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珍宝让你玩转甘肃博物馆

 云天tyf 2017-09-03



甘肃博物馆


“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提起丝绸之路,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甘肃。


甘肃是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古代“丝绸之路”甘肃段,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遗存使甘肃位于全国文物大省之列,甘肃省博物馆也因得天独厚的条件,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成为甘肃省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天哪噜,博物馆这么大、珍品那么多,一双眼睛怎么看得过来呢?赶紧跟着小编的步伐,带你去看必不可错失的甘肃省博物馆十大珍宝。




一、马踏飞燕


铜奔马,后取名“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作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上期已隆重介绍,有兴趣的朋友请戳: 从“马踏飞燕”拉开的游学序幕  。


二、《仪礼》简


武威《仪礼》简:号称“天下第一简”


凉州《仪礼》简 ,长51—56厘米、宽0.5—0.8厘米,共496枚,1959年出土于凉州磨嘴子6号汉墓,是目前所见《仪礼》的最古写本,是汉代墨写隶书的上品。


这批木简的出土在文献学的研究上有着重大意义,它使人们看到了汉代写本《仪礼》和汉代诵习经书的式样,是研究汉代的简册制度的珍贵资料。

 

同时,由于它不是散乱的残简令札,而是完整的书册,是西汉经书的样本,在我国所有出土的简犊中,保存最完整,大多数墨迹如初,虽稍有残损,但每一篇首尾俱全,保存了原书的编题、尾题、页码和顺序,对研究汉代经学和《仪礼》的版本具有重要价值;另外,此简字体摆脱了篆书框架,笔态扁匀,笔势流畅,蚕头燕尾,逆入平出,工整秀丽,具备成熟的汉隶气质。


《仪礼》简册共27298字,字字是现在研习隶书书法者难得一览的“隶范”,是价值连城的书法奇品。


三、大云寺五重舍利宝函


云寺五重舍利宝函 唐延载元年


     1964年12月,在甘肃省泾川县城关镇水泉寺发现的唐代大云寺塔基地宫,出土了一套舍利容器,共5件:由石函、铜匣、银椁、金棺和琉璃舍利瓶层层套置而成。琉璃瓶内装舍利子14粒。全套作品精巧华丽,光艳夺目,反映了盛唐时期金银器制作的高巧水平,也是佛教艺术的珍品。

 

舍利,梵文为sarira,是指人经火葬后留下的结晶体。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涅槃火化后,所遗舍利被当时印度的八个国王分取,带回本国造塔供养。119年后,笃信佛教的摩揭陀国王阿育王,在统一了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后,为了弘扬佛法,取阿阇世王所藏四升舍利,分盛于84000个宝匣内,并在世界各地建造了84000座宝塔以供之。


隋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敕令将所得14粒佛骨舍利送入泾州大兴国寺(今大云寺)地宫供养。


武则天时期,伪造载有女人当皇帝故事的佛典《大云经》,并“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处,藏《大云经》,使僧人升高座讲解”。在这一政治背景下,泾州在隋大兴国寺遗址上建造泾州大云寺,动工之际,发现了隋代供养的舍利。武则天认为是吉兆,遂请人精心打制金棺、银椁、铜匣,以玻璃瓶盛装14粒佛骨舍利,配以石函,藏入地宫,建塔立寺。


这套舍利容器,是现今发现最早的棺椁式瘗埋舍利的实物资料,是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习俗相融合的一个例证。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现珍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四、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在目前已经出土的仰韶文化早期的人头雕塑中,最为精彩的要数甘肃省博物馆的这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1973年出土于甘肃秦安大地湾,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细泥红陶质地,圆鼓腹,平底。腹部以上施以淡淡 的陶衣,器口为圆雕头像,短发齐额,五官端正,挺鼻小嘴,面庞秀丽。鼻子、眼睛、嘴皆为镂空,双耳各有小穿孔,可以垂饰物。五官镂空造成的深色阴影,成为 头像富有表现力的因素。


这件距今5000余年的人头瓶,塑造了一位端庄、典雅、古朴、大方的美女形象,体现远古先民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人头与葫芦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趣生动,是大地湾仰韶彩陶的代表作品。


1997年,耿宝昌老先生在这件彩陶瓶和鲵鱼纹彩陶瓶之间犹豫不决,后来终因它是采集品且有残裂,而“惜败”于今天的国宝鲵鱼纹彩陶瓶,被定为一级文物。但因其是庙底沟文化类型早期彩陶中的代表性作品,以及它罕见的史前人首立体雕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成为甘肃省博物馆外展率和被引用率最高的一件文物。


五、彩塑一佛二菩萨


彩塑坐佛与胁侍菩萨


 彩塑“一佛二菩萨”造像出自天梯山石窟第3窟。坐佛高130厘米。全趺坐,圆髻广颐,长眉细目,嘴唇紧闭,右手扶膝,左手施禅定印。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梯形折出。沉思的神情,雍容的体态,流畅的衣线,表现出恬静的心境。彩绘虽已斑驳,但不掩盛唐时期佛像圣洁安详的神韵。同窟中的菩萨立像,身姿优雅,气度端正。


左侧胁侍菩萨高183厘米。头挽垂环髻,发绺披肩,面庞圆丰,秀目微睁,神情超脱中又露严正。体着紧身束带天衣及贴腿长裙,帔巾自肩部横垂两道于膝下,右臂曲举,左臂下垂。


