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侠士豪杰尽相涌现,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记录下他们的举动,其中有四名刺客最为让人津津乐道,小珏今天妄自评论下这四大刺客。 一、装备最好的刺客——专诸 专诸 这是个父子相残的故事。春秋时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想杀掉王僚自立,伍子胥(过韶关白了头的那位)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公子光以宾客之礼相待。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宫廷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父王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从此走上了春秋五霸之路,为了感激专诸的功劳,还把专诸的儿子封为卿。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父子相残,灭绝伦常的事情层出不穷。以现代人观点简直和禽兽无异,但在当时拳头就是真理的年代,胜利者往往做得心安理得,毫无愧意。 专诸用的武器鱼肠剑,又叫鱼藏剑。为专诸刺吴王僚所用的匕首。传说刀身上有如鱼鳞般的纹路,是打造时程式繁多所致,于是能一举刺破吴王外衣内所穿的护甲。又因其最终藏于鱼肚中,所以被称为“鱼肠剑”。估计专诸能刺杀得手,一是利用父子亲情,吴王僚疏于防范;二是装备加成高,还带上了破甲属性。 二、最能自我满足的刺客——豫让 豫让 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赵﹑韩﹑魏三家分晋,共同灭掉了智氏。豫让是晋卿智瑶(智伯)家臣,发誓为主复仇,要杀掉当时执政晋国的赵襄子。豫让第一次混入赵襄子宫中在厕所里准备谋杀赵襄子,被发现以后,赵襄子怜悯他的忠义,放走了他。第二次他用漆涂身,吞炭变成哑巴,暗中埋伏在桥下,谋刺赵襄子,可惜没有成功,被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 相传豫让第二次刺杀赵襄子的地方在河北邢台,当地有座桥就叫做豫让桥,可惜在抗战的时候损毁。小珏认为赵襄子的大度令人赞叹,对于这样的恐怖分子居然能放走过,第二次也能满足他的心愿。豫让武艺可能平平,刺杀创意也相当有限,但是自我满足自我安慰的精神倒是被后来的阿Q们学的很好。 三、武功最高的刺客——聂政 聂政刺侠累 韩大夫严仲子与韩相侠累廷争结仇,以为聂政母亲庆寿为名献出重金,与聂政结为好友,请求他为自己报仇。聂政表示母亲尚在,要伺奉终老,不能做这种事情。于是,等到聂母过世,聂政等到母亡故守孝三年后,回忆严仲子的种种好处,独自一人仗剑进入韩都阳翟,以白虹贯日之势,在宫殿台阶之上刺杀了侠累,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事必,聂政知道难以逃脱,怕连累自己的姐姐,就剥掉面皮,挖出眼睛,又自己挑出肚肠,随即死了。 聂政刺杀的故事被当时人作曲叫《聂政刺韩王》,它还有一个更著名的名字《广陵散》,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也是从这首曲子引出来的故事。 小珏认为,四大刺客里毫无疑问武功最高的还是聂政,不仅能孤身实施斩首行动,还能抱着杀一个够本,杀一双赚了的想法,击毙数十人。当然聂政应该也是四大刺客中最注重亲情的,不仅能为了母亲推迟刺杀计划,还能在最后时刻考虑自己的姐姐,做常人不能做之事。 四、最出名的刺客——荆轲 荆轲刺秦 拜当下电视剧、电影所赐,荆轲刺秦应该是广为流传,荆轲也成为最出名的刺客。情节就不再赘述了,估计大家都知道。小珏只想发表一下感慨,荆轲之所以出名,大概原因就有两点。一是其他刺客的目的很单纯,要么士为知己者死,要么收人钱财,替人消灾。而唯有荆轲虽然也有这些情分在里面,更多的是考虑燕国的安危,更多考虑的是国家兴亡,这点后代的刺客很好的继承下来了。二是刺杀的人物实在太出名了,是一统中华,创造更古未有功业的秦始皇。要知道秦始皇的威严,让荆轲的助手进殿的时候尿都吓出来了。 杀人红尘中,脱身白刃里。无论古今中外都有很多刺客的传说,无论有多么侠肝义胆,无论有多么大的冤屈和情义,在现代法制社会,还是要理性做事,凡事都要讲道理。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小珏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