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幼仪:没有你,我活得更精彩

 liuhuirong 2017-09-03

张幼仪

01


点击放大,可查看

离婚,于今天的社会而言,不过是稀疏平常之事。在民国,尤其是进入民国没过多的几年里,哪一个文人墨客敢说,我要离婚。

然而,的确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多情浪漫的诗人,是大众眼里的情人,更是林徽因和陆小曼一生难以忘记的男人,徐志摩。

大家都知林徽因是他的梦中情人,想得却始终得不到;更知陆小曼是他冲破封建束缚,众叛亲离,最终结婚;却不知张幼仪,他的第一任妻子,他对她所做无耻之事,以及她的全心全意。

没错,张幼仪就是今天所要讲的人物。

她的离婚,轰轰烈烈,全因浪漫诗人徐志摩;她的事业,蒸蒸日上,只因凤凰涅槃,欲火重生;她的爱情,细水长流,岁月静好,去世后,冠以“苏”姓,长眠地下。

从此,与“徐”再无任何瓜葛。

02


张幼仪与家人

一九零零年,江苏宝山县的一个村庄里,有一个女孩呱呱坠地,来到世界。

那时,她并不知自己的人生,竟会因一个男人,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彼时,她还是个小女孩,什么事也不懂,家人唤她幼仪。幼,意为善良;仪,意为正直与端庄。却不想,这个小名,使她背负了一生孝顺端庄、贤良淑德的好名声,更差点,连最后的尊严都丧失。

张嘉玢,是了,这才是她的名字,恐怕很多人未必知道吧。只知张幼仪,却不知张嘉玢,何其悲凉。“嘉”,取自“嘉国邦明”,是父亲张润之,在妻子进门后不久,吟诵尧帝书信而来。同时,“嘉”更是与张嘉玢同辈人名字中都带有的,比如二哥张嘉森(张君劢),四哥张嘉璈。这一点,与吴健雄(点左边,看小传),极为相似。

张家有八男四女,其中张幼仪是张家的次女,她还有一个姐姐,可惜,命运并不好,这是后话。

还记得曾被迫裹小脚,后终于逃脱的陈衡哲(点左边,看小传)和苏雪林(点左边,看小传)吗?张幼仪与她们的经历如出一辙。

三岁,母亲和阿嬷硬给张幼仪裹上了小脚,目的很单纯,好嫁,有人要。多么讽刺,女人嫁得好不好,竟被一双小脚决定,又何其悲哀。张幼仪接连哭闹三天,二哥不忍妹妹遭受这样的折磨,向母亲承诺,如果她一辈子嫁不出去,他会养一辈子。母亲终于同意。

终于,张幼仪拥有一双与常人无异的脚,快乐自由地奔跑,享受真正的自由,再无束缚。

七岁,大堂嫂丢东西,诬陷大哥偷东西,父亲为了维护孩子,搬出张家大宅,落地南翔。张润之是医生,之前因为张家有钱,看病从不收诊金,此时,为了生计,却不得不收。张幼仪也开始帮母亲分担家务,照顾妹妹。

即便日子过得艰难,父亲从不忘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儿子。每天看着哥哥弟弟读书,张幼仪有着说不出的羡慕,恨不得也一块跟着,可惜,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让女儿也一同读书。这是张幼仪最大的遗憾。

所以,当有读书的机会来临时,她一把抓住,好景不长,只念了三年,最终还是因为婚姻,不得已放弃。等她第二次有读书的机会时,已是离婚后,在德国。

人生兜兜转转,即便错过,如果信念依旧,它不会放弃你,依旧把你送到该去的路口。只是这一次,不再放弃,拼尽全力,为自己而活。

03


徐志摩

十二岁,张幼仪看到上海《申报》刊登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苏州女校的广告,说只要上三年学,第四年就可以实习老师的身份,交低年级的学生,毕业时,还可领到一张小学教师资格证的证书。重点是,一年只要五个银元,什么都包含在里面了。

她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告诉了母亲。母亲觉得苏州太远,女孩子上学并不安全,于是拒绝了。张幼仪又想了一个办法,她和大姐一起去,这样母亲或许能同意。果不其然,母亲答应了。后来,努力地准备考试,终于,一脚踏入学校的大门。

