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评课稿

 长青马圆圆191 2017-09-03

本文《观察物体》有感由小学名师教学网HBteachers.CN收集整理,感谢原作者。更新时间:2015-7-10 13:35:37

宋洁老师的《观察物体》,让我感受颇深。

本节《观察物体》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在三年级上、下两册教材里,已经先后教学了由2个、3个或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上视图,学生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本节内容继续教学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教材分两段编写。班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段: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上再摆一个同样的正方体,要求新摆成的物体的某个视图与原来保持不变。

这堂课不花哨,符合数学课堂简约朴素的特点。教者不求全贪满,而是始终站在儿童的立场,引导学生去感受数学知识内在的关联,去感悟数学现象背后的规律,使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多层次的发展和提高。

所以,宋老师身上有着我所欣赏的教学态度。

一.  她主张教学语言的亲民化

数学老师常追求教学语言的科学严谨,这本不错,但是,很多

时候科学严谨的语言听在儿童的耳中,却是抽象的深奥的。因为成人有成人的话语体系,儿童有儿童的话语,所以就会出现教师表达与儿童表达之间的割裂和断层。宋老师深谙与儿童对话的要义。她用简单的、浅显的、儿童化的语言对理性的文本进行破译。复杂的数学现象,抽象的数学规律,她说得自然顺口,学生听得清晰明了。其实,我们明白,数学课堂的教学语言在保持数学严谨科学的同时,又能做到“亲民”是很不容易的,宋老师做到了这一点,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她真正触摸到了儿童的心理,二是她对这堂课已经真正解读通透,心中笃定所以才能举重若轻。

  二、她注重操作活动的深刻性

 有人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上的。宋老师设计的动手操作,目标明确,不流于形式。学生不是被动的按照老师的指令充当操作工,而是在动手中观察事物的内在联系,发现数学规律。如,有的孩子在操作“要使看上去正视图不变,可以在哪添一个小正方体”的问题时,学生摆呀摆的就喊出来了:“只要摆在前面后面,被现在的正方体挡住就行了!”“挡住”,多么接地气又多么生动的发现!再如,学生通过研究明白了“怎样添一块小正方体,某个面的视图不变”后,学生并不满足,向老师发问:“怎样减少一个小正方体,某面的视图也不变”?“怎样移动一个小正方体,某面的视图也不变?”这些“生成”让我们相信,宋老师在设计建构操作活动时必然做了深刻思考,这样才避免了“学生把学具当做玩具来玩”的现象。这种不流于形式化的操作设计也印证了那样一种观点:动手“摆、搭”只是“实践”的一种外显形式,而“想象、思考”却是一种内在的思维“实践”,这种实践具有内隐的、潜在的特征。可见,宋老师不仅关注“外显形式“,更注重了学生的“内在思考”。

最后,感谢宋洁老师,她的课线条干净,简约美好,让我也如学生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观察物体》有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