万科的管理结构在国内是孤例,罕见地有着国企作第一大股东,又建立着现代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而万科的价值,很大程度就在于其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默契,在于职业经理人对于企业的专业把控和创新求变。


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万科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房地产房企,目前已进入大陆66个城市及5座海外城市,在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3.00%。


秉承着“为普通人盖房子”的理念,万科领先进行了住宅产业化实践,并将标准化住宅进行全国推广。


作为媒体人,与业内大多数房企打过交道,也可以从个人体会负责任地说一句:万科是最为现代化,最为高效的企业之一。


透明、高效、专业,这不正是一家企业所应该追求的吗?


这些显性的成就和隐性的价值,是由万科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层、员工共同创造的。


而正是得益于当年的华润无为而治,才充分发挥了职业经理人的能力与创造力,才有了这样与众不同又成功的万科。


当然,万科的问题根源在于它脆弱的股权结构。不需要太多资金,就可以成为这家企业的最大股东。而当华润迎来新任领导,华润对于万科的态度大变之后,这场终极之战就无可避免了。


作为大股东,华润在这场股权风波中的表态可谓犹疑不前。面对野蛮人,既要明哲保身,又要既得股权,这种左右摇摆和瞻前顾后,逼得万科管理层寻找到深圳市政府和地铁集团的支持,反而引得华润与野蛮人站在一起,局面也才发展至今,进入剑拔弩张的局面。


大股东以自己的利益为先,无可厚非,可是,以这样的方式,真的实现了什么?


即便华润重回第一大股东,控制万科,那个万科,有一个牛逼的名字,有一些土地,仅此而已,它能不能牛逼过华润置业都得打个问号。


没有了牛逼的管理层,没有了万科的制度,人心都不用风吹,走两步自己就散了。中国房企最牛逼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断送在这场风波里,很得意吗?


而又有多少房企,正期待着蹲在窗外,等着去争夺那些被“万科”抛下的经理人。万科最值钱的,正是这场争夺中被驱逐的。我词汇匮乏,只能想到买椟还珠这四个并不准确的字。


正如华生的质疑一样:从根本颠覆万科的治理结构和改变经营团队,在我看来并不符合万科公司股东们的利益,道义上也难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拇指长按|支持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