在学校,张幼仪无时无刻不在读书,只为满足自己强烈的求知欲。因为她明白,如果现在不抓紧时间,那么四年后,极有可能成为别人家的媳妇,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再也不可能回到学校。那时的女孩子,十几岁嫁人,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所以,她拼命地读书,即使学校的饭菜不如家里,也默默地忍了。

四年后发生的事,竟然提前了两年半。那时,张幼仪放假回家,迎接她的并不是无忧无虑的假期,而是一个男子的照片,或者说一份婚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约。是她最爱的四哥张嘉傲做媒。

张嘉傲从日本留学回来,便成为浙江都督的秘书,经常到学校视察。有次,来到徐志摩的学校,一篇名为《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的文章,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便打听他的来历,想着如果合适的话,可以成为自己的妹婿。

在了解徐志摩是当地一户有钱人家的儿子后,他心里有数,觉得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人品不会差。遂,当晚写了一封信给徐申如,徐志摩的父亲,提议让徐志摩与家妹成亲。而徐申茹知道张幼仪是张嘉傲的妹妹,并且她生性沉默寡言,秀外慧中,可以包容和照顾徐志摩,很快就来信告知:

我徐申如有幸以张嘉傲之妹为儿媳。

就这样,在两家长辈的两封书信里,轻易决定了张幼仪的婚姻。

张幼仪对于徐志摩并不反感,照片里的徐志摩,戴着一副眼睛,斯文的样子,想来应该不会打她。何止不会打她啊,简直就是把她当成空气。徐志摩呢,根本不喜欢张幼仪,他喜欢的是像林徽因这样,既有才又有貌的女子。所以,表面顺从,答应了。

一九一五年十月,张幼仪被迫中断学业,和徐志摩,进入“围城”。

殊不知,是只有张幼仪一个人的“围城”。

04


张幼仪与长子阿欢

这里,就说说张幼仪的嫁妆,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张家家底太厚了,难怪徐申如眼巴巴地希望张幼仪成为徐志摩的媳妇,张家的儿媳妇。

嫁妆,顾名思义,说的就是新娘子的财产。过去大户人家女儿出家,一定会带上厚厚的嫁妆。嫁妆越厚,她在婆家的地位越高。现在想来,却是一件好笑的事。女人的地位,竟然由钱财决定。

张幼仪的嫁妆呢,是六哥从欧洲直接采购过来的,清一色的西式家具,就是那种你在杂志上看到,有冲动想买下来的家具。别小看这些家具,那可是为西方人量身订做的家具,有些甚至比张幼仪的人还要高。而且呢,家具竟然火车都装不下,还是用船直接运到硖石张家。

看到这里,真的被震惊了,脑子里只有一句话,张家太有钱了,原谅我比较庸俗,这么说出来。除了家具外,还有勺子、碗、盘子、筷子、瓷器等,全是双人份,只为讨个好兆头,成双成对。

工人们抬着张幼仪的嫁妆,浩浩荡荡走在硖石的街上,家家户户出来看热闹。就这样,全硖石知道徐家娶了一个有钱的儿媳妇。

张幼仪的嫁衣,也非常好看。不是中式礼服,更不是西式婚纱,而是仿照婚纱的样子,在礼服上缝制好多纱裙,最外面一层是粉色的,还绣了几条金龙,镜子里的张幼仪看着自己,美极了。这还是那个自己吗?果然,新娘子在结婚当天最美丽。

喜宴很盛大,二哥和四哥对徐志摩很满意,徐志摩呢?没有任何反应。于他而言,这只不过是形式而已,娶张幼仪就只是父母之命罢了。所以,当朋友闹洞房,闹新娘子时,他也没有拦着,沉默地看着他们闹。

新婚后不久,徐志摩出门求学,留下张幼仪一人。

在徐家,张幼仪把“好儿媳”这三个字发挥得淋漓尽致,难怪在徐志摩和陆小曼婚后,他们把张幼仪认作干女儿。

晨昏定省,从不落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主动为婆婆做鞋;重大节日,帮助婆婆购买合适的礼物;不哭不闹,打点徐家的一切。

即便如此,徐志摩还是不喜欢她。除了履行夫妻间的义务,满足父母抱孙子的愿望,从不碰触张幼仪。就算得知张幼仪怀孕后,他也并未感到欢喜,依旧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无论张幼仪做得如何好,徐志摩从不主动和她说话,更别说夫妻间的小情趣了。

