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案例

 长青马圆圆191 2017-09-03

本文观特级教师黄爱华《求平均数》有感由小学名师教学网HBteachers.CN收集整理,感谢原作者。更新时间:2015-8-22 21:19:23

很久以前,听过一句话:教师不是燃烧自己,而是点燃智慧的火把。该怎样实践这点呢?我一直在认真思索,在仔细琢磨,在努力践行。但更多的时候,我是在燃烧自己。不知道有多少教师和我一样,如艾青笔下的纺织女工:“我们始终是蜡烛/只知道自己被燃烧/愈来/愈短。”不厌其详,苦口婆心教学生。日清月结,一点一点地教,要求学生亦步亦趋。人家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老师的心和父母的心何尝不是一样?生怕他们不会,担心他们不懂,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统统传授给他们。但有时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学生却收获甚微。
    听了特级教师黄爱华的《求平均数》这堂课,我突然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做老师原来可以这样轻松,学生也可以学得这样有趣。相比较之下,我发现自己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吃力地拉纤,船像蜗牛一样一点一点的移动。而他更像一个牧者。牧者的职责就是把羊群带到一个水草丰盈之处,让之快活吃草,自由成长。羊儿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享受着和煦的阳光,轻柔的凉风。在黄老师的课堂,学生也享受思考、研究、学习的快乐。
    一、“教数学的”与“教学生学数学的”
    上课前,黄老师与学生进行了短暂又有意义的交流。他问学生:“黄老师是干什么的?”学生回答:“教数学的。”他纠正:“不,我是教学生学数学的。这与教数学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各抒己见后,他总结:“教学生学数学,意味着学习是你们自己的事,我只是引导者,当你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找我,但我不能代替你们学习。”这番新颖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可以求助老师,但不能依赖老师,所有的问题需要自己思考,研究解决。黄老师不光是这么说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一直履行着自己引导者的责任。学生在困惑不解时,他在旁敲侧击;学生在自主讨论时,他在检查观看;学生在台前汇报时,他在聆听评价;从头至尾,自始至终,他坚守一个原则:学习是学生的事,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这跟我们传统的教学是多么不同啊!长期以来,流传着“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的观念,单方面要求教师的教,却忽略了学生的学,忽略了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忽略了学生本应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所以许多时候,我们总是越俎代庖,把本该他们自己想的替他们想了,本该他们自己做的,替他们做了,然后再一遍一遍地埋怨:为什么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差劲,为什么他们的思维那么死板僵硬不会转弯?
    亲爱的同仁,请记住“头脑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
    二、“真的是141厘米吗?”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所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且看黄老师是怎样引导学生思考的。
    上课伊始,简单复习了平均数后,大屏幕上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环保小队共有10名同学,男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0厘米,这个小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老师问道“能计算出来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说能。其实在权数(男,女生人数)未确定时,是无法得知小队平均身高的。但黄老师并没有否定,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要求他们计算出来。结果,有一个同学计算出是141厘米。计算过程是:(142+140)/2=141(厘米)。老师问:“你们同意这个答案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同意。”老师提高声调再问:“真的是141厘米吗?”仍得到学生肯定的答复。老师出乎意料说:“那好,今天的问题解决了,大家可以回家了。”学生沉默不语,面面相觑,开始重新思考。老师再追问:“真的是141厘米?没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疑问?”学生仿佛解禁了一样,开始认真审视这道题,深入思考,再不敢轻易盲从或简单判断。
    终于,有一个学生举手了:“老师,有可能是141厘米。”“在什么情况下?”学生自信地回答“在男女生人数相等的情况下。”教师继续启发:“那还可能有什么情况?”在教师启发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认知与看法,明确了还有两种情况,即:男生比女生人数多或者女生比男生情况多,甚至还有的猜测出不同情况下平均身高的取值范围。
    黄老师这一安排真是绝妙,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鼓掌称好。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并没有直接指出来,而是在他们思维进入死胡同时,突然一个大转身,让学生措手不及的同时,不得不重新启动,再三思考,走过思维误区,进入柳暗花明。这一招与置之死地而后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可能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相比之下,黄老师善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
    “创新始于问题”,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就必须积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置疑,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在接下来的这个环节——研究方法和步骤,教师依然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告诉他们怎样进行小组研究讨论,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方法指导下,积极开展学习探究,并且得出了结论。黄老师做到了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所提倡的:“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学生在小组实施研究时,发表自己见解,又集思广益,并动手实践,获得了珍贵的结论。值得惊讶与喜悦的是,学生的结论虽然语言稚嫩,但并不影响它的完美。这也充分说明:学生的潜能是无比巨大的。而我们老师要做的是唤醒激发隐藏在学生大脑的潜能。
    纵观整个教学环节——其实我更愿意说成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从“问题的提出”到确定“研究方法和步骤”、“实施研究”、“得出结论”每一个步骤,教师都引导学生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积极深入思考问题。而这个过程,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思考的快乐,研究的乐趣。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真谛吗?
    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
    三、思想的芦苇
    其实不管是对学生还是教师,学习和思考,尤其是后者显得至关重要。笛福曾经说过:“人是一根会思想的


关键词:观特级教师黄爱华《求平均数》有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