右侧胁侍菩萨高180厘米。发髻耸起,余发成3绺垂肩,曲眉丰颐,神情娴静,庄重而不失妩媚。左臂曲至胸前,右臂下垂。宽披帛自双肩垂落至腋下,羊肠裙层折贴腿,柔和的线条完全同丰肌秀骨的身姿相应合,影塑技艺已臻完善。


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市南50公里张义堡,因山道崎岖,峰峦叠嶂,形如悬梯而得名。它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距今已有158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六、垂鳞纹秦公铜鼎


秦公铜鼎 春秋


 1999年,于陇南市礼县大堡子山出土。 高41厘米,口径40厘米。折沿,平唇,双立耳。敛口,垂腹,平底,三蹄足。足上刻有“山”字形扉棱,以扉棱为鼻脊饰兽面纹。口沿下饰一周窃曲纹。腹部饰三周垂鳞纹,颈部与腹部间以两道凸弦纹相隔。耳外廓饰重环纹。器腹内壁刻“秦公作铸用鼎”铭文。是迄今所知时代最早、器主身份明确的秦国青铜器。


1990年到1993年前后,遭到了大规模的盗掘。专家们通过对出土文物分析研究后初步认定是秦仲、庄公或襄公陵墓,并确立了此陵园为秦第一陵园——西垂陵园的地位。


值得一说的是,它也是上世纪90年代公安机关从盗墓者手中缴获回来的一件文物。


七、唐三彩凤首壶


唐三彩凤首壶  唐


1972年12月于甘谷县出土。壶高31厘米,口径4厘米。胎呈白色,直口,细颈,口颈相交处作一风首,风眼圆睁,啄张噙珠,神姿英发。椭圆腹,高圈足。凤冠长伸至腹为柄。腹部两面的中央雕塑着凸起四瓣形的团花,圆形器座上还雕塑着垂莲瓣纹,并且精细地刻画出头部额下的毛羽、花瓣的脉络。器身各部位,交错地施绘鲜亮的赭红、黄、青三种釉色,流光溢彩。


三彩凤头壶的造型受波斯萨珊王朝器形的影响,而三彩釉工艺和凤鸟形象则是唐文化的特征,瓷器融合中西文化风格于一体,是一件釉彩艳丽,制作精美,造型奇特的工艺品,独具魅力。


这一件融合中西文化风格于一体的唐三彩凤首壶的出土,正是古“丝绸之路”经济贸易繁荣景象的一个佐证。


八、东罗马鎏金银盘


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


1988年秋,甘肃靖远县北滩乡本山村东街装的一户农民在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了一件有胡语铭文的鎏金银盘。


银盘最大径31厘米,高4.9厘米,重3190克,原是鎏金,现大部分已脱落。盘内满饰浮雕花纹,分三圈置列。


外圈饰相互钩联的葡萄卷草纹,其间栖有小鸟等小动物。中间一圈浮雕古希腊奥林匹司十二神的头像,每个头像左侧各有一只动物。盘心所饰这位持杖倚兽的青年男子,中外学者大都判断为希腊神话中的迪奥尼索斯。中圈所列的十二个人头像,有人认为是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包括太阳神、月亮神在内的十二神;有人认为是狄奥尼索斯神的眷族。在古代希腊宗教故事中,迪奥尼斯是象征丰收与植物的自然神,尤以酒神著称。


即公元4-5世纪,约相当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东罗马帝国前期与中国保持友好往来,据《魏书》记载,东罗马帝国曾三次派使团访问过北魏。


在圈足内底部有点状铭刻文字一行,这是在中国丝绸之路上发现的重要罗马文物。


九、彩陶鲵鱼纹瓶


彩陶鲵鱼纹瓶


 1958年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仰韶文化器物。 


彩陶鲵鱼纹瓶,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2厘米。瓶用细花红陶制成,小口翻唇细长颈折肩深腹平底,腹部两侧有耳。在瓶肩部以上至近底处用黑彩绘人首形的鲵鱼图样,一双短臂向外伸出,全身为斜格纹,尾部弯曲。


关于这件彩陶瓶上的动物形象,考古界也有争论,郎树德介绍说,一种意见认为纹案就是娃娃鱼的真实图案;还有学者分析图案是人首蛇身,可能是伏羲氏的形象;还有人认为是龙的原始图形,鲵鱼的脸似人形,两眼有神,身躯卷曲,所以他们认为这种人面鲵鱼应该是中国最早的龙图。


十、人头銎戟

人头銎戟


 1972年10月出土于灵台县白草坡西周墓葬。戟长25.5厘米,宽23厘米,重275克。人头形刺刃,颈部有椭圆形銎,长胡三穿,援斜出如钩,有脊棱,援基饰一牛首,方内三齿,阴刻牛头形徽识。国家一级文物,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从同墓葬出土的有铭文的青铜器可知,人头形銎青铜戟的主人为伯,他与白草坡西周墓地的另一墓主人潶伯在周康王(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96年)时期被封到这里,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殷商移民及异族方国的镇抚。


从外貌上就可以判读这不是一个华夏族人像,而很有可能是一个生活在这一地区并与西周有长期的战争的具有雅利安人血统的游牧民族。而符合以上条件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鬼方”。


以上就是小编在甘肃省博物馆多达三十多万件艺术珍品中,特意挑选出来的十大珍宝,意犹未尽有木有?!


身未行,心先动。下期【蓉我说】公众号接下来将继续带您走进《天下黄河第一桥----兰州中山桥》,记得持续关注我们喔!


中山桥夜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