她不知道,不喜欢你的人,就算你做得再多,又如何呢?于他而言,你只是妻子,法律上的妻子,徐家的儿媳妇而已,其他便什么也不是了。

一九一八年四月二十二日,大儿子徐积锴出生,为冰冷的“围城”带来一些温暖,更给张幼仪数不清的快乐。而徐志摩,松了一口气,终于,再也没有理由留在这个家里,更没有理由阻止他出国留学。

于是,儿子阿欢出生后不久,徐志摩便离开家,远赴欧洲。偌大的家,仅留下张幼仪和儿子,没有丈夫和爸爸的家,怎么称作一个家呢?

05


张幼仪与徐志摩

徐志摩离开后,张幼仪照顾儿子,照料公婆,安静地等着丈夫的归来。直到回娘家,二哥问她什么时候出国和徐志摩团聚,她才发现,似乎自己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于是,每次徐志摩来家信,她总是期待着他能在信里告诉她,让她也出国。可是,徐志摩除了问候父母,问及儿子,却从不提及她。

最后的一点希望,就这样破灭。

一个从未在意过你的人,怎么奢求他能看到你呢。

后来,在二哥的提议下,徐申如同意张幼仪出国。可是,哪有这么容易就让张幼仪出国啊。二哥听到徐志摩追求林徽因的事,想让张幼仪阻止他们;徐志摩在书信里提到没有人照顾自己,徐家父母才发现,儿子的衣食住行无人照顾,想让张幼仪照顾;张幼仪告诉公公,出国是为了更好地教育阿欢。没有人考虑过张幼仪的感受,更没有人知道张幼仪思念丈夫,独守空闺的寂寞。

所有的,所有的,原因,都是因为徐志摩。

当张幼仪漂洋过海,来到徐志摩身边时,看到却是一个看上去最不想待在岸上接人的人。那时,张幼仪的心一下子凉了,满怀对你的思念和热情,长途跋涉,来看你,却不曾想你根本不愿我的到来。

没有考虑张幼仪三个星期坐船的辛苦,立刻带着她坐上了开往巴黎的火车。一到巴黎,徐志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百货商店为张幼仪选衣服。

有人会说,这不是挺好的吗?可是,你知道吗?选衣服的原因,是因为徐志摩嫌弃张幼仪衣着老土,天知道,这衣服是张幼仪挑了好久,才穿上的。

后来,他们去照相馆拍照,就是那张张幼仪带着帽子的照片,寄回了家,给徐家人造成一种夫妻恩爱的假象。而帽子呢,竟然是徐志摩强迫她一定要带的。因为,戴帽子在西方是一种礼仪。

随后,又马不停蹄地乘坐飞机,从巴黎赶到伦敦。

第一次坐飞机,张幼仪不习惯,颠簸的气流,使她忍不住吐出来。即便这样,徐志摩没有一丝一毫的着急和心疼,竟然说出“土包子”的话。这男人,真的够了。

没有多久,徐志摩也吐了,张幼仪回击他,你也不够是个“土包子”。

艾玛,夫妻两人的谈话,竟然是这个样子,真的不合适。

两人在伦敦俱乐部住了一段时间,徐志摩外出上学,张幼仪待在冰冷的家里,寂寞而孤独。等徐志摩考上剑桥后,他们来到沙士顿,住了下来。

在沙士顿的日子,是张幼仪这辈子的噩梦。她变成徐志摩的老妈子,打扫房间,洗衣做饭,还要尽到妻子的义务。当她告诉徐志摩,再次怀孕时,徐志摩的第一反应,就是让她打胎。这是什么男人啊。

当明小姐来家里时,张幼仪见到穿着时髦的衣服,抹着口红,却搭配一双小脚的女人,看着有多怪就有多怪。她说了一句,明小姐看起来挺好的,就是小脚和西服不配。徐志摩听到后,对张幼仪怒吼,我就是知道,才想离婚。

此时,是张幼仪第一次对婚姻产生了怀疑,然而,她的性格过于温顺,也只能在心里发发牢骚,却从不说出口。

直到徐志摩突然间“消失”了,人间蒸发,连室友都不知道他去哪里,留下怀有身孕的妻子,就这么“消失”了。而我们知道,那时,他迷恋上了林徽因,正对林徽因火热追求中,怎么能想到自己还有妻子呢,还是个怀着他孩子的妻子。

有天,朋友黄子美试探张幼仪,问她是否愿意做徐家的儿媳妇,而不是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恍然,原来,他是来离婚的。她慌张了,不知所措,写信给二哥,二哥很快回信到:

万勿打胎,兄愿收养。抛却诸事,前来巴黎。

于是,张幼仪再次来到巴黎,二哥请了刘氏夫妇照顾。临盆前,七弟的到来,赶走了张幼仪的寂寞。他对姐姐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张幼仪感到安心。

一九二二年二月二十四日,二儿子彼得出生,张幼仪却感受不到任何欢乐。与阿欢出生时的热闹一比,这里简直就是冰冷。

冰冷的事,到此并未结束。等她回家后,一封熟悉的信等着她。原来,徐志摩要与她离婚。消失了半年的丈夫,终于再次站在自己的眼前,竟然为了离婚而来。张幼仪在离婚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可笑的是,徐志摩早已签好了字,所有的事情都已准备好,她竟然成为最后一个知道的人。

就这样,张幼仪不哭不闹,结束了第一段婚姻,徐志摩拿着离婚书,开心地走了。他知道林徽因要离开伦敦,必须马上告诉她,他已经自由了。他却不知道,林徽因那么理性的人,即使他离婚,也不会和他结婚。

06


张幼仪与长子徐积锴

为女则弱,为母则强。

儿子只有几个月大时,张幼仪带着他离开汉堡,来到柏林,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徐家每个月寄两百美金给张幼仪,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她的负担。为了更好地学习,她请了一个保姆,朵拉,照顾儿子。那时起,朵拉便成为她最好的朋友。

在德国生活的几年,张幼仪脱胎换骨,早已不似当年,唯唯喏怒,谨小慎微,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女人。此时,也迎来第二段感情。张幼仪还是不够果敢,二哥告诉她,五年内,不要让人看到她单独和陌生男人在一起,毕竟,当年和徐志摩离婚的事,闹得沸沸扬扬。最好避避风头。

明明是徐志摩的错,却让张幼仪避风头,想来做哥哥的不愿意,让自己的妹妹指指点点,在保护妹妹呢。

命运好似喜欢把人逼到死角,看人苟延残喘的样子。可是,它落空了。

一九二五年三月九日,彼得早夭。张幼仪悲从中来,徐志摩知道消息后,匆匆赶来,抱着儿子的骨灰盒哭泣。想想也是好笑的。当时明明你还要她打胎的,现在哭,作甚。

张幼仪没有料到,他的到来,是为了结婚而来,为了与陆小曼的结婚而来。家里的父母要求必须有张幼仪的肯定,他们才能结婚,于是,带着这样的目的,他把她带回国。

得到张幼仪“不反对”的信息后,徐志摩开心坏了,如孩童一般。

见过徐家二老,张幼仪携儿北上。后来,他们和陆小曼闹矛盾,投奔张幼仪。听说张幼仪的母亲去世,又陪同她前往上海。这已是她人生第二次生离死别,悲痛欲绝,尤其是父亲在母亲离世后,追随母亲离去,让她奔溃。

从此,世间之大,竟无一个称为“家”的地方。

为解决生计问题,进入东吴大学教授德语。一个学期后,她走到命运的交叉路口,有人聘请她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总裁。她犹豫了很久,终于下定决心,成为该银行的副总裁,只因四哥张嘉璈是总裁,不能抢在哥哥的前面。

这是一家女子银行,副总裁又是女子,当时不少名媛贵妇愿意把钱财存入银行,于是,门庭若市,便成为许多女性保护隐私和私房钱的地方。

同时,在上海静安寺路开设名为“云裳”的服装店,徐志摩是其中一个投资人,只是并不看好这家店。这家店,为女士们量身定做衣服,精致而美丽。甚至邀请陆小曼(点左边,看小传)和唐瑛做模特,她们一穿,使得“云裳”在上海滩爆红。而且,还可以定制皮大衣,花样百出,令人惊叹。

离婚后的张幼仪,人生成为另一种样子,忙着自己的事业,幸福美好。

即使命运苛责,她依旧愿用最温柔的姿态对待,怎叫人不偏爱呢?

07


张幼仪与徐志摩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徐志摩乘坐飞机罹难,享年三十五岁。

陆小曼惊闻噩耗,不敢相信徐志摩已然离世,更不愿出面接徐志摩回家。此时,张幼仪再次出现,她总在徐志摩最无助时,默默出现,为他料理好一切,再默默离开。

接徐志摩回家,为徐志摩主持葬礼,一如即往地侍奉徐家二老,抚养儿子阿欢,每月给陆小曼寄生活费,在林徽因临终时,看望她,所有的一切,都压在张幼仪肩上。她是坚强,更是伟大的,她养活了三家人。

人人都说,她是因为爱着徐志摩才这样做的,可能你在看完下面一段话后,觉得并非如此:

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从来不觉得她是因为爱徐志摩才如此,而是因为在她的理念中,徐家二老、儿子、徐志摩的妻子是她的责任罢了。张幼仪生性寡言,看似毫无主见,其实却是最有主见的一人。她只是用行动来告诉世人,这些都是我的责任,是我应该做的,并非我的爱情。

张幼仪的爱情,另有其人。

08


张幼仪

在德国,硬生生掐掉了一段萌芽期的爱情;在上海,和徐志摩一样的花花公子,罗隆基追求她,她不为心动,太了解这类人,何必再次踏入同一条河里呢,伤得还不够吗?所以,她理性地拒绝了。好在他拒绝了,这个男人真是一只花蝴蝶,史良(点左边,看小传)就是他女友之一,因移情别恋,和史良分手。

是了,要说到苏医生,温暖如阳光的苏季子先生。

那年,苏医生在朋友的介绍下,租了张幼仪的房子。原先,两人只是房东和房客之间的关系。怎奈,深入的接触后,两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情愫。没错,那就是爱情。后来,苏医生向张幼仪表白,最后呢,当然是步入婚姻的礼堂。

张幼仪从未想到过,此生,竟还有一个人等着自己。而自己呢,与他相处,是如此地舒服。他们一起聊天,一起说事情,即便是最无聊的话,也可以变成最美妙的事情。如果说,这样不是爱情,那么什么才是呢?

不过,再婚之前,她还是征询了二哥和儿子的意见。二哥表示“希自决”,儿子表示“母如得人,儿请父事”,两人的同意,让张幼仪的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那一年,距离徐志摩去世,已然二十二年。

终于,幸福降临,人间美好,岁月深情。

张幼仪和苏医生在香港生活了二十八年。这二十八年里,是她最幸福的日子。身边有人陪伴她,即使生活如此平淡,我也甘之如饴。

幸福,不再是纸上的两个文字,而是生活里弥漫的味道,那么清香,那么迷人。

后来,苏医生因肠癌病故,张幼仪才去了美国,和儿子团聚。

09


张幼仪

苏医生走后,张幼仪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每天作息规律,早早起床,做广播操,吃营养食物,甚至还会参加一些公寓组织的活动,时而编织,时而学习德语,时而打打麻将。

晚年的生活,安逸而美好。

一九八八年,八十八岁的张幼仪,在美国,忍受肺病的长期折磨后,永远地离开了。

好了,故事讲到这里,结束了吗?

我想,没有。

10


张幼仪

生活中,从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再大的困境,时间都能冲淡一切,这就是时间的魔力。

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走出这个困境。

无论选择提升自己,还是保持乐观的心态,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作为女性呢,更重要的是独立,精神独立、生活独立、经济独立,通通都要独立。那样之后,什么都会好起来。

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婚姻,是包办婚姻下的牺牲品,何其惨烈。

离婚,对女性的打击的确很大。可是,离婚前的生子,是人过的吗?那叫做“守活寡”,好不好。

离婚后的日子,商场上,雷厉风行;爱情里,平淡如蜜。

每一步,她走得坚信,却甘之如饴。

她知道,那是她选择的路,一条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路,荆棘丛生,却不亦乐乎。

所以呀,假如婚姻带来的全是伤害,请记得,一定要止损,对自己好一点。

或许止损的过程很痛苦,未来,却是光明一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